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改革创新研究

发表时间:2021/6/17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7月下   作者:高慧 周永波
[导读]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印发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21年版)的通知》(教职成厅函〔2021〕4号)文件,为了达到课程标准总体目标和具体要求,提高学生信息技术处理能力和信息职业素养

山东交通职业学院    山东潍坊    高慧  周永波   261206

摘要: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印发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21年版)的通知》(教职成厅函〔2021〕4号)文件,为了达到课程标准总体目标和具体要求,提高学生信息技术处理能力和信息职业素养,对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了梳理和重构,注重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相应三教改革政策,提炼出符合课程标准要求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经典案例,以此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三教改革
        1.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现状
        目前高职院校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比较落后,没有紧跟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经调研高职院校大多数学校信息技术课程内容里没有加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有关新一代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可以训练学生计算思维的计算机程序设计内容也很少有学校涉及,近十年教学内容都局限在office内容的教学上,导致学生计算思维不够活跃,跟不上日新月异的新技术的节奏,教学案例陈旧,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案例知识点化,综合度低,不能锻炼学生处理复杂综合问题的能力。教学内容不能体现课程思政,没有做到“教书”与“育人”的有机统一。
        2.教学内容构建思路和途径
        课程组组织了长期从事信息技术教学和科研工作的专家团队,突出类型特征,校企双元合作整合了《信息技术》课程资源。教学资源内容内容注重书以载道、立德树人、需求导向,重构教学内容体系,制定完善的教学解决方案,体现工作手册式和项目化新形态教学要求。课程资源的创新点主要有:
        注重课程思政。在知识背景、案例选取、教学要求等环节注重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注重我国信息技术发展史、改革开放史等内容的融合,实现思政教育与信息技术培养的有机统一,充分发挥了课程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呼应三教改革。进一步明确信息技术课程目标,优化课程内容,将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知识纳入资源内容。坚持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机融合。内容编排适合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满足课程教学团队模块化分工协同完成教学任务的需要。
突出能力培养。以提升学习者方法能力为目标,注重学习者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培养和信息技术素养培育,强化培养学习者的信息意识、计算思维、运用能力和信息社会责任培养。在内容上,增加了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充分考虑了专升本和1+X证书需要的必备知识。
        服务育训并举。本课程教学资源既可以作为高等职业院校学生信息技术学习平台,也可以用来作为社会培训资源,为社会各类人员提升信息技术素养使用。


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新要求,满足线上学习耍求,学习者可以取得相应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3.研究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1)学术价值
       (1)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背景下高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新理念:根据产业行业需求进行专业建设;根据技术发展进行教学内容改革;以学校为主体推进教学改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网络平台充分利用国内外的优秀教育资源;争取在国际上立标准。
       (2)完善新一代信息技术背景下信息技术课程在线开放课程教育理念:提出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所需核心能力作为研究的出发点和基石,提炼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对人才需求的核心能力,从这一视角出发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培养目标、培育内容、教学模式等方面开展研究。
        2)应用价值
       (1)通过对课程内容的创新改革,可以提高学生利用计算机知识处理专业问题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就业时与企业良好对接率。
       (2)促进“三教”改革,紧贴技术发展前沿进行教学内容的修改,以“学生为中心”,通过灵活的教学方法和精准精彩的教学案例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将学生从知识的学习转化为能力的培养。
       (3)打造在线开放课程的精品,先在本校学生做试点,然后将课程资源向兄弟院校推广,让更多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升、为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和可能。
        4.不足和问题及尚需深入研究的问题
        虽然教育部出台了相关文件,规定了高职《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标准,但如何将标准规定内容精准与相关专业对接,以此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知识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职场竞争力,目前还没有对应专业的课程标准,这个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研究,可以解决高职计算机公共基础课《信息技术》教学内容陈旧、教学理念落后、教学任务简单枯燥、教学体系不够完善,教学内容与专业相脱节、不能与专业时俱进更新等问题。
参考文献:
[1] 赵峰.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融入网络道德教育教学改革研究.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0(45).14-16.
[2] 朱莹莺. 翻转课堂在本科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中的应用.新课程研究,2021(01).8-10.
作者简介:高慧,女(1981.06—),汉族,籍贯 山东菏泽,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技术
基金项目:全国青年教师教育教学研究课题成果《新兴信息技术背景下高职院校计算机公共基础课教学模式创新研究》(2020QNJ0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