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下企业文化与政工党建工作的融合路径探究 张秀萍

发表时间:2021/6/1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3期   作者:张秀萍
[导读] 摘要:将企业政工党建与企业文化联系起来,不仅能够促进企业的发展,让企业更好的把控大环境,也有利于企业树立正确的责任观念,更好的发展企业自身文化。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忻州供电公司  山西省忻州市  034000
        摘要:将企业政工党建与企业文化联系起来,不仅能够促进企业的发展,让企业更好的把控大环境,也有利于企业树立正确的责任观念,更好的发展企业自身文化。本文将探讨如何将企业文化与企业政工党建相融合。
        关键词:政工党建;企业文化;融合
        新时期,在全面深化改革大背景下,企业也逐渐进入深化改革的攻坚期。面对一些企业出现的“四化问题”即弱化、淡化、虚化政工党建工作,甚至将政工党建工作边缘化,解决这些问题不仅要坚持党的领导,突出企业自身的特色和亮点,铸就自身的“根”和“魂”;同时也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作为一个企业的灵魂,是一个企业永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更是政工党建工作的的重要内容,企业文化为增强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促进企业迸发活力,把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提供了有力保障。因此,在新的形势下,要想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需要把国企政工党建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如此才能更好的深入推进企业的改革机制,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凝聚力,才能保证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1.企业文化与政工党建工的联系
        政工党建工作和企业文化创新工作对企业的经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企业的政工党建工作有助于规范员工的工作作风,改善浮夸、不务实的风气,为企业制度的实行起到推动作用。文化创新工作是企业文化软实力的体现,文化创新将为企业的建设提供动力。无论是企业的政工党建工作还是企业文化创新工作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还受企业其他各方面的影响。政工党建工作与企业文化创新工作都推动着企业的发展,二者相互影响互相补充,同时二者还存在着理论与实践方面的共生关系。
        1.1在目标上的联系
        企业的深入完善、发展离不开企业文化的推动,企业文化不仅能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还能为企业带来巨大的无形资产,有着发展企业特色、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作用[2]。而在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中,除了确保企业文化对员工有着积极影响外,还应保证企业文化对企业能有良好的实际意义。通过政工党建工,不仅能为企业员工树立起马克思主义思想,建设出良好的员工思想基础,还能够用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方式,达到提升员工工作效率的目的,从而起到带动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的作用。故在一定程度上,企业文化与政工党建政工具有相同的实施效果,往往都能保障企业的良好运营,为企业的发展夯实基础。
        1.2在过程中的联系
        企业文化与政工党建政工都对员工思想有着一定影响,与企业、人员的意识形态有着联系,而通过这二者也都能为企业的发展起到一定推动,故现阶段企业应该努力将二者与社会发展趋势进行连接,通过建设出特色的自身文化,为企业未来的高效发展做出贡献。同时还要注意国家性质的不同,由于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往往以社会主义为基本原则,相应的导致我国各类企业的企业文化往往与社会主义思想、理念、体系有着一定联系。这就为相关企业带来了进行政工党建政工的需求,故而在企业发展中需要政工党建工确保企业的发展始终建立在社会形势的基础上,用思想指引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综合来看,企业发展的过程中离不开政工党建政工,而企业文化也与政工党建政工有着同样的维护企业稳定运营与为企业发展指明方向的作用。
        1.3在思想方面的联系
        无论是企业文化还是政工党建政工,都是通过对员工思想产生影响,进而实现促进企业发展、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等作用。故即便企业文化与政工党建政工在文化、理念等方面均有不同性质,但由于所产生影响的主体相同,所以这两者的开展过程往往都坚持以人为本的柔性原则,确保更加柔性化的企业管理,以此激发起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对企业的融入程度。故在企业文化建设过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都应有着高度的责任感,并通过建设出良好的企业文化提高员工的思想素质,以此为政工党建政工打下良好基础。


        2.新时期下企业文化与政工党建工作的融合路径
        2.1强化企业文化与政工党建融合措施,建立两者的融合载体
        一是建立健全企业的核心价值理念与精神,大力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完善企业文化体系;二是依托典型教育,深入企业的基层一线,大力发掘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先进典型,宣传企业改革及发展取得的新成效,通过长效宣传与大力发掘营造良好的企业发展环境,最大限度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引领作用,增强企业政工党建工作的影响力;三是增强企业干部职工的舆情意识,提升他们的应对能力,明确舆情信息的报送与处置职责、流程,使企业与主流媒体、上级等保持有效的沟通,动员并组织青年职工通过微信、微博的新载体及时准确地传递正面信息,同时对负面信息进行引导与应对,树立、维护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
        2.2遵从企业本位原则,创新融合思维
        在经济新常态发展的推动下,企业文化和企业政工党建所面对的环境及思想体系想对复杂,无论是社会文化、经济、政治环境还是从个人生活环境、工作环境,不同要素对企业政工党建、企业文化的影响程度虽然有所差异,但最终都会促动或制约企业文化和企业政工党建的当前及未来可持续发展。因此,强化企业文化与政工党建的一体化创新,可从创新融合思维角度入手,以提升企业文化与政工党建的融合能力为目标,以创新融合思维为切入点,从不同角度分析当前及未来有可能影响或者制约企业政工党建与企业文化一体化创新融合的因素,从思维、路径、理念层面入手,保障政工党建与企业文化融合的与时俱进性、现实可执行性、创新性,且契合企业发展战略与新时期企业经营发展需求等。
        2.3稳抓企业文化与政工党建关联性,强化融合与时俱进思想
        企业文化与企业政工党建工作的创新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性,二者在创新融合发展的过程中,互为载体且基本能体现出较大的趋同性,借力企业文化与政工党建的互融,企业文化能不断借鉴新时期政工党建工作的宣传方向与内涵,而政工党建工作也能不断借力企业文化的精髓,进而完成企业生产经营的新突破与新提炼。由此,强化企业政工党建与企业文化的融合,需要遵从企业文化与企业政工党建工作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要求,比如企业文化在不同时期的特色发展需要围绕企业构成人员与行业性质来界定、优化、丰富、调整、转型,作为反哺企业政工党建的重要辅助,企业文化与企业政工党建的一体化创新同样要遵从企业文化在不同阶段的发展需求。
        企业政工党建工作的与时俱进行保持,需要按照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变化,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借助企业文化载体平台、企业思想文化体制及机制的不断优化与完善,进一步提升企业文化对政工党建工作的助推作用,为企业文化与政工党建内容的一体化建设提供路径。
        2.4以政工党建工作为基点,强化企业文化传导效能
        企业文化的落脚点和输出点是职工个体,在企业的基层政工党建工作中,教学管理及教育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均为党员个人,在企业文化与政工党建工作的深度融合中,分解和解决问题需要从党员员工的个体入手,重视党员主体作用,从细节角度探索问题解决的方式与路径,继而为政工党建工作与企业文化的融合夯实基础。在当前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传统的“一刀切”管理方式显然难以适应员工个体思想的多元化发展特指,强化党员个体关注,在一定范围内努力解决党员及干部的后顾之忧,利于进一步促动企业文化对政工党建工作的指导,进一步提升党员思想的凝聚力与向心力。由此加强政工党建工作与企业文化的融合与有序发展,可进一步强化企业共同价值理念传导效能,且在逐步关注企业职工个性化关怀及指导的过程中,逐步寻找到更适合优化企业文化和企业政工党建一体化融合与创新的路径,完成全面提升企业政工党建工作与企业文化创新融合效能的目标。
        3.结论
        总而言之,在经济新常态下,企业要想全面深化改革,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博得一席之地,就必须高效融合企业的政工党建工作与文化建设工作,以提升企业的软实力,增强竞争力;并且企业的政工党建工作与文化建设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以最广大的基层工作人员为本,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促进政工党建工作与文化建设工作的真正融合和落实。除此之外,企业还要坚持不懈的、积极地探索和创新,促进企业政工党建工作和文化建设工作的高效结合。
        参考文献:
        [1]张鑫.企业政工党建与企业文化的创新系统构建分析[J].法制博览,2019(3):293.
        [2]白欣欣.企业文化建设与政工党建工作之关系实践[J].现代经济信息,2018(22):4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