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 北京市 100091
摘要: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绿色低碳环保理念开始走进各行各业,城市交通也开始与绿色低碳理念相结合,保证人们出行的环保性和绿色性,在保障交通顺利运行的同时实现对环境的保护。从绿色低碳的视角分析我国城市交通规划现状,其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分析绿色低碳理念下现代城市交通的具体规划策略。
关键词:绿色交通理念;现代城市;城市交通;交通规划
引言
城市化的加速使得城市人口剧增,一方面带动了各行各业的有序发展,另一方面也使得生态环境问题愈发严重,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明显的负面影响。例如,工业污水与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化工燃料需求量的显著增加,垃圾未能得到科学分类与合理处理等等,使得城市的健康稳步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与影响,所以开展生态城市规划设计迫在眉睫。我国目前处于城市建设与生态建设协同发展的关键阶段,在社会经济不断进步的影响下,使得城市交通与城市规划设计之间的矛盾愈发突出。而在绿色交通理念的引导下开展城市规划设计工作,能在保障衡城市规划设计科学合理的基础上,为交通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有利于城市建设与生态平衡双重目标的顺利实现。
一、生态城市规划的相关简述
1.生态城市的基本概述
生态城市,主要是以居民为基本核心,在充分结合城市建设现状与周边区域风土人情与地理地貌等因素的基础上,对城市进行区域性的功能分区,保障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针对性。由于人文资源与能源的产异性,使得因地制宜是城市规划过程中的首要原则,由此才能在开展城市建设,发展城市经济的同时保障城市的特性。
2.生态城市规划的根本目标
和谐,是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主要元素,不管是开展城市的规划建设还是扩建发展,都要遵循和谐有序的发展原则。人与城市之间,人与自然之间都要遵循和谐发展的原则,才能具有和谐的氛围与条件,所以开展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其根本目标是以和谐发展为基本要求,避免经济发展建立在破坏生态环境的基础之上,降低对各项能源的消耗以及对环境的污染,由此为城市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与条件,从而保障城市经济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当前我国城市交通面临的问题
1.公众绿色交通意识不强
从公众对现代交通运行的认知情况来看,大部分公众对绿色交通、低碳交通的认知不深刻,不了解绿色交通、低碳交通的概念,而且各城市在低碳交通信息宣传方面力度不足、形式单一。绿色交通大部分都是通过公益广告或者街道广告的形式进行宣传,没有深入到社区,导致公众对绿色交通的认知不足。同时,还有一部分人虽然对绿色交通的认知比较深,但是在实际践行方面却不足。我国在绿色交通建设中投入的资金不足,导致绿色交通发展受到限制。我国交通行业发展中融资渠道窄,政府财政拨款仍然是交通运行管理的主要资金来源,因此,资金投入不足必然导致交通规划受到影响。
2.城市交通结构单一
分析我国的城市交通结构,城市交通主要以公交车、汽车、自行车以及小型电动车为主。鉴于摩托车、电动车等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一些城市将这些车辆设定为限行车辆。同时小汽车的数量不断增加,导致城市交通压力增大,对城市交通发展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私家车的大量增加使得城市公共交通的出行量减少,公共交通发展速度放缓。以我国内地一线城市为例,公共交通出行比例不足50%,且此情况还是在城市存在机动车限号的情况下。日本东京以及我国香港等地区公共交通出行的比例超过85%,差距非常大。
3.交通需求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不能引导绿色出行
当前,我国的很多城市在城市交通需求管理政策上,仍然倾向于机动车出行优先政策,对公共交通和慢性交通的鼓励还有待增加。另外,部分城市在交通需求管理工作上,还没有对个体机动车的出行需求进行有效的管理和调控,也造成了个体机动出行成本较低,增加了国民个体机动出行的比例。
三、在绿色交通理念下开展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具体途径
1.对低碳生态规划指标进行科学树立
低碳生态规划指标,主要是指构建绿色生态城市的评价系统,并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进行不断的优化与完善。低碳生态规划指标要以节能减排为基础,构建科学完善的评价指标。生态城市的发展是以绿色为基本理念,是一个长期系统的过程,所以在规划设计工作中,会受到多方面影响因素的制约与阻碍,而落实绿色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与建设,不仅能保障生态环境发展与规划的可持续性,还有助于绿色交通理念的落实,增强城市功能建设的有效性与利用率。所以,政府相关部门要重视低碳生态规划指标的科学树立,积极的寻找与控制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中的问题与误差,为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提供科学的引导与约束。
2.合理规划居民步行和自行车出行
步行对人们来讲是最为方便的出行方式,但在城市交通规划工作中经常会忽略。因此,在绿色低碳的交通理念下,相关单位需要加强对步行以及自行车出行方式的重视,结合以人为本的理念,合理规划居民步行和自行车出行。为此,首先,在较为繁华的市中心区域,需要建立居民步行区,并注意在步行区内要严禁机动车辆行驶;其次,自行车属于十分便利的交通工具,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具有环保、轻便、灵活等特点,但也具有一定的缺点,那就是行驶速度较慢,安全性有待提升。相关单位需要在风险性较高的地方禁止自行车行驶。
3.增强道路横断面设计的生态性
城市道路的断面形式设计要充分结合城市交通的实际需求,一方面要与车辆和行人的要求相一致,另一方面要为环境功能的发挥提供充分的条件。首先,提升中间隔离带的绿化性,增强生物的多样性特点,强化中间隔离带的生态效益。其次,在人行道方面,要对人行道的宽度进行合理的增加,利用开放式绿地与人行区域科学结合的模式,再根据现状采取对称布置方式或非对称布置等方式。第三,在道路材料方面与局部设计方面,要保障道路材料的透水性与吸水性,增强其环保与生态效果,以生态原理开展道路剖面设计,降低路面噪音,提升道路设计的生态性特点。
4.积极构建多模式的城市交通体系
相关城市交通部门还需要积极构建多模式的城市交通体系,提高城市道路规划的绿色低碳水平:(1)相关部门需要不断完善城市公共交通的物质载体,促进公交、地铁、出租车等城市交通公共交通方式的优势可以得到充分发挥,实现各种交通方式的优势互补,最终可以形成高效且便捷的公交网络,不断提高人们出行和运输的舒适性;(2)目前,我国城市公共交通线网在类型主要包含主辅线性、环形、棋盘型和混合性等,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类型则主要包括径向线、放射线、支线和切线等。现阶段,在我国城市交通规划中比较常用的是放射线型,其主要优势是可以形成城市公共交通的主干线,更好地为公共交通服务。但是,放射线型也具有一定的缺点,那就是线路会通过市区,在实际建设工作上会受到较多的局限。因此,城市交通部门也需要结合实际需要,进行类型选择。
结束语
绿色交通理念下现代城市交通发展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导致绿色低碳理念的落实存在较大难度。因此,需要结合这些问题探究相应的解决对策,包括优化城市交通结构、建设多元化交通网络、构建绿色出行体系及运行模式和做好绿色交通规划评价等,促进城市交通规划的科学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君,刘尚俊.绿色低碳理念下现代城市交通规划措施分析[J].生态经济,2017,33(2):54-57.
[2]张年国,王娜.沈阳市地下交通空间规划设计与实践[J].城市住宅,2018,25(4):24-28.
[3]苏旭.绿色低碳理念下现代城市交通规划措施探索与研究[J].居业,2018(5):15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