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在中职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蒲文龙

发表时间:2021/5/28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7月   作者:蒲文龙
[导读] 在信息化背景下,中职教师可以借助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以及创新性的教学理念,依照学生的学习现状给其提供更为优质的教学活动,从而提升学生的中职物理学习效果,优化学生的中职物理学习进程。所以说,在我国中职物理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对信息技术的运用是非常重要的。优质的信息技术不光能够给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物理教学内容,还能够强化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提高实际物理教学效果。基于此,本文章对信息技术在中职物理教学中的应
蒲文龙 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职业教育中心 摘要:在信息化背景下,中职教师可以借助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以及创新性的教学理念,依照学生的学习现状给其提供更为优质的教学活动,从而提升学生的中职物理学习效果,优化学生的中职物理学习进程。所以说,在我国中职物理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对信息技术的运用是非常重要的。优质的信息技术不光能够给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物理教学内容,还能够强化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提高实际物理教学效果。基于此,本文章对信息技术在中职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中职物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1)7-197-01 引言 如何不断地提高中职学校的物理教学质量,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开展创新思考,物理教学涉及的信息技术是非常多的,教师要充分研究如何将两者进行有效的融合来带动教学质量的提高,让学生能够快速地掌握物理教学知识重点。 一、信息技术在中职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受物理课程自身特征影响,部分学生在理解物理知识概念以及应用过程中比较吃力,导致其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对物理课程知识内容兴趣较低,使其无法将其真正转化为自身学习认知,不利于自身物理素质发展。而信息技术首先可以帮助教师将相对抽象的物理知识内容转化为具体形象,降低学生学习理解难度。同时,相较于其他教学形式,信息技术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在丰富的感官体验下快速消化知识内容,提升课堂教学效率。除此之外,在新的教育发展趋势下,教师在课堂中需要构建多元化物理学习环境,以此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而信息技术的合理应用,可以为教师提供较多的教学切入点,缩减相关教学环节所需时间,间接地提升了整体教学效率,便于教师将更多课堂时间资源倾注在重点教学内容方面,强化教学效果。 二、信息技术在中职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一)选择合适的课题 在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需要合理地选择课题,这也是教学的关键步骤,优质的课件可很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在开展信息教学之前,需要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展开详细分析,来选择合适的课题,根据课题的选择再结合信息技术制作课件。选择课题的依据主要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满足教学大纲需求的知识点、教学需要学生掌握的专业知识点情况等等,这样才能通过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二)以短视频课堂为主的混合教学模式 混合教学模式是当下中职物理教学中较常见的教学模式,它是把网络短视频和传统的教学模式相结合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主要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强调学生认知的个体差距。物理学科的主要特点就是逻辑性强、知识结构较抽象,学起来既需要直观观察,又需要动手操作,还要归纳总结、推理运算,同时还要求要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但实际中,由于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他们之间的这些能力差距较大,特别是物理教学中对运动物体的运动过程的想象能力,教师要想办法:让听不懂的学生听懂,让已经学会的学生节约时间。

(三)创设更为形象的物理情境 在实际中职物理教学进程中,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可以给学生提供趣味性十足的教学环境,把中职物理课本知识直接转换成直观的动画或者视频,这在极大程度上打破了传统物理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学习限制,优化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效果。而且生动形象的物理场景还能够增加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从而愿意自主投身于中职物理教学活动中,感受物理知识的学习魅力,强化学生的物理学习效果。在操作物理实验的过程中,一些物理实验对于学生的安全存在一定的威胁,那么教师就可以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给学生展示物理实验操作流程,进而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中职物理课堂教学效果。 (四)丰富课堂教学活动 信息技术自身具备较强的多样性。为此,教师应利用其丰富课堂教学活动,令学生在活动中实现物理素质全面发展。例如,教师可将信息技术与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活动相结合。事实上,思维碰撞与交流是教师促进学生物理思维成长的有效途径,因此小组学习探究活动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地位逐渐提升。教师可将学生划分为各个学习小组,并为其提供学习探究主题,令其针对教师提供的主题,通过组内合作研究学习,完成学习探究任务。教师可在此过程中,利用多媒体进行倒计时。一方面,教师可借此控制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活动时间,确保整体课堂教学进度。另一方面,教师可借此促使学生提升思维活跃性,以最高效的方式完成学习探究任务,避免其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开小差,削弱自主学习探究活动效果。 (五)开展合理测试和评价工作 教师在完成课件制作后,需要对制作的课件进行一个有效的测试,测试中遇到的问题要及时地进行更改,让课件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根据教学经验,判定一个物理信息教学课件是否合格的主要依据就是学生学习后取得的学习效果,因此需要开展相关的测评工作,测评时要充分地考虑这个课件是否关注了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差别、思维能力的差别等多方面的因素。 结束语 在新时期的教育变革进程中,中职物理课堂上原有的教学模式需要实行变革和创新。特别是在各种信息技术的高效冲击下,教师为了给学生提供更为优质的物理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就需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依照不同学生的学习个性和特征,给其提供更为专业的物理知识指导,并且借助创新性的教学理念,丰富学生的学习思维,增加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逐步感受物理知识的学习魅力,为学生未来的全面学习和健康发展提供重要的基础保障。 参考文献 [1]李海霞.现代信息技术在中职物理教学实践的应用探讨[A].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0课程教学与管理云论坛(重庆分会场)论文集[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 2020:5. [2]徐丽媛.现代信息技术在中职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新通信,2020,22(19):216-217. [3]马惠杰.现代信息技术在中职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与改革[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20,22(04):49-5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