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孝丽
成都七中万达学校 610036
摘要: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学不再局限于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更加强调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从而适应新课程改革需求和社会发展要求,推动教育教学水平提升,促进学生综合全面发展。教师需要对核心素养有全面而深入的认知与理解,并要在教学实践中积极采取合适的措施进行创新和完善,在教学中体现和贯彻核心素养,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生物 核心素养 班级管理
引言
初中生物核心素养是现下中学生教学目标中的一个重要达成目标,在新课程改革的教育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师有责任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生物素养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提升。教师需要不断地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将传统老旧的教学模式剔除,取而代之的是采用新颖有趣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做到帮助学生学习教材中规定需要学会的知识,同时也需要做到将核心素养融入其中,实现学生在身心上全方面地发展。所以,教师需要结合当下学生的个性情感已经基本形成的情况,寻找合适的契机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将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提升上去,达到全面提升课堂成效的作用。
一、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现状
核心素养理念认为,广大生物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开展以培养核心素养为核心的课堂授课。但过程中难免存在着一些问题:(1)忽视课前预习重要性,未能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课堂教学难以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了课堂教学质量;(2)不重视以问题来引导探究,以传统“灌输式”讲解为主,无法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3)与生活联系不够紧密,生物是一门自然学科,与生活联系不紧密易使生物课堂变得枯燥;(4)课堂评价不够完善,过于重视课堂评价,未能科学、合理评价个体成长的过程,班级整体学习积极性不高。
二、初中生物核心素养与班主任管理结合的策略
(一)建立良好师生关系,推进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初中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工作时,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是保障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下,班主任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和错误,通过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耐心地进行教育和引导,使学生在班主任爱的教育下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能主动改正,并积极地投入班级的学习和各项活动中,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和生活态度,勇于面对各种困难。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下,班主任和学生能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促进双方的了解,班主任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让他们能很快解决青春期遇到的各种问题,促进班级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二)基于自主学习与探索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习惯和能力
创新创造能力是新时代背景下初中学生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科学探究习惯和能力也是生物学科对学生提出的重要要求,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基于自主学习与探索对学生进行合理引导与培养。教师需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高度尊重学生主体性,鼓励学生积极展开自主学习和探索,同时通过一系列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教学方法保障实际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动植物的主要类群”相关内容时,教师以学生较为熟悉的各种动植物作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进行自主探究。然后教师将学生分为多个小组,让小组成员通过合作探究完成学习任务,掌握知识,同时形成良好的科学探究习惯与能力。
(三)问题引导探究
初中阶段的生物教材中存在一些探究性质比较明显的教学内容,教师需要对这部分内容引以注意。在课前准备阶段,教师需要明确教材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深入探究分析,将其中的重难点一一列举出来。教师还需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根据教师所提的问题进行探究分析,大胆做出假设,再使用实验探究的方式解答问题,最终得出结论。教师在学生解答问题之后需要及时进行点评和鼓励。
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学生原本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被扭转过来,同时培养学生形成科学良好的生物科学素养,达到素质教育所要求的教学理念。例如,在讲解“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知识点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思考现代人类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怎样影响,森林遭受严重砍伐后对自然环境又有什么影响,对生物圈有何影响,工厂废气排入大气中对环境造成什么影响,面对湖泊环境污染应采取什么措施来还原湖泊之美,在问题思考过程中,学生结合教材来进行一步步探索,慢慢构建自身生物知识体系,以开放性生物思维来思考问题,不拘泥于固定答案,在潜移默化中培养生物核心素养,同时还能高效率地学习本节课生物知识。结合课堂问题思考,教师引领学生的生物思维向更深层次发展,加快知识理解速度,构建起生物高效课堂。
(四)引导学生学习生物史,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
初中阶段生物学科除了使用实验教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生物素养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学习生物史的方法提升学生对于生物学习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形成探究精神和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教师可以搜集历史生物学家的奋斗历程讲授给学生,让其进行了解:达尔文正视历史背景的无奈和人们的质疑,建立了进化论学说;孟德尔历经许久才创立遗传学学说等等。
(五)在教学和实践中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中还包括社会责任一项,主要指学生应当树立科学生物观念,能够充分利用生物知识和技能参与到社会实践之中,辨别迷信与伪科学,主动向他人宣传科学、正确、健康的生物学科相关知识,承担起新时期中学生的社会责任。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认清并履行自身社会责任。例如,在教学“健康地生活”相关内容时,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后观察自己身边存在的不健康生活方式,采取适当的方式宣传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导学生有效履行自身社会责任。
(六)做好课堂评价
在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下,大部分班主任以批评管理方式为主,导致学生产生厌烦心理,不利于班主任开展相关的班级管理工作,针对这个问题,班主任应以肯定和鼓励的方式引导学生。每节课教学完成后,教师应根据个体学习情况来评价其是否完成了学习目标及任务,学到了什么新知识,存在着哪些薄弱环节等。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应点评出班级存在的共性问题,使学生先自我评价,反思学习中的错误,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生生评价,让组内成员更加了解自己,明白有哪些知识点不清楚。师生、生生间有效的评价,可以帮助初中生树立起学好生物的信心,以更好的学习状态来促进核心素养与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在评价中了解到学生的学习弱点,在科学评价中发展学生生物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构建起高效的生物课堂。
结束语
综上可知,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是初中生物教学的重要任务,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采取合理措施进行有效落实。教师应当对学科核心素养以及学生实际情况有深入了解,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措施创新和优化教学,以高水平教学提高学生生物知识水平。在管理班级的同时,班主任要用实际行动来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使他们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同时引导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提高各方面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王迎.有关初中班主任教学管理工作的思考[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0(22):121-122.
[2]马海龙.浅谈初中班主任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J].当代家庭教育,2020(32):165-166.
[3]陈芳.探析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A].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区域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研究”研讨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3.
[4]曹艳.基于核心素养下初中生物高效教学培养策略研究[J].新课程,2020(36):182.
[5]吴晓芳.浅析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新课程,2020(3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