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创新及实践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2月第4期   作者:吕华娜
[导读] 小学生尚未建立成熟的人生观及价值观

        吕华娜
        广东省普宁市军埠镇莲坛小学    515322
        摘要:小学生尚未建立成熟的人生观及价值观,因此在开展相应的教育管理工作时,班主任要充分结合小学生的特点,采取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来更好地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本文充分讨论了目前小学班级管理工作存在的有关问题,针对做好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的主要途径进行了深入分析。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创新路径;
        引言:小学时期是学生接触学校教育的基础时期,这一时期的学校教育以及班级生活对学生之后的学习生涯有着较为重要的影响。所以,作为小学时期的班主任,需要让学生对小学学习以及班级生活产生良好的印象,并对之后的学习产生一定的憧憬。为此,班主任需要对班级管理工作多做研究,提升班级管理的科学性,同时,班主任需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研究,班级是由学生组成的,不管班主任在班级工作中实施什么样的管理策略,都需要学生的配合。所以,班主任制订的班级管理策略应当既能促进班级的发展,又符合学生的期待。因此,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对小学班主任工作进行思考。
        一、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内容及特点分析
        小学班主任与其他教育阶段的班主任所肩负的使命是一样的,但其自身的特殊性又使其与其他班主任存在明显却别。小学班主任的工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将知识传授给学生,作为一名学生,排在第一位的任务就是学习,而班主任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负责做学生学习的引路人。班主任应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保持学习的热情,挖掘自身的潜力。第二,增强班级秩序管理。班主任在班级中处于核心地位,要利用创新理念完善班级的管理工作。由于小学生尚不具备规则意识,班主任应在班级中建立各种制度、规范,以约束学生的行为,同时也应积极开展班级集体活动。第三,小学生要想在小学阶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需要小学班主任发挥导向作用。小学阶段接受的教育可以对一个人的一生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而小学班主任作为启蒙者,应以德育人,发挥统率作用,树立榜样形象,帮助小学生在小学阶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1]。
        二、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创新路径探索
        (一)以关爱为基础,平等关爱每位学生
        要做好班级的管理者,教师自身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在实际的工作中维持良好的心态,积极做好自己的教育工作,平等地关爱每一位学生。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都还未发育成熟,班主任对学生的呵护与关爱必不可少。在学生的成长道路上,班主任与学生应该在相互接触的时间里不断建立起彼此之间的信任和尊重,与学生主动分享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些问题,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找到切入点,积极地融入到班集体中。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做到关心爱护学生,考虑到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弱,班主任不能轻易地对学生进行批评和打击,而应该多鼓励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充满自信心。尤其是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只有在教学过程中给予他们充分的肯定才能让学生感觉到温暖,才能让学生更有安全感。一名优秀的班主任更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对学生内心的需求进行亲身感受,从而对学生的行为和思想展开积极的引导,才能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二)民主参与,培育学生队伍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优秀的班干部不仅能帮助班主任处理班级事务,还可以调动同学的学习积极性。所以,班主任应该将一些精力着重放在对班干部的选拔与培养上,鼓励全班学生积极参加竞选,用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位学生,这样公平选举出来的班干部才会被班级学生所认可,从而更顺利地帮助班主任处理班级事务。班主任也应对班干部进行定期考查,对于优秀的班干部应给予相应的鼓励;而对于在工作中出现问题的班干部,班主任也应积极引导他们,使其自觉改正工作中的错误。例如,有的班干部在整顿班级秩序时与同学产生了矛盾,这时,班主任就应帮助班干部解决他们之间的矛盾,指出班干部在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使班干部正确认识到自己的工作失误并主动改正。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要在处理班级事务中做到公平公正。班集体的合作精神非常重要,选拔出来的班干部必须具备为班级服务的意识。班主任也要适时地在班级范围内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工作,充分发挥自身的领导功能,使班集体纪律严明,同时不缺乏责任感与幸福感。
        (三)定期开展班级集体活动
        适当地开展班级集体活动,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和班主任之间的师生感情,促进彼此之间的尊重和信任,在融洽的集体活动氛围中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形成良好的氛围。在集体活动中培养学生掌握更多的交流技巧,通过一些集体合作的游戏活动,逐渐锻炼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最重要的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过程中,掌握学习以外的其他技能。对于小学生来说,一些有趣的课外活动与枯燥的教学相比,能够更加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唱歌、跳舞,通过这类艺术性的活动,引导学生充分地展现自己的艺术特长,为一些拥有艺术个性特点的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表现舞台,让学生能够大胆地展示自己,丰富学生的舞台经验。
        (三)多措并举,加强家校沟通
        班主任除了要做好学校范围内的班级管理工作,还要多管齐下,与学生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学生家长作为学生生活不可缺少的一分子,应加入学生的日常生活管理工作中来。一方面,班主任可以从学生家长那里了解学生的家庭生活情况与在家里的表现,以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心理诉求;另一方面,家长可以从班主任那里及时了解孩子的在校学习和生活表现,以便了解孩子的学习动态[2]。
        结论:综上所述,小学阶段的班主任管理工作相对复杂和繁琐,所以班主任必须讲求管理的创新,明确自身的工作责任与义务,给予学生更多的帮助和尊重,才能充分发挥自己在班级内部的引领作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打造一个和谐融洽的班集体,促进管理工作的开展和学生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葛庆生.浅谈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创新与实践[J].祖国,2018(6):177-177.
        [2]祝虹,陆黎丽.浅谈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创新与实践[J].中华少年,2017(10):270.
        [3]王慧慧.浅谈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创新与实践[J].学周刊,2016,24(24):130-13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