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大课间活动的优化与创新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5/28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7月   作者:张平冬
[导读] 在新课改提倡的素质教育理念下,人们越来越注重学生的身体健康情况,大课间活动作为培养学生锻炼意识和运动习惯的重要途径,是确保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由于很多学校的大课间活动都比较刻板单调,很难激起学生的参与兴趣和积极性,无法真正达到缓解学生压力、消除学生疲劳、提高学生身体素质、锻炼学生坚强意志的目的。鉴于此,在新时期的教育教学中,初中体育教师应该响应“每天锻炼一小时”的政策号召,对大
张平冬 山东省邹城市张庄镇大律中学 273523 摘要:在新课改提倡的素质教育理念下,人们越来越注重学生的身体健康情况,大课间活动作为培养学生锻炼意识和运动习惯的重要途径,是确保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由于很多学校的大课间活动都比较刻板单调,很难激起学生的参与兴趣和积极性,无法真正达到缓解学生压力、消除学生疲劳、提高学生身体素质、锻炼学生坚强意志的目的。鉴于此,在新时期的教育教学中,初中体育教师应该响应“每天锻炼一小时”的政策号召,对大课间活动的形式和内容进行合理的优化与创新,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和积极性,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初中 大课间 体育活动 创新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1)7-162-01 引言 在以往的教学中,人们一味注重学生文化课成绩的提升,却忽视了健康体魄对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性。而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教育事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开始发生了转变,学生的身体素质状况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继学生学习成果之外的另一大重点。为此,学校需要遵循新课标规定,为学生安排每周不少于3课时的体育教学,但这也并不能完全满足教育部为学生制定的“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规定需求,因此体育大课间活动就成了中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重要时刻,而鉴于大课间活动是一项面对学校全体学生的一项活动,如何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和积极性,在保证学生最大参与度的基础上,达到提高学生的体能水平的活动目标,就成为了所有中学体育教师共同思考的话题。 一、要因地制宜 就目前的初中教学情况来看,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形式都是以户外为主,受到天气条件的限制,在遇到狂风、雨雪等恶劣天气的时候,只能暂停大课间活动,这样一来并不利于学生运动习惯的养成。针对这一点,各学校在优化和创新体育大课间活动方案的时候,要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以及学校的场地条件,制定室内、室外不同的应对方案,并根据天气情况灵活选择,以此来实现学生在体育锻炼中的共同参与。 首先,因为很多初中学校都没有条件建立大型室内体育馆,无法为全体学生的室内大课间活动提供足够的场地,所以体育教师在制定室内活动方案的时候,需要充分考虑学校的场地条件,最大限度利用教室里的各项资源,如课桌椅等,尽量选择动作幅度小但又能够起到锻炼效果的活动项目,让学生可以不惧恶劣天气的影响,保持一个良好的运动习惯。其次,考虑到大课间活动是面向学校全体师生的,教师在设计活动项目的时候,应该尽可能往“零器材”的方向靠拢,减少学校在运动器械方面关于人力、物力、财力的损耗。最后,教师在制定活动方案的时候,还应该注重大课间活动内容上的关联性,以及室内、室外活动难度的一致性,确保整个大课间活动形成一个完整的运动体系,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体育能力和素养。 二、要与时俱进 在优化初中体育大课间活动方案的过程中,为了解决传统活动中形式刻板、内容单一的问题,体育教师需要做到与时俱进,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实现大课间活动在形式和内容上的合理创新,以此来吸引初中生的运动兴趣和参与积极性。

为此,教师需要在设计体育大课间活动形式和内容的时候,吸纳我国优秀的传统体育元素,如气势恢宏的武术、刚柔并济的太极、奇趣横生的抖空竹等,以及极具时代特色的现代体育元素,如动感洒脱的街头舞蹈等,并迎合初中生的运动审美,将两者进行有效地融合,创编出一套力量与美感兼具的体操,让学生在参与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同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感知流行文化的发展,从而有效激发初中生在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参与兴趣和积极性。 三、要兼容并包 不同于以往整齐划一的教学要求,现代的初中生追求标新立异,喜欢彰显自己的个性。基于此,初中体育教师在创新体育大课间活动的时候,要做到兼容并包,将整齐划一和标新立异相融合,一方面教师需要以集体操练活动为基本形式,确定大课间活动的大体框架和总体方向;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向学生进行征稿,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爱好和特长进行体育游戏或舞蹈的创编,并在制定大课间活动形式和内容的时候,吸纳其中具有创新性和适用性的作品或想法,提高学生的参与感,使体育大课间活动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吸引力。 例如,教师可以将整个体育大课间活动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教师需要要求学生按照统一的动作进行运动,而第二部分教师则就可以采取“自由操”的形式,为学生播放一段耳熟能详、动感十足的音乐,如大火于网络的“无价之姐”等,让学生跟随音乐旋律进行随心舞动,满足初中生追求时尚与潮流的心理,同时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为学生良好运动习惯的形成创造有利条件。 四、要因材施教 在以往的初中体育大课间活动中,大部分学校采取的都是统一模式,即对所有学生的运动强度和形式要求一致,这一点非常不符合学生在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及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性。为此,初中体育教师需要在优化大课间活动的时候做到因材施教,以集体运动为基准,设置分层的活动内容,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活动项目,以此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 例如,教师可以为体育大课间活动设置三个难度不同的运动环节,第一个环节是对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要求较低的慢跑活动,适合所有学生参加,能够帮助学生逐渐进入运动状态;第二个环节是分为动感和舒缓两种类型的体操环节,由学生自主选择;第三个环节是采取就近原则,要求学生进行分组合作,并自主选择要参加的活动项目,在相互配合下共同完成。通过因材施教可以更好的满足学生的个性化运动需求,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水平。 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教育教学中,为了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号召,体育教师需要以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和参与积极性为前提,通过因地制宜、与时俱进、兼容并包、因材施教等方式,对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形式和内容进行合理的优化与创新,最大限度发挥出大课间活动的运动价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以此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薛刚亚.初中体育大课间活动的优化与创新策略研究[J].新智慧,2021(03):9-10. [2]赵和平.阳光体育背景下初中大课间活动的开展探究[J].新智慧,2019(36):36+38. [3]王东.浅谈初中体育大课间活动设计[J].新课程(中),2019(11):2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