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55卷4期   作者:林银华
[导读]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美术教师需要持续改进教学手段
        林银华
        闽侯县南通国盛小学    350111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美术教师需要持续改进教学手段,丰富课堂内容,探索新颖的教学方式来应对学生不断变化的喜好。小学生年纪小,精力难以长时间集中于课堂之上,此时教师需要研究出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方式。并且小学生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兴趣观,有了自己的喜好,如何引导小学生提升审美能力,是教师应当重视的问题。同时,学校也应为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搭建平台,建立起规范且合理的评价体系。
        关键词:小学美术;审美能力;培养策略
        引言:审美能力是当代素质教育极为注重的学生的素质之一,而美术课上输出的美术作品又是非常重要的表现方式,美术教师要留给学生广阔的创造空间,而不是一味要求要统一,要逼真,要到位。教师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引导和指引,在适当时候提供帮助,绝不是包办代替或者扼杀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要充分给予学生空间,自由去发挥,提高对美术作品的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兴趣,愿意参与到课堂之中,便于课堂教学。
        一、小学美术教学的现状
        总的来说,当前有些学校不太重视美术教学,使得教师课堂效率不高。主要原因是小学生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在老师的课堂教学上,总是被其他事情吸引注意力,忽视知识的摄入。另外,由于美术教师的艺术属性,其可能会存在主观意识过强,耐心不足,教学经验比较少的弱点。这时就需要老师努力探索出吸引学生注意力的适当方法,引导学生们在美术课上输出自己的思想,培养学生们的审美能力。如果美术教师一直把对自己的要求停留在完成教学任务,学生们随便画一画这一层面,就会慢慢被时代淘汰。现代美术教学不应仅仅注重完成教学任务,还要求做到真正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真正起到美术课应该起到的启蒙作用,而不是简简单单应付差事而已。美术教学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配合,良性互动,才能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对美术的兴趣,陶冶情操。
        教师的专业不应仅仅体现在课程教学内容上,还反映在对学生课堂表现的把控上,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和反应不断调整教学节奏。对于班级中学生人数比较多的情况,教师对于精力的分配也非常重要,教师应最大限度地兼顾到每个层次学生的情况,将教学速度把握在相对平均的水平,提高学生的接受能力。
        很多学校只注重语文数学等主要学科的学习而忽视了音体美这些能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学科,这样是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因为小学阶段是学生思想启蒙的关键时期,所受教育会在以后的生活中逐渐显现出来,以小见大,对社会的影响力也不容小觑。每个人都是特殊的主体,都需要被尊重、被重视。对于那些有美术天分且创新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教师要积极引导,加强训练,不让其天分被埋没。对于美术没什么兴趣的学生,教师要耐心指导,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鼓励其体会美术的魅力。
        二、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
        1、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我们都知道,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相对来说是比较短的,不能一直跟随教师的思路,想法的跳跃性极强,不好把握其思维。教师需要运用现代技术教育手段,比如网络和多媒体的作用,将美丽的大千世界引入课堂,让学生领略到美丽的星空,灼灼的骄阳,奔驰的骏马,川流不息的山河等一切美丽的事物。这是在以前信息技术不发达的年代难以想象的事情,如今技术手段都帮我们实现了。教师可以将这些美丽的事物通过视频和图片的形式展示给学生们,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关注度,积极提出问题并和学生良性互动,搜集网络上丰富的美术作品,传授鉴赏技巧,通过持续不断的训练和互动,为提高审美能力做出努力。美术鉴别能力的提升并非一蹴而就,但信息技术为学生插上了翅膀,只要你想飞翔,那就助你一臂之力。


        比如,在学习《南宋官窑》这一课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关于南宋官窑的纪录片,全方位的直观展示官窑的烧制技术,介绍成品瓷器的多姿多彩,展现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无限智慧,在展示过程中激发学生创作的积极性,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图案,把自己当作当时的设计专家,自己想要设计出什么样子的制品呢?设计的思路又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跟大家分享,以此来创造热烈的课堂气氛,在交流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
        2、巧用微课等教学手段
        教师可以运用包括微课在内的多种教学手段,将教学课件细化、精进,能够展现美术作品中想要传递的情感,训练学生的审美能力。但要注意运用多媒体技术要有度,其并不是教师不备课的借口,也并非所有美术作品的讲解都适合多媒体播放和演示,多媒体技术只是补充而不是完全替代传统教学。教师需要根据不同作品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得相对而言比较好的欣赏和学习效果。教师还可以搜集网络上丰富的美术作品,传授鉴赏技巧,通过持续不断的训练和互动,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创作灵感。
        比如,在学习《门票设计》这一堂课时,在课程的导入环节可以用微课展示多种多样的门票造型来引出课题,巧妙运用微课视频,让学生们更加直观地对门票制作过程进行掌握。还有要充分利用好希沃白板5和教育101等教育教学平台里的优秀资源整合到教师的课件中并适当加以利用,丰富课堂内容,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在不知不觉中引领学生走入美术世界。
        3、游戏融入课堂,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大部分都喜欢玩游戏,如果教师能考虑利用游戏的方式传授知识,可以提高学生的关注度,而不是天马行空,身体在课堂,心在外游荡。采用游戏的方式丰富课堂教学的实现方式,帮助学生接受相关理论。美术知识可以在游戏中被学生吸收和掌握,并为其所用,体现在日常的美术作品当中。每一个学生都是美术道路上一往无前的探索者和攀登者,都有着自己的独特坚持,当然也会遇各种艰辛的时刻,这时候教师需要做的就是鼓励与支持,以相对轻松比如竞赛游戏的方式提升学生们的积极性,在遇到创作困难的时候也能坚持下去。
        比如,教师在讲授《灯彩辉映》这一课的时候,可以展示各地元宵节花灯的造型。让学生们分组介绍自己见过哪些造型的花灯?自己最喜欢哪个,是否可以描述或者用图片展示给同学们?互动结束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们一起制作西瓜灯,教师在学生创作的过程中进行适当指导,鼓励学生加入自己的独特创意并独立自主完成。在学生们做好后进行民主投票,由全班学生选择出最受欢迎的作品,进行展出。小学生正值思想观念成长成熟的关键时期和阶段,对于积极性评价尤为在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使用正面的鼓励性评价,对于学生们的美术作品要以科学的态度和饱满的热情进行点评,不忽视作品中任何一个可取的地方。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手段在小学美术课程改革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代技术使得教学手段更加丰富,课堂更加生动,学生们也可以看到更加广阔的大千世界,对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具有驱动作用。美术教师需要利用现代技术辅助备课,为我所用,将游戏融入课堂教学,根据教学任务分配教学的重点和非重点,巧用微课等教学手段,创造课堂气氛,实现与学生的双向交流。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学生在保证专业成绩的同时,还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因此,学校需要强化美术教学的重要程度,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硬件设施及条件,花费大力气来提高学生的美术修养,提升审美能力,这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和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朱志宏.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J]. 好家长, 2016, 000(047):P.59-59.
        [2]左媛媛. 探究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J]. 美术教育研究, 2015(16):127-127.
        [3]赵静. 浅析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审美能力[J]. 新智慧, 2020, 000(006):139.
        [4]刘洋.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J]. 孩子天地, 2020, 000(002):P.49-50.
        [5]张向玉.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J]. 好家长, 2019(47):244-244.
        [6]吉向真.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J]. 美术教育研究, 2016, 000(024):15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