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第4期(下)   作者:徐桂娟
[导读] 语言,是一切知识内容的承载体,而学生阅读能力的强弱
        徐桂娟
        横县校椅镇石井村委小学六凤教学点  530308
        摘要:语言,是一切知识内容的承载体,而学生阅读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影响学生获取信息、理解信息效率的高低,再加上当代信息社会,各种信息更加芜杂,阅读能力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小学作为教育的起步阶段,在学生的学习历程中起到极为重要的奠基作用,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将会为学生的一生发展持续提供助力。在这篇文章中,将会以提高学生群体阅读能力为核心出发点,在充分考虑小学低年级教学现状和学生核心学习需求的前提下,深入探究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群体阅读能力的有效措施,以供语文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指导和参考。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学生群体;阅读能力;
        前言:在素质教育改革的大时代背景下,更加注重学生根本能力的提高,而非单纯知识的累积。在这种情况下,阅读能力作为语文教学的核心之一,能够为学生提供诸多助力,更应当得到足够的重视。但是在现实教学环境中,由于种种现实因素的制约,学生在教学活动中阅读能力提高有限,必须要得到进一步的优化改进,不仅要在教学方式进行优化,还要在教学理念上进行改进,从而实现教学活动的整体创新突破,以此带给学生更好的教育体验,带动学生阅读能力的巨大飞跃。
一、尊重客观差异性,构建“个性化”阅读教学
        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个完全一致的学生,由于客观差异性的存在,每个学生由于成长环境和先天条件的不同,势必会存在各种各样的差异,在阅读活动中也展现出了不同的兴趣偏向,有的学生喜爱童话故事,有的学生喜爱动漫情节。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如果阅读材料和学生的阅读偏向相吻合,学生的阅读兴趣将会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出来,积极自主的投入到阅读活动中去,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卓越效果;反之,如果阅读材料和学生的阅读偏向吻合度不高,甚至相悖,学生就会发自内心的抵触阅读活动,即便是在教师的强制要求下进行阅读,也往往会由于注意力分散而导致阅读效果不佳[1]。
        但遗憾的是,传统语文教学模式中,由于教育资源和教学条件的限制,阅读材料是统一式的,而学生的阅读偏向是多元的,阅读材料势必不能够和大多数学生的阅读偏向相吻合。在这种情况下,阅读教学效率可想而知,往往会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要进一步促进阅读材料多元化发展,根据学生的兴趣偏向给予恰当的阅读文本,以此来构建“个性化”阅读教学新模式。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一方面,可以在购买阅读材料的过程中,选择多家阅读教材,以此来保障阅读材料的多元性;另一方面,互联网由于其开放性质,成为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汇处,有着多元化的信息知识,能够作为多元化阅读教学的重要支撑,但值得注意的是,互联网信息鱼龙混杂,在有着大量有益信息的同时,也有着大量的不良信息,盲目地追求多元化,会对小学生造成不利影响,教师在利用互联网挑选阅读材料的过程中应当严格把关[2]。


二、多元化阅读活动,提高学生阅读积极性
        小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纪,大多对安静的阅读活动缺乏耐心,不能够长久坚持。针对这种情况,应当开展更加多元化的阅读活动,以此来提高对学生的吸引力。首先,应当突破刻板阅读思想的限制,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并不一定只能够依靠于阅读文本,阅读能力,是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学生只要是在获取、分析信息,就能够达到锻炼阅读能力的效果,阅读文本对于学生的吸引力不大,可以让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教师适当选取电影情节、动漫情节,并设计合理的“阅读”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看、去思考;其次,教师可以举办辩论赛、演讲赛等活动来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学生在准备辩论资料、演讲材料的时候,势必要阅读大量的信息文本,是对学生阅读能力的第一重锻炼,在设计辩论稿件、演讲稿件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对信息内容进行系统化思考,是对学生阅读能力的第二重锻炼,在辩论、演讲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和其他学生进行学习交流,了解到其他学生的阅读观点,使得学生对阅读内容的感悟更加深刻、更加全面,是对学生阅读能力的第三重锻炼,并且,比赛的形式,也能够有效激发出学生的竞争意识,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阅读活动,从而收获更好的阅读锻炼效果[3]。
        除此之外,良好的班级文化和班级氛围,对于学生学习活动也有着巨大的影响,如果大多数学生都在进行阅读活动,个别学生也会在这股氛围的带动下,投入到阅读活动中去。故而,教师应当加强对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创建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可以组织学生以“阅读”为主体绘制黑板报,在墙壁上张贴“阅读”相关的名言警句,可以形成“环绕式”宣传效果,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且在此过程中,教师只需要负责大方向上的“引导”就可以了,留给学生足够的自由发挥空间,如此,才能够让学生对“黑板报”内容有足够的认同感,更容易接纳阅读活动的开展;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创办班级图书角,让学生将自己喜爱的书籍贡献出来,全班同学一起观看,不仅可以在很大程度促进了阅读材料的多元化发展,使得学生拥有更多种类的文本可供阅读,并且也有利于形成“人人阅读”的良好氛围[4]。
结语:概括地说,教育的本质是要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是一项极为重要的教学任务。但是在传统教育模式中,过于重视学生知识的积累,过于重视学生书面成绩的提高,对于阅读能力提高的偏向性不足,导致教师缺乏高效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相关教学经验,只能够一步一步摸索着前进,一方面要借鉴其他学校先进的教学经验,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在实践教学活动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教学体系,切实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吕银香,张晓燕.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东方才智,2018(16):178.
        [2]杜丽媛,王如意.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探析[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8):85.
        [3]王艳娜,张川.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亚太教育,2019(12):94.
        [4]高苗苗,李小苗.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分析[J].中国新通信,2019,21(23):19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