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延锋 张小贤
陕西省榆林市清涧县清涧中学 718399
摘要:相较于初中生,高中生在思想和情感上变得更加成熟了一些。按说,高中生要更便于管理一些。但是,事实上高中班级管理起来并没有预想的那么容易。他们凡事有自己的想法,也更懂得如何与班主任周旋,在更成熟的同时,也变得更加滑头。为此,针对高中生的种种特点,我们需要寻求有效的班级管理策略。
关键词:高中;班主任;管理策略;师生关系;班级规矩;敬畏
在最开始做班主任的时间里,我看了一些班主任经验分享的书籍,但是发现很多都是很高大上的,而且很多方法在操作起来并不容易,例如分小组进行积分管理制度,光每个星期的评分都要花去时间。在一路跌跌撞撞的心路历程中,总结出些许个人觉得算是比较有用的经验,分享之,希望能够对高中班级的管理提供一些有用的借鉴。
一、搞好师生关系,做学生喜欢的班主任
亲其师方能信其道!教育的真谛是唤醒与被唤醒,不断规避问题,班主任要主动向优秀品质靠近,使自己真正称职、合格。班级的事物要和学生一起商量,相信,师生关系会日益和谐,班级发展也会越来越上台阶,作为班主任的我们,也定能享受越来越多的教育幸福。
高三是最关键的一年,在这一年里学生、家长和老师都面临极大的考验。尤其是学困生在这个时候已经对自己失去了信心,家长对孩子已经不再抱有希望,学生很容易出现放弃学习的念头,这个时候班主任就要经常和学生谈心,了解学生思想波动,慢慢走进学生的心里,让学生信任你,喜欢你,这样他们才会真正的听你的话。那么班主任要从生活,学习,情感中去真正的了解学生,经常和家长去沟通,也要让家长多去关注孩子,给家长和孩子更多的希望和信心。
二、立好班级规矩,用制度管好班级
立好班级规矩,对一个班级的发展意义重大。开学初的一两个月,是做规矩的黄金时间,思想上要特别重视。做好了,班级会越带越顺;反之,会越带越难带。高一是学生养成习惯的关键期,因此要制定班级内部的行为准则,这就需要适当的奖惩,要严格要求学生,让他们知道犯错误就要付出代价,例如:男女生交往过密、吸烟打架、顶撞老师等,第一次就要按照校规校纪严肃处理,否则学生不仅不会害怕,反而会肆无忌惮。对于学生的行为习惯也要严格控制,作为管理者就要有明确的目的和方法。
行为习惯不好的的学生可以让学生先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准则》,学习《弟子规》等,然后让他们从心里知道自己的行为哪里不好,然后去整改。必要的时候需要让学生写反思和说明书,屡教不改需要家长配合,直到改为止,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的知道你的底线,才会忌惮,这个时候不要急于做学生的思想工作,也不要急于和学生谈心,慢慢地学生就会对你产生敬畏之心。
班级规范的制定,可以原创,也可以改编,一般在开学1-2个周制定为宜。要做好哪些规矩,如果心中没有概念,可以先借鉴一些老班主任的班规寻找灵感,形成初步的班级管理规范,后续的管理中发现新的问题再予以补充完善。
班规内容,应该能落到实处,具体可操作。班规不能太死板,不能要求太高,不能太过刚性,要留有余地。务必要考虑到,万一学生做不到怎么办。能够执行的,能令行禁止的,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班规。制定的时候,要遵循全面原则、主次原则、公平原则。
三、树立个人威信,让学生有所敬畏
“心存敬畏,行有所止”,现如今,独生子女被家长从小当成家里的掌上明珠,对父母已经没有敬畏之心了,所以存在着所谓的青春叛逆期,家长束手无策,如果在学校学生对学校规则,对老师也不存在敬畏之心,那么学校的正常教学活动不会有序进行。那么如何让学生产生敬畏之心呢,首先班主任一定要有原则,有底线,不要因为任何事情改变自己的准则,学生犯错误就应该承担应有的责任,这个时候一定要先惩戒后教育,绝对不能讲个人感情。有的班主任喜欢和孩子以朋友的方式相处,我认为这是违背教育管理理念。朋友,是指在任一条件下,双方在认知在一定层面上关联在一起,不分年龄,性别,地域,种族,社会角色和宗教信仰,符合双方的心里认知,可以在对方需要时给予帮助。朋友之间可以喻为雨中的伞,指路的灯。双方心里契合更为深度时,可称之为知己。而班主任是学校中全面负责一个班级里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等工作的教师,他是一个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也是一个班级全体科任教师教学、教育工作的协调者,他与任课教师的区别就在于科任教师只负责本学科,而班主任要全权负责和管理一个班级的方方面面。因此在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不能建立起纯粹的朋友关系。
总而言之,作为高中班主任,我们肩负着巨大的使命。如何管理好一个班级,如何让每一位学生都不掉队,这与我们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有决定性关系。希望大家能够不断探索、不断反思,以实现班级更好地管理。
参考文献:
[1]王莉.发展视角下高中班主任精细化管理研究[J].科幻画报,2020(12):148-149.
[2]陈蓬碧.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策略探讨[J].考试周刊,2020(A0):14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