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现状及解题策略探析

发表时间:2021/6/9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5期   作者:李艳华
[导读] 小学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李艳华
         吉林省洮南市第四小学  137100

         摘要:小学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他们不仅学习课本上的基础知识,还要能够灵活地应用那些知识。在课堂上能够练习的就只有应用题。学生不仅要思考学到的基础知识,还要具体分析题中的关键点,去动脑筋思考。这就让老师在对应用题进行教学的时候,要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增加老师和学生的交流沟通,提升小学生应用题的解题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现状;解题策略
         
         数学应用题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课程中不易学习的部分,学生要有总结知识点的能力,并且利用自己的思考和思维去解出答案。从小学生在学习应用题的整体情况来说,他们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是比较薄弱的。这就要求小学教师要着重关注他们的应用题,并找到合适的方法去教授有关解答应用题的内容。
         1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现状
         1.1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联系不强
         对于小学生而言,因为自身年龄比较小、也没有充足的生活经验,但应用题是对日常生活里处处可见的数学问题的总结,学生在解答应用题时如果不能充分的联系日常生活并且运用合适的生活经验,这就会造成学生解答应用题困难,从而产生厌恶心理。所以老师在对应用题展开教学的时候,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理解题目和生活所存在的关系,确保学生可以在日常生活里找到有关的数学问题,从而确定学生可以把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里去。
         1.2老师忽视了教学活动以及师生互动等环节
         老师在展开对应用题的教学的时候,会因为课堂时间有限、要完成制定的教学任务等原因,造成没有时间安排师生互动等相关教学活动的情况。在当前的应用题教学现状中,因为教师没有及时的调节和改变教学方法,就会造成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互动很少,并且当前的数学教学方式是以班级为单位来展开授课,老师并没有充分的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这样的数学课堂往往会给学生造成一个压抑的课堂气氛,容易让学生对应用题教学出现消极情绪,从而在极大程度上影响学生解题水平的提升。
         1.3应用问题趋于死板
         小学老师在试卷上出的应用题目大多数是根据自己的思维模式来的,或者按照固有的方法,没有去主动了解学生们的兴趣爱好,进而导致应用题目与学生之间的脱节,使得题目在结构与形式上没有进一步的创新和创意,这些问题都是限制学生解答应用题的因素之一。这些固有的题目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考,让他们采用一直存在的思路去解题,会使学生的创新能力下降。同时,应用题目的设计与实际生活相差太大,不能够让学生与现实联系起来,限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1.4描述题目的语言枯燥无趣
         小学生的年龄阶段使得他们对枯燥无趣的东西都没有兴趣,反而对幽默有趣的事物充满了好奇。然而,兴趣又是他们学习的动力。在设计题目的时候用枯燥无味的语言来进行描述,不能够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就会使小学生对应用题失去兴趣,应用题的教学质量就会大打折扣。同时,小学生在审题过程中不认真,对应用题总体的解读和关键词提炼中会出现错误,而小学数学老师们在设计数学用题题目的时候,不注重语言文字的规范使用,不能够使小学生直截了当的明白题目表达的是什么。
         1.5应用题解题方法单一
         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还出现了不能全面思考问题的现象,在解题过程中,只停留在题目的表层,不能够进一步地从深处挖掘。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除了学生自身的能力,就是老师在课堂上教授的方法出现了严重偏差。小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一直采用传统的解题思路,在解题方法的教课上没有创新,不能够因材施教。

老师固有的解题思维直接影响着学生在应用题解题过程中的思路与想法。老师在为学生解答应用题的时候,局限于让学生去抓题目的关键点,局限于让学生去抓细节,缺乏对学生自己思考的引导。
         2应用题教学问题的对策
         应用题在形式和内容上有着变化多端的特点,但是它根本上还是有一定的数学规律的,所以老师在对应用题进行教学的时候,要让学生养成可以从应用题的题干里快速的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除了要对解题技巧展开教学之外,还要加强训练学生的解题思路。增强解题思路一定离不开做练习题,老师要确保布置的练习题是有标志性的,而不是通过大量刷题这种题海战术来对学生展开训练。
         2.1设计题目要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从小学生身心状况的发育来看,他们对事物的认知能力尚未发育完全,所以看待一个事物只能看到表面,不能够进一步地深挖他们的内在。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应用题的教学与题目设计与现实实际联系起来,能让小学生更直观的看到题目问的是什么,把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实际融入到教学中,把抽象难理解的问题具体化,提高数学的教学效率,慢慢消除学生对数学应用题的恐惧与抵抗心理,依次提高学生对解应用题的兴趣。
         例:在鸡兔同笼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设计一个具体的情景让学生近距离地感受。虽然不能够真正把这些动物拿到课堂上来,但是老师们可以找学生来扮演小鸡和小兔子,让他们主动参与到这个问题中来,切实感受一下小鸡有多少个,小兔子有多少个。用这种代入式的教学方法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这种题目所需要的目的,从而保证学习数学的时效性。
         2.2重视培养学生的解题技巧和规范
         学生的解题规范与解题技巧是从小培养的,所以老师在教课的过程中要关注他们的解题小技巧以及解题过程的规范性。学生想要迅速找到解题的关键以及提高做题的速度,就必须掌握这些方法。老师在课堂上进行讲课的时候必须要侧重的向学生传递这些信息,让学生慢慢养成独立思考和独立完成应用题解题的能力。
         例:在学习《分数的混合运算》的时候,老师给学生设计了一个题:“一个教室里边有60个学生,现在有120个苹果,期末考试得第一名的学生能够得到全部苹果三分之,第二名能得到全部苹果的四分之一,第三名能得到全部苹果的五分之一,问:还剩下多少苹果?”老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找到关键的信息,并把他们整理在一起方便接下来的计算与书写过程。
         2.3建立“小老师”式的教学课堂
         小学的课堂大多以老师讲述为主,这种传统教学方法在解决应用题问题的效果不明显。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是非常有必要的,老师们可以采用学生做题讲题,让学生做老师,为大家讲解自己的思路,这样就能获得更多的解题方法。同时也能增加讲题者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学生在课堂上跑神、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学生讲完一道应用题之后,老师对此次的讲述做进一步讲解,并说明讲述过程中对某块知识的误区,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以及学习效率。
         3结束语
         在小学数学的教育过程中,老师们需要做到的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针对小学数学应用题障碍这一方面,以上显著的几个问题是显而易见的,需要老师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的辅导和引导。老师们要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传达学生数学知识,只有让学生真正的融入小学数学课堂之中去、提升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才能真正的克服当前小学数学应用题的障碍,为学生之后的数学学习生涯和实践活动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应清.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7).
         [2]范荣德.浅谈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4(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