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总承包模式下建筑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研究 赵程程

发表时间:2021/5/27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2期   作者:赵程程
[导读] 摘要:当前,在我国的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越来越关注施工管理模式的优化和创新工作,在很多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都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施工总承包模式,该模式比传统工程管理模式有更为显著的优势,在施工质量,施工进度和成本管控等相关方面都能够呈现出巨大的价值和效用,因此得到广泛的认可和欢迎。

        沈阳墅美天成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当前,在我国的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越来越关注施工管理模式的优化和创新工作,在很多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都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施工总承包模式,该模式比传统工程管理模式有更为显著的优势,在施工质量,施工进度和成本管控等相关方面都能够呈现出巨大的价值和效用,因此得到广泛的认可和欢迎。结合这样的情况,本文有针对性的探究施工总承包模式的定义,以及在该模式下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实施策略等相关内容。
        关键词:施工总承包模式;建筑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策略
        一、引言
        施工总承包模式主要指的是在业主的委托之下,确保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都交给具备相应资质的总承包企业在设计、施工、竣工等一系列相关方面都由相关企业进行严格把关。该模式的推进过程中,要充分把握业主的内在需求,以此为基准,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施工方案,在工期优化、降低成本、质量保证等相关方面,都要着重加强,以此体现出应有的施工管理效果。
        二、施工总承包模式的定义
        施工总承包模式主要指的是在土建、安装等相关工程施工过程中,在原则上相关施工部门只有一个总承包单位,在相应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管理过程中,把相关施工任务下报到第三方施工单位。在建筑工程施工建设工作,土建施工单位即是法律意义上的施工总承包单位,土建施工单位负责整个建筑工程的建设与服务,如果存在分包工程时也负责提供水电接口、提供垂直运输、土建收口、施工脚手架、竣工资料归档、成品保护、平行交叉影响、铁件预埋等总包单位的服务和配合管理责任。施工总承包的过程中,发包人将全部施工任务发包给具有施工承包资质的建筑企业,由施工总承包企业充分遵循相对应的法律法规和合同约定,向建设单位进行负责,并且承包完成相对应的施工任务。
        三、施工总承包模式下建筑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策略
        (一)在设计阶段注重做好优化管理工作。
        在施工总承包模式下,要想确保建筑工程项目实现高质量的管理,就需要着重做好设计阶段的项目管理工作,总承包商要严格遵循相关指导文件进行相关施工管理工作。在设计阶段主要分成两方面内容,分别是初步设计和最终的设计。在投标阶段,所应用的是初步设计文件,中标之后,进一步深入分析最终的设计文件,且通过优化对比,确定最后的文件内容。在两个不同阶段所呈现出的侧重点也有着十分显著的差异,在初步设计段主要是通过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深入考察和调研,然后进行专业设计和汇总,以此确保设计内容更精准有效,更完整,所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设计说明、设计图纸、施工技术、施工组织方案。最终设计阶段主要是针对工程造价资金进行相对应的管控,精准有效的定位整体项目,所以在设计阶段要针对具体的项目管理目标进行充分的明确,然后制定出行之有效的设计目标,以此充分满足设计工作要求。除此之外,设计单位要科学合理的设计,满足施工要求与,对设计图纸进行严格细致的审核,确保施工环节能够顺利推进,提升审核质量,有效管控管理工程项目。最后,着重做好限额设计与工作,针对超出预算的情况要进行深入分析,并且对于设计方案进行优化,以此进一步提升整体项目的经济效益。
        (二)采购阶段的管理控制
        在建筑工程的项目管理中,着重做好采购阶段的管控工作,也是关键所在,在这个阶段要确保材料的价格符合既定要求,同时在质量、型号等方面也要满足设计要求。要选择高质量的供应商,针对供应商要进行严格细致的分析和对比,审核不同供应商的优势、劣势等等,通过对比确保相关招标单位满足自身的管理要求,以此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提升材料的质量,减少材料成本。在采购材料的过程中,要结合供应商的信誉度、认证质量等等进行针对性的筛选,要和高质量的供应商进行长期战略合作,以此实现共赢。相关采购单位要针对供应商的绩效和口碑等等进行全面细致的考核,把握具体的发展过程和客户的评价,以此更有效的规范供应商在交易和供货的过程中的行为,进一步提升供应商的管理质量。


同时要充分遵循合同的具体要求,严格审查材料的质量,做好严格细致的检测和审核工作,以此在促进施工进度得到有效保障的同时,提升采购质量和水准,使材料符合具体的应用要求。也要有效构建相对应的数据库,同时进行及时有效地更新和完善,以此为基准进行更有效的采购管理。
        (三)施工阶段的管理和优化
        施工阶段的项目管理工作是十分关键的内容,每一个环节都要严格做好质量把关,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如果不同环节出现衔接不当或者安排不够科学合理的问题,极有可能导致不同程度的问题。在勘察阶段到最后的竣工验收等,施工管理都贯穿始终。在施工阶段,要着重做好施工质量、施工进度的管理和优化工作,要配备严格细致的施工质量管理制度和监管机制,和权威监理机构进行合作,针对整体施工过程进行全面系统的监督管理,对于不规范的施工行为要进行及时有效的纠正和改进,以此从根本上有效规避各类施工问题或者质量问题出现。与此同时,也要着重做好进度管理工作,按照相对应的进度计划做好管控,根据施工图纸设计要求编制相对应的进度管控计划,确保各项施工作业能够在既定的期限内有效完成,针对各个部门的管理人员而言,要充分落实岗位责任制度,针对施工过程中的各项职责进行充分明确和落实。
        (四)从根本上着重做好风险管理工作
        在施工总承包模式下,建筑工程的建设项目管理过程中,着重做好风险管控工作也是关键所在。施工总承包模式能够呈现出比较良好的风险管控效果,相对来讲,总承包单位在具体的经营管理过程中能够更有效的化解风险,针对相关制度和方案进行严格的审核和质量把关,并且通过监管和督促,使方案中的相关内容得到切实落实。在施工总承包模式的推进之下,针对风险管控而言,要结合合同管理的相关内容体现出风险管控效果。相关企业在合同签订之后,要针对合同的具体范围进行充分的明确,然后着重做好合同交底工作,对于合同中的各类内容和细则要充分明确,解释清楚,并且在合同中进行有效补充,以此从根本上有效规避因为不够协调一致而出现成本风险。
        (五)做好产业链管理
        施工总承包模式推进之下,针对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工作而言,需要各个经济主体进行有效参与,构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此类经济主体主要涉及业主、总承包企业、分包单位、监理公司、供应商以及政府部门等相关内容。因此,要着重做好产业链管理工作,通过相关方面的有效融合,通力合作,针对经营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充分的管控,有效降低外部风险,同时针对企业内部的资源也要进行优化整合,进而打造产业链管理模式,以此有效降低风险,提升整体建筑工程的建设和管理效率。要构建切实有效的合作伙伴关系,制定出明确的目标,并且定期进行沟通交流,通过座谈的形式,及时有效的发现和解决合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或者矛盾,以此增进感情,构建信任关系,进而使施工总承包模式体现出应有的效能。
        结语
        通过上面的分析,能够充分看出,当前我国建筑工程建设和项目管理过程中,越来越深入广泛的应用施工总承包模式,这项模式有着十分显著的优势和应用价值,在项目成本管理,工期管控,质量把关等相关方面都呈现出巨大的优势和作用。因此,要针对不同建筑工程阶段充分的融合和落实相关模式的应用要点,同时不断的改进和完善,以此体现出更加良好的管控效果。
        参考文献:
        [1]韩杰.浅析EPC总承包模式的项目管理要点[J].项目管理技术,2014,01:20-24.
        [2]张崇涛.EPC总承包模式的风险管理[J].建筑管理现代化,2014,03:12-14.
        [3]李蕾.建设项目知识管理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7.
        [4]金锋,高波.冶金工程EPC总承包项目管理的价值链分析[J].项目管理技术,2012,02:99-102.
        [5]李迎春.国际工程EPC总承包中物流项目的流程及管理模式[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1,02:30-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