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存量型更新内涵及特征探析

发表时间:2021/6/17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7期   作者:李县
[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土地资源面临紧缺,社会矛盾不断加剧。
        广西壮族自治区城乡规划设计院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土地资源面临紧缺,社会矛盾不断加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存量型城市更新相对于增量型城市更新具有更强的适应性和更高的效率,势必成为未来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广泛采用的模式。本文主要对城市存量型更新的内涵进行和特征解读,介绍两者之间的区别,分析解决当前城市更新问题的方式,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城市更新理论相关内容。
        【关键词】城市更新;存量型更新;内涵及特征
        0前言
        城市更新主要是运用修整、重建的方式将城市中即将衰落的区域进行提升,使其重新恢复活力。我国城市更新经历过多个阶段,从建国初期侧重于改善生活条件,到八十年代侧重于解决住房紧张,再到当代侧重于以人为本和高质量发展,不同历史背景下的侧重点都有所不同。当前,城市更新方式也逐步从粗放式发展转变为精细化运营,更加注重功能更新、产业重构以及人居环境改善,并希望通过存量型城市更新实现城市品质的明显提升和产业结构的深度优化,不断激发城市潜力和活力,推动城市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1城市存量型更新内涵解析
        1.1 城市存量型更新的内涵
        城市更新的侧重点随着历史背景不同而发生变化,但其属性主要涉及三个层次,包括物质属性,即对城市环境和建筑风貌的更新与改造来使城市呈现新面貌、激发新活力;精神属性,即通过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来提高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文化属性。即对原有的城市记忆和文化进行解构或重塑来呈现地方民风民俗和地域文化。而当前城市存量型更新则不再局限于物质层面,更不是简单依靠建设投资增量,而是对当前城市的现有用地深入发掘,使城市中即将衰落的空间获得新的发展机会。在原有城市空间格局下,以城市现存土地资源和附属权益关系为更新对象,加强对存量土地的集中高效利用。通过科学合理的土地规划管理手段避免建设用地被非法侵占,对现有建设用地重新整合,最大程度提升其综合价值。同时,对当前土地资源的内涵和周边环境进行完善,使得土地能够获得更加稳定和持续的发展空间。与传统城市更新相比,存量型更新是对以往城市更新模式的革新,深刻反映了当前城市发展阶段对综合品质升级的迫切需求,是城市建成区空间结构和环境品质优化的有效手段,是从向外拓展转变为内涵优化的科学模式。
        1.2 增量型更新与存量型更新的区别
        1.2.1 更新体量的不同
        城市存量型更新与城市增量型扩张的最大不同就是更新体量的不同。传统的增量型拓展通过对城市建筑的大量拆除后新建来优化城市的空间结构,存量型城市更新则是运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对已有空间进行优化,力图提升城市总体发展水平。城市增量型拓展的更新目的更加侧重于增加区域经济价值,将城市的空间规模和经济结构不断外扩,导致系列问题的出现。比如,城市内部功能联动性差,城市文化不够突出,城市特征不明显,发展动力不足等。而存量型更新则注重修补城市增量型拓展的不足与缺陷,将城市中不适应发展的空间进行合理重塑,不断提升城市活力。
        1.2.2 更新模式的不同
        城市增量型拓展是自由竞争下的粗放型增长模式,主要以实现经济快速增长为目标,通过城市的快速外延拓展来维持城市的发展和地方财政增加。存量型城市更新则与传统城市增量型更新模式所强调的核心内容不同,它更加注重内涵的挖掘和发展空间的优化,需通过差异化的探索才能达到提升城市内在发展动力的目的。目前,我国的城市空间开发模式已不适合采用传统的置换搬迁,而更适合采用存量型更新方式对城市中无法搬迁的区域进行修复和优化,在建设用地不变的情况下优化发展。常用的城市存量型更新形式主要有,老城区改造、旧路网优化、旧设施升级以及现有土地综合开发等。


        1.2.3 利益结构的不同
        增量型更新可快速实现城市规模的增加和经济发展速度的提升,对政府土地资源依赖度高,产权单一、利益关系简单,垄断建设用地带来的资金收益由政府统一支配。但城市中已建成的建设用地使用权则分布在城市不同的单位与人手中,对这些建设用地重新处置会牵扯诸多方面,容易导致利益关系失衡。要实现对建设用地资源再开发,需综合权衡各方利益关系,并进行相应的协调与沟通,运用多方互动协商调配的方式对目前已经存在的利益关系进行调整,实现效益最大化。而存量型更新则是在产权分散的主体之间将资源进行重新调配,比传统的增量更新的土地资源交易形式更加复杂。
        2存量型更新的特征分析
        2.1更新体量小型化
        实践经验表明,增量型更新模式会破坏城市的整体空间布局,降低城市的活力,加剧社会矛盾,我国城市更新已开始由大面积新建变为小范围修补,更新体量开始小型化。在社会经济等多方因素的影响下,我国城市的大面积新建模式受到诸多因素制约,增量型更新显然不能作为我国城市的主要更新模式,小范围的修补模式才能更好的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存量型更新修补范围较小,在实施过程中更具可控性、针对性和灵活性。小范围的修补可以在有限的空间内最大限度的体现内涵和激发活力。此外,运用小规模的修补方式逐步对城市空间进行完善,很大程度上减小了政府的财政负担,避免了大面积新建引起的区域风貌和建筑特色被破坏,同时可逐步带动整个城市品质的提升。
        2.2更新方式精细化
        为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存量型更新由原来的外延式拓展变为内涵式修复,推动城市转型升级。原来的城市增量型更新模式在我国城市发展进程中发挥过很大的积极作用,推动我国城市在短时间内实现了快速的经济增长,但也产生了大量的问题,因此城市管理者越来越倾向于精细化城市更新模式。城市的存量型更新主要是针对城市已经建成空间进行修复,制定更新规划和计划,更加强调城市整体品质的提升,尽量避免因拆除重建给原有的城市空间形态造成破坏,同时通过维持城市原有空间布局特征和风貌来增强城市的个性和特色。
        2.3更新宗旨人本化
        我国城市更新宗旨由追求效益逐步变为服务市民,更新宗旨人本化明显,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越来越受到重视。以往,我国城市增量型更新主要注重对经济效益的追求,受限于内部已有空间容量不足,只能通过城市扩张来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而这种方式也导致城市结构功能失衡,基础设施老旧化,老区业态趋于低端,城市文化特色丧失,老城衰落明显。存量型更新则更注重以人为本和重视民生工作,在城市功能上更多考虑满足市民的生活需求,站在新时代城市居民的角度去谋划城市建设和发展,运用现有的空间基础调整经济模式,可为城市居民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不断提高市民的幸福感、安全感和获得感。
        3 结语
        总而言之,在我国“双循环”发展大趋势下,存量型城市更新在城市发展中具有更强的适应性,势必成为当前我国城市更新的的主要选择,而对存量更新的内涵和特征的准确把握尤则为重要,本文则对此进行了相应的阐释和分析,丰富了相关理论内容。同时,存量型更新因更加注重现有土地资源的再开发,对缓解用地紧张、调解社会矛盾以及激发城市内生动力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存量型更新领域还有许多需要探索和研究的内容,比如,如何因地制宜、因地施策,如何统筹谋划、做好管控,如何传承文化、带动产业发展等等。
        参考文献
        [1]阳建强,陈月.1949-2019年中国城市更新的发展与回顾[J].城市规划,2020,44(02):9-19+31.
        [2]章征涛.包容性城市更新理论建构和实现途径研究[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16,31(03)113-1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