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体能

发表时间:2021/5/28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7月   作者:陈秋菊
[导读]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需要不断地加强对学生的体能训练。随着学生成长的需求,体能是他们前行的基础和前提,他们在任何时候,其身体素质都会影响着他们未来的发展。现在的学生远比过去的学生学业要紧张,他们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可能课外还要学习其他才艺,而仅剩的一点休闲时间也会投入到网络娱乐之中,使得他们的体能跟不上成长的速度,从而降低了他们的身体素质。本文主要分析浅谈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体能。
陈秋菊 贵州省仁怀市盐津第二小学 564500 摘要: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需要不断地加强对学生的体能训练。随着学生成长的需求,体能是他们前行的基础和前提,他们在任何时候,其身体素质都会影响着他们未来的发展。现在的学生远比过去的学生学业要紧张,他们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可能课外还要学习其他才艺,而仅剩的一点休闲时间也会投入到网络娱乐之中,使得他们的体能跟不上成长的速度,从而降低了他们的身体素质。本文主要分析浅谈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体能。 关键词:小学体育;体能;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1)7-163-01 引言 近年来,随着网络科技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品质不断地提升,而部分学生的生活已经被网络娱乐所占据,减少了日常的运动量。当学生的运动量逐渐下降时,成长的健康指标也会随之下降。这不但不利于他们身体的正常成长,还对他们的正常学习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提高自身的体能对学生来说,具有很大的重要性。 一、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 在传统小学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往往都是依照考试成绩,采用的评价方式多是终结性评价,这样的评价方式使得学生承受了学习压力,尤其是在进入小学高年级之后,学科内容的增加使得学生的学习任务变得越发繁重,甚至于存在体育课被占用的情况。素质教育背景下,政府部门提出学校教育应该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改善小学体育教学制度,以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实现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基于此,学校开始重视体育教学,要求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甚至将体育作业融入到课后作业中,在督促学生体育运动方面发挥出了积极作用,但是因为带有一定的强制性,使得不少学生不喜欢体育锻炼,这样不仅不利于其体能素质的提高,也会影响学生终身体育观念的形成,这需要教师重视起来,做好体育教学活动的合理安排,激发学生体育锻炼兴趣的同时,促进其体能素质的提高。 二、提升学生体能素质的策略 (一)开展兴趣体能教学 在提高学生体能训练认知的同时,教师还需要开展兴趣体能教学。兴趣体能教学是针对学生的兴趣而展开的一系列体能训练,通过了解他们日常的活动爱好,将其融入到体育教学之中,以便激发他们对体能训练的参与积极性。有一项广受欢迎的游戏活动叫“萝卜蹲”,在中小学广播体操里有一个运动环节是上下蹲,这两项运动中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上下起蹲动作,既可以锻炼体能,又可以娱乐身心。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将“萝卜蹲”活动游戏与体能训练相结合。

首先,整个班级分成4—5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开排成一线,然后每个小组学生是一个“萝卜”,并给自己随意取名,接着每个小组同时从左至右或从右至左开始一个接一个起蹲,每到蹲下的“萝卜”要边说出自己的名称边做出蹲下的动作,出错的同学便立即淘汰。除了游戏类活动之外,还有现代体操、中国功夫和中国舞蹈等,都属于体能教学活动类型,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多种多样,他们可以自行选择喜爱的体育活动。教师可以组建体操队、校园功夫队或校园舞蹈队,不同的体育项目队具有不同的活动特色,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并发扬体育教学的核心素养,让学生亲身体验到体育教学的意义。学生在这个活动教学中,不仅可以体验到体能运动的乐趣,还可以锻炼到他们的体能。为了能够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教师还可以组织每个小组之间进行比赛,使他们懂得团结协作的力量来取得比赛的成功。 (二)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开展针对性的体能训练课程 我们知道每个阶段的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是不同的,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各个阶段学生的发展,我们必须充分了解每个班级、每个阶段的小学生的身体发展状况,根据他们的身体情况,设定合理的教学目标,进行科学的教学设计。例如,在一二年级的体育课堂上,我们不能侧重对学生的速度技能训练,因为这个时期的学生没有很好的爆发力和耐力,没有很好的运动基础,容易在跑步中损伤肌肉,我们可以采用踢毽子这一体育活动来训练小学生的协调能力和耐力。在高年级的体育课堂上,我们可以采取竞跑活动来训练学生的体能。这样有针对性的体育活动设计,能够最大限度地完成对各个阶段小学生的体能训练,有利于他们的阶梯式发展,提高他们的参与热情和比赛的信心。 (三)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体能训练的积极性 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课程压力很大,他们希望通过体育课堂缓解自身的压力,倘若体育课堂再增设体能训练,只会让学生的压力更大,致使学生出现厌学的情况。因此,作为体育教师要尽可能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理解学生,充分考虑学生当前的学习压力和承受能力,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体能训练氛围,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互相鼓励的过程中一起进步。跑步作为体能训练过程中一项最基本的项目,主要考验的是学生的爆发力、耐力与意志力。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减少对跑步的抵触情绪,体育教师可以使用“大喇叭”带领学生边跑边喊口号,从而最大限度地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为学生更好地参与体能训练做好铺垫。 结束语 在小学体育课上,教师更加要采取有效措施,主要包括提高学生对体能训练的认知、开展体育分享会、开展兴趣体能教学、进行体能项目测验、评选体能学生五个方面,其中提高学生对体能训练的认知和开展体育分享会两个方面是对学生体育素养的提高,开展兴趣体能教学、进行体能项目测验和评选体能学生三个方面是对他们体育训练的加强和提高。 参考文献: [1]林其光.小学体育教学体能训练指导策略探析[J].学周刊,2020(5):145. [2]丁铮锴,许水生.体育教学模式、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创新[J].中外企业家,2020(17):195—19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