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蓉
湖南省怀化市溆浦县水东镇桐木溪学校 419300
摘要:小学是学生们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内促进小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尤为重要。而在具体的心理健康教学工作中,班主任发挥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班主任作为整个班级中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肩负着重要的责任。故结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探讨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以供各位同仁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心理健康教育
引言
许多农村年轻人为了提高生活水平,为孩子提供更好的物质条件,不得不出门在外到处打工挣钱,将孩子留在家由老人照料,这些小孩就成为近年来人们普遍关注的“留守儿童”。这些孩子没有父母在身边,只能跟着没有较高文化程度的老人,爱的缺失、亲情的缺失、家庭教育的缺失导致孩子的心理和成长受到严重影响。而农村小学班主任作为与学生接触最频繁的师长,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承担者。因此,应将对学生们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班主任日常管理工作中,利用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优势,遵循小学生心理特征,因势利导地促进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进而满足新课程改革过程中的基本要求。
一、动员社会力量,关爱留守儿童
首先,要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力量,加强社会各界与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帮扶活动,如妇联组织、关爱留守儿童相关组织多进行家访活动,及时了解留守儿童的生活与心理状况,及时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帮助,预防留守儿童严重心理问题的发展。其次,可以鼓励志愿者或者公益组织去这些农村地区支教,让这些留守儿童接受更好的教育,帮助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传递正能量,培养留守儿童良好的心理品质。最后,社区可以设立留守儿童关爱中心,设立心理咨询室,配备专业的心理教师,多组织留守儿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及时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促进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成长。
二、加强学校引导,落实心理教育
学校方面的教育是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力量,对于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成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转变成绩至上的教学理念,积极响应国家素质教育的理念,加强对学生,尤其是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配备专业的心理教师,开设心理健康课堂,加强课外心理健康咨询与辅导,及时关注、了解和缓解学生,尤其是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保证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学校是留守儿童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因此,学校要承担起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就教育的责任。
学校要建立留守学生档案,对在校的留守儿童进行全面的筛查,建立详细的、完备的心理健康档案,包括留守儿童姓名、性别等基本信息,以及父母基本信息和外出务工地址、外出时长、收入水平等,还要记录留守儿童代理监护人(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等)的基本信息,还包括留守儿童目前的心理健康状况,全面掌握留守儿童的所有信息,为开展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奠定基础。
三、发挥班主任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在新时期下,很多有管理经验的班主任都不会强求学生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想法实现全面发展。因为这样不仅不利于学生们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形成,更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活动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应充分发挥班主任的作用,一边管理班级工作,一边研究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同时还能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帮助学生们解决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项心理健康问题,在提高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同时,引导学生心理健康成长。通过发挥班主任的作用,可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以及慢慢积累下来的学习经验,也将会支持他们在心理健康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四、通过学生视角制定班规,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形成
从幼儿园到小学,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规范小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离不开科学与合理的班级管理规定,而严格的班级管理规定可以使班主任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更会在无形之中影响每一位学生。同时,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应当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因此,在制定班规的过程中,可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调动学生参与热情,激发学生们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学生们的主人翁意识和民主意识。比如新学期的班规制定要从传统的教师说了算变成由学生自主决定,要在学习、卫生以及纪律方面都能作出明确的规定。虽然说,通过学生视角制定的班规与传统的班规要求大同小异,但这种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班规制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五、及时关注学生状态变化,解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小学生的自尊心很强,且各个神经系统比较敏感与脆弱,他们的心理会随着周围的环境变化而不断变化。从小学生的角度来说,不论是来自教师的批评还是家长的责罚都是不愉快的,一旦学习成绩不好或者学习能力下降就会产生自卑的心理,消极情绪就无法得到释放,心理问题就会变得越来越严重。加之枯燥乏味的教学氛围和被动的学习状态,他们会更加反感班主任的管理,渐渐演变成为不可控制的因素,课上随便说话,课下调皮捣乱。不仅如此,这样的学生似乎还很喜欢与班主任和家长“对着干”。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建议,班主任不妨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以“朋友”的身份,耐心询问学生成绩下降的原因,看见调皮捣乱的学生不要及时制止而是给予合理的建议,抑或让这位同学专门负责班级中的纪律,通过“以身作则”为班级做出贡献。及时关注学生的状态变化,帮助学生恢复常态,不断突破和挑战自我,进而彰显出更高的人生价值,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十分重要,需要得到班主任的高度重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看似没有学生们的学习成绩那么重要,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而一旦学生们的心理健康出现了问题,学习成绩必然会出现下滑的现象。因此,农村小学班主任应当注重和加强对学生,特别是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主动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及时发现学生们潜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促使学生养成健康、乐观和开朗的性格。
参考文献:
[1]刘艳秋.刍议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问题[J].中国校外教育,2019(04).
[2]张郁.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策略[J].读与写,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