基于项目特征实施组合单元教学新模式——以体能类和技能类项目特征为例

发表时间:2021/6/17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7月下   作者:陈中南
[导读] 组合单元教学是指在项目教学时,根据身体练习形式的多元性和不同运动项目特征的关联性,巧妙把该运动项目的技术、体能和运用设计成组合单元,同时渗透和带动其他相关联的学习与练习。

浙江省海宁市桃园小学  陈中南

【摘要】:组合单元教学是指在项目教学时,根据身体练习形式的多元性和不同运动项目特征的关联性,巧妙把该运动项目的技术、体能和运用设计成组合单元,同时渗透和带动其他相关联的学习与练习。本文采用调查法和实践法,根据运动项目特征分类(体能和技能)并结合单元设计和教学实例,提出相关单元教学策略,结果表明:组合单元教学确实可以给体育课堂形态注入活力,让学生的运动能力大幅提升,教师的单元设计和执教能力显著提高,以人为本理念得以落实。
关键词:项目特征  组合教学  策略
        1.项目特征分类和组合教学之间的联系
        运动项目特征是指一种有显著标志或典型表现的体力和技巧而形成的活动,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或目的,并依据规则完成。[3]由于运动的本质属性和分类者的视角不同,造成有很多不同的分类方法,其中田麦久先生从运动项目的主导能力出发,把运动项目分为体能和技能两大类。研究表明:田麦久先生主导能力视角出发的分类根据运动项目特征梳理了一条简便、清晰的教学路径,在这一路径的引导下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可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目的性、连续性和实效性。
        2.根据项目特征架构组合单元
        2.1依据项目主导能力,建构教材单元
        项目主导能力是不同运动项目的获胜方式对人的竞技能力提出不同要求,如有的项目侧重体能,有的项目侧重技能,项目所主要的仰赖的能力就是项目主导特征。[3]通过实践证明项目主导能力分为体能和技能,符合教学项目单元构建。体能类包括跑、跳、投、爬和游泳等等;技能类分为队列队形、体操、技巧和球类等跟浙教版和人教版分类有很大的切合性。基于此根据2011版本省编《体育与健康》教师用书和人教版《体育与健康》目标要求,参考省编“三个一”即技术、体能和运用三个纬度搭建单元要求,并结合项目主导能力分类原则架构海宁市三年级体育与健康单元
        2.2提炼动作本源特征,构建体能单元
        动作本源特征是不同项目的发生与发展原本都与人类生活、劳动息息相关,并逐渐演化的结果,而实质上它原始属性不变,例如走、跑、跳、投和爬等从人的出生、成长就密切伴随。[3]这就是动作本源特征即基本运动能力(体能)。人在生活、劳动和活动过程中,体能呈现都是以组合方式出现。而当下的体育课堂对体能类的单元架构相对单一,彼此独立。例如跳单元、跑单元和投单元等。为此余立峰老师倡导的一体化建设有利于课程(单元)内容系统化,不至于统一内容在各个学段低级重复或拔高教学要求也时常出现,严重影响教学效果。[5]这为体育老师打开了新的思路,在实践中把跑跳投爬等项目合并成体能单元,根据三上体能单元所示,既有跑跳的组合,又有跑投组合,还有别样的组合。


这种体能组合单元,从中国核心素养——关键能力培养出发,从2019版《中小学课程指导纲要》要求——一体化架构单元出发,从动作本源特征——基本运动能力呈现方式出发,势必让老师有创造性的去设计教学单元,让学生的基本运动能力成体系化、螺旋化和多元化的提升,让体育课堂回归课堂本质,以人为本!
        3.基于项目特征实施组合教学
        组合教学是把一个以上的动作组合为一组,中间不间隙进行训练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使得教学方式更加立体型、全面性和针对性,对提升学生运动能力有着非常显著的帮助。任何运动项目都是有自己显著特征作为标志,这个显著特征必由技能+技能、体能+体能或技能+体+运用能这样的方式呈现,这也就为组合教学介入运动项目找到了的契机。
        3.1技、体组合需“设计”项目特征路线
        循环练习是根据教学具体任务,建立若干任务基站,学生按规定顺序、路线,依次循环完成每站所规定的练习内容和要求的训练方法,是一种综合形式练习方法,有趣味、有新奇,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度和兴奋值,这样循环教学可以让学生能力得到高负荷的提高。2在球类项目中,往往在对抗中付出巨大的体能损失,所以体能和技能这样的组合恰恰就是根据该运动项目特征而有针对性的组合。
        根据篮球项目特征:(1)技能必须有体能保障。(2)技术需要配合步伐移动。(3)战术需要团队整体的能量输出。(4)进攻必定伴随着防守。(5)时间和空间的转换必定要付出极大的体能,综合以上篮球一项体能和技能团体性项目。其中技战术和体能永远是篮球项目的主旋律,他们不会单一呈现必定是叠加(组合)方式呈现,而我们的篮球课堂不能进行单一化教学,需思考篮球特征,进行组化教学,在组合的基础上达到自动化。例如上图四上篮球片段,把不同形式的运球结合各种步伐移动的组合,其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贴近篮球项目特征,更好的贴近实战环境,目的让学生正真学会篮球。1蛇形运球+高抬腿,2八字运球+小步跑、3密集曲线运球+侧滑步、4曲线运球+正滑步。通过实验比对发现组合教学可以采用1—2—3—4—1这样的循环形式,有效的提高了练习密度和强度,同时有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2技、体和运用组合需“跳出”项目特征定式
        单一技能的教学会让学生枯燥,课堂无趣,也不符合学生的发展的需求,为此省教研员余立峰早2016年就提出以技术学习为载体,让学生在学习掌握体育运动技术的基础上,尝试完成运动技能组合,通过组合提高运用能力。而在实际课堂中,教师对技能组合的教学还是太过呆板和拘谨,认为球类只能跟球类才能组合,滚翻只能跟滚翻才能组合,一直跳不出思维的枷锁。在这里首先要明确教的是人,人是社会上的人,所以学体育的最终结果是还是需要回归社会,也就是说学了就要去做,做是在生活实际的用,这才是这个项目最终成为大家欢迎的运动原因之一。在的体育课堂对技能教学需要根据项目特征创造有新意的组合模式,脑洞大开的突破体育思维的框架,把不联系达成联系,把不可能达成可能。
        后滚翻、篮球组合在一次地市级小学体育教学研讨活动中一堂《滚翻组合》体育课让人印象深刻,在课的基础部分王老师把篮球运球、传球和滚翻三个技术动作组合在一起,期间开始是运球的滚翻,过渡到传球后的滚翻然后到运球、传球后的滚翻组合,这样的一种课堂设计,其目的就是告诉各位体育老师,滚翻不是纯粹的垫上滚翻或组合,其组合的方式是多样的,这种思维上的创新才是组合最为可贵的之处。
参考文献:
[1]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浙江省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2019年7月P2
[2]田麦久等.项群训练理论及其应用[J ].体育科学,1990(12):P29-P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