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金权1 李文彬2
龙泉驿区跃进小学校 610100
成都七中万达学校 610036
摘要:在小学体育教学课堂上,师生互动教学模式中教师们起着主导作用,结合自身专业的教学素养和理论素质,引导学生们根据自身的兴趣和能力主动参与到体育教学环节中,高效地提升自身的身体素质,而不是以往填鸭式的教学,让学生们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师生互动理念下的小学体育高效课堂的构建进行研究,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师生互动理念;小学体育;高效课堂
引言
叶圣陶先生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课堂教学不在于知识全部交给学生,而在于教师教授的学生是否能够听懂,是否吸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学习,所以一个好的课堂师生互动是非常重要的。小学的学习都是基于教师的带领下学习,这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太小,不能够很好的自主学习,进而需要体育课上增加互动,构建高效课堂。
一、设计趣味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要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心理和兴趣特点,结合趣味的导入环节开展教学,让他们在课堂上体会到快乐,从而对体育学习产生兴趣,能主动探索体育技术动作。在设计趣味导入时,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内容,可以结合动感的音乐来导入所学的体育项目,还可以运用教师专业的体育动作演示进行导入。不同的体育教学内容要选择不同的趣味导入,让学生在趣味导入环节主动进行体育技术动作的学习。通过趣味导入,学生感受到了体育学习的乐趣,他们能全身心地投入到体育课堂上,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完成体育技术动作的学习和训练。
二、互动内容的设置要具有深度,激发学生思维
学生在课堂中一言不发,没有任何的思考,那么这堂课是死的,难免令人难受。在小学生这个年龄阶段开始培养他去知道如何说话,在什么样的情景里该说什么样的话,可以为他的以后的人际交往打下很好的基础。可能部分教师认为体育课堂应该以运动为主,说话、发言等不重要,这就属于大错特错的思维方式。在体育课堂中,结合运动以及发言,对激发学生的思维非常有效,使整堂课程变得更加高效。例如,在“投掷铅球”教学中,以往的固化模式为:教师进行理论教学,促使学生掌握投掷铅球的方式,然后教师进行示范,让学生通过观察掌握发力方法,最后由学生进行自主训练。这种固化模式不仅较为枯燥,学生如果发力方法不正确,还容易造成身体损伤。教师在规划课堂内容中,可以引入投掷纸飞机的内容。学生在教师的要求下自己制作纸飞机,通过投掷纸飞机,能掌握正确的腰腹用力方式和挥臂动作,为铅球投掷奠定基础。纸飞机是学生小时候经常玩的玩具,将其引入课堂能赋予教学以生活性和趣味性,让课堂变得有趣而快乐。
三、通过比赛的形式提升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不少研究发现,小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并没有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反而不断地减少,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低年级的小学生对体育运动还存在一种新鲜和热情,然而高年级的小学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新鲜感也付诸东流,对体育运动的热情逐渐消失,还有一个原因是在传统的教学中,学校总是停留在体育技巧的训练上,而忽视了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以及对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正确引导。
例如,在小学五年级体育教学中,“行进间运球”考验的是学生一边拍篮球一边向前进的能力,通过接力比赛,在篮球场上设置一些障碍物,让学生依次绕过障碍物运球,进行接力运球,率先达到终点的队伍获胜,在教学的同时提升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四、体育课堂互动中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
在小学体育教学环节,学生们的身体正处于发展阶段,由于各种因素的不同,导致学生们的身体素质参差不齐,如果按照统一的体育锻炼任务,对身体素质相对差的学生来说是一种负担,甚至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伤害。所以,教师们需要有效地开展师生互动,通过对话和交流让学生们畅所欲言,仔细聆听学生们对如今教学任务安排的意见和建议,同时了解学生们的身体承受能力,教师们进而具有针对性地设计体育教学任务,达到因材施教的教学目标。例如,在篮球教学中,一些学生从小没有接触过篮球,而一些学生在父母的引导下练习过篮球,并且理解能力较强,具有一定的运动天赋。教师在教学之前要对学生的篮球基础能力进行测试,然后对学生科学分层,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制订教学计划、明确教学目标。在因材施教理念的指导下,学生能快速适应教学节奏,并且在篮球运动中获得快乐和能力的发展。
五、设计体育游戏,提高体育锻炼效率
根据小学体育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在发展学生体育综合素质时,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了解教材中涉及的体育运动项目,还要让他们通过锻炼熟练掌握正确的体育技术动作。在锻炼过程中,复杂的体育技术动作和反复的练习都容易让学生产生疲劳感,使他们对体育锻炼失去兴趣。根据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学习能力,教师可以把锻炼内容与游戏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他们在快乐的游戏中熟悉所学的技术动作,最终达到正确掌握、熟练运用的程度。例如,在教学“1分钟跳绳”时,教师让学生掌握了跳绳的技术动作后,可以设计跳绳比赛,规定时间为一分钟,让学生站成一排同时跳绳,看看谁跳的最多。还可以设计“跳绳接力”,把学生分成两队,每队的队员人数相同,每队一次选出一个学生,每个学生跳100下,完成之后下一名学生拿过跳绳继续跳,哪个队的所有队员先完成,哪个队就获得胜利。在激烈的氛围中,每个学生都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实力,熟练掌握了跳绳的技术动作,并通过参与游戏比赛增强了他们的下肢力量,提高了他们的动作协调能力。
六、拓宽训练途径,加强体育锻炼
现代社会,青少年的健康问题大不如从前,缺乏适当的锻炼、过度饮食等一些不良习惯随处可见,又由于文化课占据了学生大部分的时间,每周的体育课都比较少,小学生体育训练的途径太少,要让学生每天都进行锻炼只有利用每天的课余时间,不仅能够让学生在紧张学习的闲暇时刻放松自我,还组织学生进行有序的体育运动,对提高小学生的身体素质也有十分有效的作用。但是如果是单一的课间体育运动,时间久了学生便会感觉乏味,往往不能够提起兴趣,反而事倍功半。因此,学校老师要根据学生不同年龄和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适时地改变大课间体育运动的方式,丰富学生课间运动的形式,例如在大课间体育运动可以是跑步、跳绳、拔河、踢毽子、打排球、打篮球、打乒乓球等多样的形式。多样的体育运动能够让小学生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享受运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所喜爱的运动选择自己想要加入的课间体育运动,以此提高他们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加强学生的体育锻炼。
结束语
现代教学方式的进步让学生有了一个很好的学习,课堂师生互动模式让学生与教师之间有了很好的交流。在学习体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师生互动中有序地开展整堂课的教学,使学生提高注意力学习,扩展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育在课堂中的教学需要教师把握课堂时间,安排合理内容。
参考文献
[1]李洪华.构建小学体育高效课堂的教学探索[J].考试周刊,2019(31):130.
[2]葛正星.如何构建小学体育高效课堂[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19(02):114.
[3]张晓萍.浅谈小学体育高效课堂建构策略[J].中华辞赋,2019(02):204-205.
[4]陈玲.构建小学体育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J].南国博览,2019(02):229.
[5]陆人杰.试论小学体育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新课程(综合版),2018(12):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