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2月第4期   作者:曲玉静
[导读] 由于新课标改革工作的相应要求,各学科教育需要进行创新与优化。

        曲玉静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西苑小学   
        摘要:由于新课标改革工作的相应要求,各学科教育需要进行创新与优化。当下,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能够很好地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教育效果,从而深受广大教师的青睐。但实际运用过程中,部分教师由于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影响,对信息技术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无法将其充分运用到学科教学中,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成长。本文从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出发,探究将信息技术和音乐课堂巧妙结合在一起的方法策略。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方法策略;
        引言:小学音乐教学让学生通过聆听、感知音乐从而理解音乐,进而提高学生表现美、创造美及鉴赏美的能力。当下,现代化信息教学显得愈发重要,依靠多媒体开展教学,从而使课堂变得生动形象。基于此,本文对小学音乐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策略进行研究,以期营造高质量的音乐教学环境,促进教学发展。
        一、目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虽然信息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但并不是所有教师都能真正发挥信息技术的教育作用。就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而言,部分音乐教师仍固守传统教育观念,对信息技术没有全面、深入的了解,导致教学效率低下。即使部分音乐教师能够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但由于没有接受相关技能的培训,在进行教学融合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教学失误,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正常秩序。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一些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的时候,常常无意间忽略了学生群体的教学主体地位。换言之,在运用信息技术后,教师反而成了课堂的“主人”,而学生则从属于教师,失去了在课堂上相互交流、自主思考和质疑问难的机会。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容易受到影响,导致学习效率下降。除此之外,小学音乐教学不受学校重视也是影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学校更愿意将教学资源放在语文、数学等重点学科上,对音乐课没有足够的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也不够完善,这些问题都阻碍了音乐课的教学进度。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融合措施
        (一)完善教学设备,优化教学条件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校及教育部应对信息技术的教学设备引起高度的重视,加大基础硬件设施的投入,通过拨付专项教育资金,对老旧、破损的教学设备进行更换。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互联网及云技术等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在进行小学音乐教学时,除了使用传统的投影仪和电脑之外,还可以加快校园网和教学资源平台的建设,从而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二)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出发,营造自由化的学习环境
        小学音乐教学的目的之一是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以往的教学中多以成绩考核的方式来判定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掌握程度。但学生成绩不能准确完整反映出学生的学习状况,也无法清晰映射出教学质量的高低。部分音乐教师喜欢以自己为教学中心,不懂得尊重学生的意见和看法,盲目依赖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和不同特征不能做到充分把握。

处于僵硬枯燥的教学环境下,学生们的音乐学习自然是被动且低效的,这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必须要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出发,通过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营造一个自由化的学习空间。实践教学是音乐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在课堂建立一个小型舞台,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歌唱训练和乐理学习。教师要与学生保持深入密切的交流,在学习上多关怀学生,努力与学生成为亲密的朋友伙伴。教师如果能够坚持这些做法,学生就会信任甚至依赖教师,在教师的引导下释放自我,主动完成音乐学习任务。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创造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
        (三)创新教学手段,丰富教学情境
        创设音乐教学环境,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心境,唤起学生的审美意识,不同的音乐教学阶段其可起到不同的作用。在音乐教学的起始阶段和结束阶段,教学情境能够起到愉悦心情的作用,唤起学生的审美注意,从内心激起对美的渴望。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情境可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培养新的审美心境,从而唤起新的审美渴望。在教学内容中创设教学情境,使原有的审美要素更加丰富多彩,产生极佳的审美效果。
        (四)立足教学视频,开展微课教学模式
        微课教学模式也是近年来比较普遍且有效的现代教学模式,微课教学以视频为主要中心和教学载体,视频时长通常限制在3到5分钟,虽然时间不长,但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内容,通过信息技术将图文、视频等巧妙融合在一起,节省了学习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视频教学相较传统教学而言更加活泼生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小学音乐教师要想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要围绕微课开展一系列教学活动。教师在进行正式音乐教学之前,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制作预习视频,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将其中的基础知识和重点部分进行整合,构建成思维导图,然后搭配其他教学资源,组合成一个3到5分钟的预习小视频,提前发送给学生。学生们在课前收到预习小视频,可以先通过视频了解课程主要内容,然后按部就班进行预习。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在对教学主题有了认真而全面的预习后,后续的音乐课堂学习就会变得更加有的放矢。教师要想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要在既定的教学时间内,抛开或省却不必要的教学投入,有序组织学生对教学重难点进行思考、讨论和研究。从多年的教学实践来看,对于教学中出现的难点问题,学生在第一时间接触时,往往会不知所措,找不到合适的解决方法,学习思路也往往存在较大偏差。但在经过充分的预习之后,学生再度思考这些问题时,思路就会变得开阔,对问题的认知也将变得更加全面而具体。
        结语:总之,小学音乐教师应认识到多媒体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提高学生课堂积极性,让学生沉浸在视听盛宴中,将抽象音乐内容变得更加具体,将烦琐音乐内容变得更加简单,有效激起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实现音乐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的整合与优化。
        参考文献:
        [1]李杨.关于信息技术与小学音乐教学优化整合研究[J].北方音乐,2018,38(20):197-198.
        [2]林琴.信息技术在小学音乐教学应用中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评论,2016(12):150-152.
        [3]陈蓉盛.基于信息化环境下的小学音乐智慧教育研究[J].北方音乐,2017(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