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SOG白加黑技术在九江德化路路面改造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5/27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2期   作者:邓超
[导读] 摘要:为了提升路面的使用性能,在混凝土路面上加铺沥青路面,就是白加黑技术。根据道路病害情况,制定科学的改造方案,并加强技术管理,才能保证工程改造质量。

        广州市第一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广东广州  510030
        摘要:为了提升路面的使用性能,在混凝土路面上加铺沥青路面,就是白加黑技术。根据道路病害情况,制定科学的改造方案,并加强技术管理,才能保证工程改造质量。文章以九江德化路为例,分析了现状路面的病害情况,阐述了GSOG白加黑路面改造方案和病害处理,并对施工注意事项进行总结。
        关键词:路面改造;病害;白加黑;技术要点;注意事项
        GSOG是Gap-Semi-Open-Graded的缩写,指的是一种特殊的沥青混合料,使用间断半开级配,它的黏度大、结构性和功能性好[1]。在路面改造施工中,使用GSOG白加黑技术,在抗剪切、抗疲劳、低温抗裂性、高温稳定性上均能发挥出作用。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原有道路的通行能力减弱,且路面出现较多病害,为了满足日益增加的交通出行需求,对原路面进行升级改造势在必行。以下结合实践,探讨了GSOG白加黑技术在路面改造中的应用。
        1.项目概况
        本次改造九江德化路是浔南片区主要交通干道,于2006-2007年建成通车,现状路面为水泥砼,原设计路面结构层厚度为22cm厚水泥砼面层+30cm“三渣”基层+20cm碎石。该路面经过多年的车辆荷载,路面破损现象较严重;随着周边地块的建设,德化路的交通流量增长速度极快,现状水泥砼路面,已无法满足现有的车辆使用要求,也无法与德化路两侧商业、居住环境相匹配。本研究重点放在路面工程的改造上。
        2.现状路面的病害情况
        2.1 路面破损
        水泥砼路面破损状况及断板率,采用人工现场调查的方法进行统计。路面各分两幅,各分五个段落,其中每一段落的长度均为1 km。经现场调查,水泥砼路面目前主要病害有:线裂(图1)、板角断裂、交叉裂缝和破碎板、边角剥落、坑洞(图2)、表面裂纹与层状剥落、错台以及修补(图3)。
  
                         图1:线裂                                            图2:坑洞                                           图3:修补
        2.2 性能检测
        对路面分别进行弯沉检测、接缝传荷能力检测、代表弯沉检测。
        第一,弯沉检测,能模拟汽车荷载对路面施加瞬时冲击作用,得到路面瞬时变形情况。本次检测采用贝克曼梁测量弯沉,操作方便简洁。
        第二,接缝传荷能力检测,可获得较精确的弯沉数据、路表弯沉盆,进行模量反算,进一步了解各结构层的承载力状况[2]。本次检测由横向接缝两侧板边的弯沉差△D来评价,当△D≥6(0.01mm)说明接缝传荷能力不足,需对原砼板压浆,增设传力杆。
        第三,代表弯沉检测,反映出水泥砼路面的承载能力。本次检测是对每块板板角各测4 个点,并对板间相邻点各测1个点,每公里选择代表性的10个块板进行测定。
        2.3 路段评价
        经调查,长江大道往浔南大道方向,路面损坏状况指数(PCI)第一、二、三、五段属于B级,第四段属于C级;断板率(DBL)属于差等道路,整体情况较差。浔南大道往长江大道方向,PCI第一段属于C级,第二、三、四段属于B级,第五段属于A级;DBL第一、二、三、四段属于差等道路,第五段属于中等道路,整体情况较差。
        建议:单点弯沉值大于20的路段,进行板块部分切割挖除或整板破碎处理;单点弯沉值大于15的路段,进行钻孔压浆处理。在水泥砼路面段,水泥板块破损板较多的段落,更换破碎板块,并根据实际情况,将处治后的旧路面用做改建路面的基层或底基层,实现再生利用、节约资源的效果。
        3.GSOG白加黑路面改造方案和病害处理
        GSOG沥青混合料的技术特点是:①矿料间隙率大,可以认为是大空隙的沥青混合料;②粗集料的间隙率大,有利于填充玛蹄脂材料,提高混合料的抗弯性能,更好地吸收应力;③水稳定性、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良好;④相比于AC混合料,抗剪切和变形的能力更强;⑤加铺层的抗疲劳、抗剪切能力好。
        3.1 改造方案
        第一,以K0+712-K0+839为代表的C级道路,全长1948 m,进行大修,现状路面整体翻挖新建。新建路面结构是:4 cm SBS改性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13)+粘层油+5 cm中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AC-16C)+粘层油+7 cm中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AC-20C)+下封层+透层油+20 cm水泥稳定碎石+20 cm水泥稳定碎石+20 cm未筛分碎石。
        第二,以K0+000-K0+712为代表的B级道路,全长2973 m,进行中修,现状路面修复后进行沥青罩面。先修复加固原路面,沿缝贴防裂贴,再铺同步碎石封层,最后加铺沥青面层,沥青层的结构是:4 cm SBS 改性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13)+改性稀浆封层+6 cm高黏度沥青间断半开级配混合料(GSOG-20,RST-G改性)+粘层油+4 cm中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AC-13C)调平层。
        第三,K0+680-K0+712段为十里河桥,桥整体结构完好,桥面铺装的沥青面层出现车辙等病害现象。仅对桥面铺装进行改造,先铣刨现状桥面铺装的沥青面层,然后加铺沥青面层,结构是:4cm SBS 改性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13)+5 cm中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AC-16C)。
        第四,十里大道现状为沥青砼路面,为保证沥青路面连续性,本次改造对沥青砼路面进行铣刨加铺处理,先铣刨现状沥青面层,然后加铺沥青面层,结构是:4 cm SBS 改性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13)+6 cm中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AC-20C)。
        3.2 病害处理
        第一,纹裂及网裂处理。对于小型裂缝(缝宽<3 mm),采用注浆法处理。对于中型裂缝(缝宽3-15mm),使用条带罩面进行修补。对于大型裂缝(缝宽>15 mm),对整个缝隙补块处理。
        第二,板边、板角处理。对于板角断裂,首先确定切割大小,切割作业时要小心,避免干扰相邻板块。切割完成后,对损坏部分凿除,形成垂直面;原有钢筋保留下来,或留下20-30cm的钢筋头。在处理过程中,如果发现基层比较松散,不满足承载力要求,应对基层换填处理,可使用C20砼、级配碎石进行回填,避免施工完成后出现不均沉降、沉陷、坑槽等病害。
        第三,坑洞处理。路段内只有少量几个坑洞,先清理积水、杂物,冲洗干净在湿润状态下,使用C20水泥砼进行填充,并对表面进行整平。路段内如果坑洞比较多,或者相互连成一片,就采用薄层修补法,操作如下:先清理积水、杂物;然后对坑洞切割,使其变成深度超过6cm的槽子,对表面凿毛;最后用混凝土充填、振捣密实,并对表面进行整平。
        第四,板块接缝处理。混凝土路面中,板块接缝不仅类型多,而且是受力薄弱部位,也是病害和破坏的多发部位。对于接缝处的病害,处理方法是:先清除原板块的填缝料,使用吸尘器清理尘土;然后检查接缝的宽度,比较窄的话就重新切缝,将宽度控制在10 mm,深度控制在40-50 mm;最后使用嵌缝料灌缝。
        第五,板块错台处理。较小的错台,其高差不足1cm,可人工凿平,或使用机械磨平。较大的错台,其高差超过1 cm,先凿平、再铺一层调平层,从而消除高差。
        第六,翻挖换板处理。水泥混凝土板存在纵横裂缝、交叉裂缝、断裂、沉陷等情况,或板角弯沉值超过40 mm,或裂缝两侧的弯沉差大于10 mm,进行翻挖换板处理。施工时,注意保留原拉杆;新浇筑的水泥砼,要达到原路面的标高,并对混凝土切缝处理。
        第七,纵横缝及裂缝处理。路面在后续使用中,为了防止出现反射裂纹,提高结构的整体性和沥青面层的强度,在水泥混凝土板纵横缝、裂缝处,均铺上一层防裂贴,以玻纤材料为宜。
        4.GSOG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注意事项
        4.1 性能要求
        GSOG沥青混合料的拌制生产,技术要求按照表1进行控制。
                                                                 表1:GSOG沥青混合料的技术要求
 
        4.2 运输
        运输GSOG沥青混合料,使用15t以上的自卸车,要求如下:①车厢内表面涂抹一层防黏剂。②装料后使用双层帆布覆盖,到达施工现场前不能取下;③出厂时检测温度,到现场后混合料的温度要在165-185℃之间;④合理安排车辆和运输路线,确保摊铺连续性。
        4.3 摊铺
        GSOG沥青混合料摊铺作业时,和其他沥青混合料基本相同,注意要点有:①摊铺前检查摊铺机,对烫平板预热,温度达到90-100℃;②摊铺时,沥青混合料的温度在160℃以上;③摊铺速度控制在2.5-3.0 m/min,并根据摊铺层的宽度、厚度进行调整;④松铺系数控制在1.15-1.20,结合现场情况调整;⑤减少人工摊铺面积和人工补料,必须人工作业时,应采取防离析措施。
        4.4 碾压
        GSOG沥青混合料摊铺后碾压,严格执行《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碾压工艺要求是:①使用双钢轮压路机。②初压时温度不低于155℃,静压1遍,速度为1.5-2.0 km/h;复压时振压1遍,速度为2.5-3.0 km/h;终压时温度不低于80℃,静压,速度为2.5-3.5 km/h。③GSOG沥青混合料的性能特殊,要避免过压,因此压实度不是评价指标之一,将路面空隙率控制在8%-12%。④碾压完成后,当路面温度低于50℃,可以开放交通。
        结语
        对原混凝土路面进行改造,白加黑是一种常用的技术方案。文章结合工程实例,依据现状路面的病害情况,制定GSOG白加黑路面改造方案,重点是对各类病害进行处理。GSOG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期间,应保证混合料的性能要求,从运输、摊铺、碾压等环节进行控制,切实提高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何立浦.碎石化技术在路面“白加黑”改造中的应用[J].交通世界,2020(16):44-45.
        [2]王兆樑.“白加黑”路面改造技术要点分析[J].福建建材,2020(02):59-60,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