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以生为本”活动课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发表时间:2021/5/28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7月   作者:陈玉玲
[导读] 活动课程是以学生独立活动为主的多种教育实践活动,是学科课程的必要延伸和拓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载体。它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对挖掘学生的潜力使其个性得到健康发展,对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使之成为合格加特长的人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要提高活动课教学效率,必须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主动参与为基础,以学生发展为目标,提高活动课教学的实效性。
陈玉玲 湖北省巴东县野三关镇幼儿园 444324 摘要:活动课程是以学生独立活动为主的多种教育实践活动,是学科课程的必要延伸和拓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载体。它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对挖掘学生的潜力使其个性得到健康发展,对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使之成为合格加特长的人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要提高活动课教学效率,必须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主动参与为基础,以学生发展为目标,提高活动课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 活动课 创新设计 运用策略 以生为本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1)7-191-02 在语文实践活动课中,要重点培养学生的知识素质、能力素质、情感素质,老师要巧妙地把自己置于幕后,把学生推到台前,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实践,把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深化所学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增强才干,使语文实践活动课的益处发挥到最大。语文活动课作为一门课程,它有自己设置的目的要求,也就是必需着眼于以获取直接经验。即时信息为内容,以实践性的特色,引导学生从书本走向生活,从课堂走向社会,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活动课比起学科课程有较好的灵活性,在内容的选择上我们可以很好地体现“可动性”。要落实“以生为本”语文活动课教学观念。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下手。 一.要设计好活动课的主题,让学生明确活动目标 无论一节什么课都必须有鲜明的主题。活动课也不例外。因此必须设计好活动课的主题目的。活动内容必须有真实的内在价值。也就是说要通过活动课能真正地让学生学到知识受到教育增长本领。而不能过于追求形式多样化,活动主题的设计必须考虑儿童的年龄特点,要让主题活动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内心,要让学生感到活动就是生活就是学习。在设计好活动课的主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实践性内容。 实践性是语文活动课的重要特性,它改变了学科教学中教给学生结论性知识的方式,让学生在参与察看、动脑、动口、动手能实践活动中拓展知识,发展能力。一次语文活动课,我组织学生到市场调查采访,然后写一篇小通讯。很多同学对市场的一些问题作了如实记述。如“吃啥有啥”、“乱摆乱卖没人管”“菜价低菜农愁”等。这次活动课,同学们表现活泼,不但学会了调查,练习了写作,还明确了“写作处处有材料,只要做个有心人”。 2、需要性内容 .根据学生当前的需要或学生正关怀的话题来选内容,可以激起学生的热情。如六年级时,很多同学们都互写留言。这时开展一个《赠你一言》活动课,让学生收集和撰写一些富有人生意义、积极向上的格言妙语。成果,这节活动课学生确定热情高涨,交换创作活泼,不但可赏析格言妙语的深入含义、构造、修辞,还可以让学生受到激励和教育,提高了学生写留言的品位。 3、竞争性内容 .魏书生说:“即使对毫无直接兴趣的智力活动,学生因渴望竞赛取胜而发生的间接兴趣,也会使他们忘却事情本身的乏味而兴趣勃勃地投入到竞赛中。”的确是这样的,在竞赛中,不喜欢的事情也喜欢,枯燥的事情也变得有趣。 二、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动” 要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活动中得到充分体现,从活动的设计、筹备到实行、总结都要撒手让学生参与,使学生感到这是自己的“活动”,从而真正动起来。 1、撒手让学生参与活动的设计 .开始时,教师可就活动的设计和内容征求同学们的看法。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可将一部分内容交给学生搜集筹备,这一过程其实也是学生的活动过程。如《趣说歇后语》就可叫学生推举一些趣题给老师。一些活动内容熟悉以后,则撒手让学生设计,教师重要是引导完美。学生参与出题。设计的活动,会“动”得特殊投入。笔者撒手让学生自主设计了一节《诗情画意迎新年》的活动课,学生设计了“对春联”、“祝语设计赛”、“猜灯谜”、“成语表演”、“新年新盘算”等内容,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撒手让学生参与活动筹备。 从活动内容搜集,学具教具制作,到活动场景的安排,均可让学生参与,教师主权是做好小主持的领导。

如在上《诗情画意迎新年》这节活动课节中,学生不但安排了一个喜气洋洋的教室,还自行筹备了水果、糖、饼、卡片等奖品。 3、撒手让学生在活动中一展身手 .活动课重在过程,只要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动脑、动手、动口,那么即使学生在活动的某项内容没有充分完成,这节课也是成功的。如活动课《手抄报大赛》,开始很多教师以为大部分学生将难以完成。后来撒手让学生自行设计版面,成果连最差的学生也能完成,一些手抄报的精美还令人赞叹不已。当学生看到满教室展评的作品时,都深感自满。 撒手让学生参与活动总结。 这能使学生在总结经验中体会成功的喜悦,先认识讨论,再全班交换,最后由老师归纳升华。如活动课《我能行》停滞时,教师说:“大家有什么收获呢?我想采访几个同学。”这就是引导学生以活动作总结的一种方式。每次活动后,若能引导学生以活动为题材写篇日记,能使学生的总结发生更大收益。 三.活动方式要多种多样新鲜有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小学生的特点就是活泼好动。因此语文活动的方式要充分考虑这一点。要大胆拓宽和改进活动方式,不要局限于课本,要跳出课堂。让学生课内长骨课外长肉。语文活动课不能长时间固定同样的模式,重复同样的内容。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如果设计的活动学生没有兴趣,那么学生就不会感到有意思,就不会乐于活动,因此活动课的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作为老师要把课的主题尽可能用学生喜爱的活动表达出来。比如开展讲故事活动,学生在一段时间内是有兴趣的,听的时间长了,就会变得索然无味,因此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活动的内容,让学生经常体会到新鲜,让每一次活动都能使学生获得新知,使学生时刻感到新鲜有趣,从而使学生好学。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智力主要表现在手指上。”由此就可以看出学生自我动手的重要性,小学生依赖性强,尤其是对家长和老师,为此,我们教师就要更新观念,充分解放思想,积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调查、撰稿、办报(黑板报、手抄报),锻炼能力。另外,课外活动还能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事物、怎样抓住事物特征并把整个活动过程记清,写一篇层次清晰、主次分明的文章。学生由看到做,再由做到看,反复地观察思考,提高其认识能力和观察能力,再与其谈理想、谈未来,使他们充分认识课外活动把他们带到了另一个新的天地。 五、调动学生自主实践性,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学生的语文能力只有在语言实践活动中才能有效的形成。语文教学主要应该由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构成,而且是生动活泼,充盈着丰富的学生自主性的实践活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是学生学语文,用语文,形成一定语文能力的最广阔空间。语文与生活同在,语文课程则应该是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在活动课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志趣自主选择,自觉参与。活动课的过程,往往是学生自己设计安排、学生自我活动为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着重于让学生在各项具体的实践和运用中获取直接的感性知识和生活体验,着重于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感受、体会、理解。这样做,学生不仅得到的印象是深刻的,而且自学能力也得到切实的培养和提高。 总之,小学语文活动课不仅开展的方式有多种多样,而且它的益处也是多种多样的。在语文实践活动课中实施学生主体性教育,在老师精心指导下,让学生多参与教学活动,去“扮演一个又一个的角色”,去认识世界、体验生活、学习本领,让他们去亲眼看一看,亲耳听一听,亲手试一试,亲口说一说,重视角色效应,是全面塑造学生、全面发展学生的重要途径之一。语文活动课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页,要充分认识其重要性,要与语文教学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不断获得新知识,不断取得新进步。 参考文献: [1]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2011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解读.小学语文.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6 [2]王红珍.浅谈小学语文活动课的教学设计.新一代.教学方法与经验研讨.2012年10月(总第446期) [3]费岭峰.基于过程目标的小学语文活动设计.广西教育.2014年10月 [4]赵然. 日本数学课程改革的趋势.小学语文教与学.2019年第 11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