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学生德育中激励策略的实施途径

发表时间:2021/5/28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7月   作者:郭俊英
[导读] 小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活泼活跃,课堂注意力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教师必须运用有效的手段开展教学活动,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渗透德育思想,运用激励策略提高小学生的道德素质。
郭俊英 山东省临邑县师范附属小学 山东 德州 251500 摘要:小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活泼活跃,课堂注意力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教师必须运用有效的手段开展教学活动,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渗透德育思想,运用激励策略提高小学生的道德素质。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激励策略;实施途径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1)7-194-0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德育形式逐渐覆盖更多的教育领域,这与小学班主任的引导作用密不可分。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要切实培养小学生健康的道德素质,充分运用激励策略,促进小学生道德素质和文化水平的双重发展。 一、实施激励策略,养成自律习惯 小学阶段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关键时期。班主任在德育过程中必须采取科学的教学策略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结合小学生的个性特点,有效地设计德育教学活动。现阶段,要有效地激励小学生的教育机制,进一步保证德育的实施和发展。小学班主任德育策略的构建需要遵循一定的科学教学发展观,切实提高激励教学策略的效果。班主任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差异性,有效地鼓励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通过激励策略帮助学生养成自律的习惯。比如,教师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德育教学的基本目标,引导学生在日常行为中自律,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在德育工作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帮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管理过程,充分营造民主导向的德育环境,进一步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发展观。在小学阶段,可以开展自律行动,通过德育竞赛促进小学生德育思想的提高,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进一步凸显激励策略的教学管理效果。 二、实施激励策略,尊重学生差异 小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才能和认知能力。这种差异性表现使学生表现出不同的学习特点。作为自主学习的个体,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个体发展要求,实施激励策略的教学,充分尊重学生在德育过程中的差异性,制定有针对性、分层次的学生德育教学计划,通过分层激励策略,促进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它是根据学生的成绩和能力来划分班级,根据学生的日常课堂表现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激励和表扬,通过基础教学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促进小学生向高维度的德育素质发展。课堂上表现不好的学生容易出现各种恶作剧行为,严重扰乱课堂秩序。对这些学生的道德教育应以见习为基础。通过适当的方式指出学生的不足,有效挖掘学生的闪光点,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平台展示机会,让学生享受成功带来的快乐和成就。德育教育活动的开展要在实施激励策略的过程中落实因材施教,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化差异,根据学生的个体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引导,通过差异化的激励策略保障学生获得健康的成长指导。 三、实施激励策略,树立良好班风 传统的教学活动缺乏对小学生教育的重视,小学生对自身文化学习的认识不透彻,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形成良好的课堂学习风格,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班主任必须通过一系列管理手段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进一步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风,逐步优化学习环境,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应用能力,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完成计划的教学目标。班级氛围的优化将直接影响激励策略的实施效率,对学生道德素质的形成产生较大影响,并将直接对激励策略实施的持久性和彻底性产生不可逆转的变化。良好的班级氛围和班级面貌是德育过程中激励策略的重要前提。只有有良好的课堂氛围,才能掌握激励策略在德育中的作用。班主任要充分发挥引导和组织者的作用,提高对学生思想教育和管理的重视程度,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建设,逐步建立正确的班风班纪,通过德育培养学生的优秀素质,有效促进激励策略与德育课堂的整合,并在良好的课堂氛围环境中,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 四、实施激励策略,触动学生心灵 小学生缺乏生活经验。由于没有足够的生活经验,他们在判断是非的过程中缺乏正确的认知能力。有些困难的选择很难做出正确的选择。小学生对未来的生活和学习充满了好奇和期待。他们愿意相信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美好的。班主任要正确引导学生,在德育过程中实施激励策略,帮助学生逐步认识自己的不足,通过逐步纠正错误的思想和行为,有效地促进学生道德素质的提高。教师充分发挥有效引导作用,让每一个小学生都能触动心灵,升华内心情感。这种方式有利于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对学生的一些不良思想有很好的约束作用。小学生通常对探索视频或图片有浓厚的兴趣。教师一定要运用先进的信息教学技术进行实例展示,帮助学生展示残疾人的真实事迹,这样才能有效引发小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在良好的生活环境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五、实施激励策略,合理把握限度 在德育过程中,班主任应正确把握激励策略的实施力度。激励策略并不意味着总是表扬和鼓励学生。当然,这是基地战略的主要形式。但面对特殊的学生,我们应该因材施教,因材施教,采取适当的惩罚措施,有效地约束学生的学习行为,而不是一味地放纵和宽容学生,从而充分发挥激励策略在德育过程中的真正价值。比如,班主任可以联系其他老师了解学生的日常表现,运用“德育币”激励策略进行德育,对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积极清理垃圾、在日常生活中勇于行动的学生发放“德育币”。最后,在最后的总结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评价活动,总结出哪个学生得到的最多。在学习过程中,经常发生的顶撞老师或辱骂学生的行为应该回收“德育币”。在开启“德育币”激励措施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互相监督,通过竞争心理营造迎头赶上的良好氛围,使学生在奖惩过程中逐步规范自己的行为,最大限度地体现激励策略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小学班主任在德育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班主任必须有效运用激励策略开展德育活动,运用与时俱进的创新发展理念优化德育方法,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实施有效的激励措施。在激励策略的德育教学指导下,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素质,树立正确的“三观”,在未来的人生发展过程中,确实能起到很好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徐曼,高肖.浅谈在小学班主任德育教学工作中实施激励策略的有效途径[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06):141-142. [2]乔焕.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J].学苑教育,2021(08):9-10. [3]王恒.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J].小学生(下旬刊),2020(09):3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