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浅析 马永塽

发表时间:2021/5/27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2期   作者:马永塽
[导读] 摘要: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持续发展,经过不断努力,已经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就和成果。
        身份证号码:13032419921215xxxx  河北省秦皇岛  066000
        摘要: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持续发展,经过不断努力,已经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就和成果。为全面响应国家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建筑工业化目标和战略,建筑行业内部针对生产作业流程以及生产作业模式等问题进行了统筹规划与合理改进。其中,在施工管理模式方面提倡利用装配式建筑项目管理模式取代传统施工管理模式的方法开展现场施工作业活动。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影响因素
        引言
        我国建筑行业最近几年之所以发展如此迅速,离不开各行业的支持和国家政策的扶持,装配式建筑是指将建筑结构划分为不同构件,在工厂进行构件的预制,在施工现场进行预制构件的吊装与拼装,完成建筑施工。和传统施工工艺相比,装配式建筑具有施工便捷、无污染、成本低等优势,但在工程实践中,工程管理影响因素较多,难以有效控制,降低装配式建筑工程质量与效益,需加强管理。
        1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
        近年来,全国各行业飞速发展,在国家经济社会等方面均取得了不俗的成就。在时代的浪潮挟裹下,中国建筑业也在飞速扩张,迅猛发展。然而,我国建筑业发展形式依旧较为粗放,仍未脱离劳动密集型产业特点,与当前信息化、专业化的生产模式不能完全相容。目前,我国工业化水平在世界范围内也处于中等偏低水平。与传统粗放型建筑模式不同,装配式建筑模式采取信息化、产业化的建筑方式,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装配式建筑虽然发展前景向好,却并不被大众所熟悉,社会居民对装配式建筑的了解程度不高,装配式建筑也未完全在中国建筑行业普及,市场占有率偏低。目前,装配式建筑在我国国内应用范围较窄,主要集中于北京、上海、广州等超一线或一线城市。在这些城市,装配技术相对成熟,基础设施、配套设施也比较完善,能为装配式建筑的建造提供良好的经济技术环境。
        2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
        1.设计因素,装配式建筑设计为工程施工与工程管理的基础,部分设计人员未在前期考虑建筑结构构件的分离、运输、堆放、拼接等要点,使设计方案较为模糊,加大了工程管理难度,难以控制装配式建筑施工的各项要素,引发质量问题、安全问题或进度问题。2.生产因素,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需在工厂进行构件的预制,施工单位选择的工厂、工厂的生产水平、构件的运输等要素,是工程管理的关键因素,施工单位应提高重视,加强管控,方可保障构件生产质量,为装配式建筑施工奠定基础。3.人为因素,管理人员是实施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主体,直接关系到工程管理效果。基于装配式建筑的特殊性,传统工程管理模式并不能取得理想的成效,需管理人员进行工程管理理念、模式与技术的创新。就此,可以判断管理人员秉持的管理理念、应用的管理模式与管理技术,为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
        3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对策
        3.1做好部件的检查、防护工作
        面对我国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有限的问题,装配部件生产工厂应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以提高生产部件的质量与效率。在部件出厂时也应做好质量检测,确保构件质量达标。同时,在运输、存放过程中可二次包装易腐蚀生锈的材料,增强防护,确保装配构件不会在出厂后发生损耗并耽误施工进度、增加材料成本。建筑施工队也应积极推动建筑技术革新,提高建筑速率和美观程度,使装配式建筑效果更符合居民心理预期。同时,可充分发挥市场竞争机制,完善市场准入,建立具有装配式建筑建造资格的企业名录,使市场对建筑行业进行资源配置,促进行业优胜劣汰,推进我国装配式建筑行业全面升级。
        3.2政府角度
        首先,政府应当根据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对完善、合理的规则制度,明确未来几年我国建筑业的发展目标,同时积极宣传普及装配式建筑的优势,发挥示范性作用,带领相关企业积极转型。

其次,政府应当及时出台更加切实有效的鼓励政策,在交通运输、招商引资方面给予相关政策补贴,给予行业中运用装配式建筑的先驱者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的专项资金补贴等等,从而促进装配式建筑在我国的发展。最后,政府应该加强市场监督,完善市场准入制度确保可持续发展。
        3.3加强人员培训
        基于BIM的模拟化功能,施工单位进行工程施工过程的模拟,组织工程管理人员根据施工模拟过程,分析装配式建筑施工中存在的不足,事前制定管理方案,规避施工问题,协调案例工程的质量、成本及进度。
        3.4安全施工意识
        施工单位方面应该深化全体参建人员的安全施工意识。在正式施工之前,应该做好岗前安全培训工作,强化现场参建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正式施工期间,每道施工工序必须落实安全技术内容。如现场施工人员可以根据周边实际情况,建立安全合理的监测管理系统,通过不断提高现场监控量测水平,确保装配式施工作业内容得以准确贯彻与落实。需要注意的是,对于现场施工人员安全管理行为失当的问题,必须加以及时改正,以防止对现场施工造成不良影响。
        3.5信息管理平台与生产工艺的创新
        科学技术是各个领域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也是推进装配式建筑营建的重要保障。为进一步提升管理平台应用水平以及生产工艺的创新性,首先,鼓励高校与企业联合,针对预制构件生产中数据缺失、软件落后以及结构、节点稳定性较差的问题,进行自主研发。其次,积极寻找具有较高能力的生产单位,以此解决施工工艺、技术方面的问题。鼓励设计单位运用创新性思维,寻找适合装配式建筑的施工方案,并落实各项标准,不断优化生产流程,从而生产出精度高、适用性强的构件模型,保障装配式建筑施工工作的顺利开展。最后,加大BIM信息化管理的探索力度,在全国范围内举行BIM学术会议、专家讲座、展览会等,加大装配式建筑施工应用的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出各个媒体的活动影响力,从而在全社会范围营造支持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平台应用与发展的良好氛围。
        3.6创新管理理念
        为保障各个工序与单位的协调配合,工程结合生产加工周期、工程工期、安装时间等因素,以倒排方式进行设备、材料采购计划的制定,并结合工程施工要求,事前设定加工周期长的设备的技术参数,如电梯、锅炉、舞台机械等,提高生产加工因素管控效果,保障设备、材料按期进场,实现采购环节与生产环节、工厂构件生产与现场构件拼装的同步进行,强化进度管理成效,使案例工程按期完工。
        3.7企业角度
        装配式建筑绿色环保、节能减排的发展理念迎合了时代发展的主题,也注定将成为未来建筑行业发展的趋势,我国的相关企业应该及时认清这一事实,积极转变观念和思路。同时也应该提升自身实力,一方面引进先进技术,以BIM技术为牵引,建立产业化建筑全过程管理信息系统,为发展装配式建筑提供牢固的技术支撑;另一方面也应该注重专业人才的引进与培养,鼓励技术开发人员开展建筑产业现代化技术研究,围绕装配式建筑的运用与发展,开展技术人员培训与教育,积极培育适应装配式建筑施工的团队,为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结语
        总之,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推广与应用,无疑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内在驱动力。立足当前装配式建筑工程市场发展情况,创新与优化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内容,为我国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保障。
        参考文献
        [1]李頔,黄厚军.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问题及对策[J].住宅与房地产,2020(12):119-120.
        [2]黄奎霖.装配式建筑的工程项目管理问题研究[J].中华建设,2020(2):74-75.
        [3]王鹏里.装配式建筑的工程项目管理与发展问题解析[J].绿色环保建材,2019(6):185-18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