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势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多点渗透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55卷4期   作者:刘涛涛
[导读] 当前我国小学音乐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方式就是利用声势律动教学。
        刘涛涛
        苏州工业园区文萃小学
        摘要:当前我国小学音乐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方式就是利用声势律动教学。声势律动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应用,不仅能够形成活跃的课堂气氛,提高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还能够提高学生在音乐课堂中的参与度,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基于此,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声势律动教学法的内涵,随后分析了声势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意义,最后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声势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以供相关人士交流参考。
        关键词:声势律动;小学音乐教学;渗透
引言:
        音乐能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艺术气息,是最珍贵的精神财富。在小学的教学中进行音乐教学,让学生沉浸在音乐的艺术世界里,能够提高学生对艺术色彩的感知能力,并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学生的良好情趣。利用声势律动教学法进行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能够优化传统音乐教学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推动音乐教学的快速发展。
一、声势律动教学法的内涵
        音乐中的声势,就是利用表演者自身的肢体动作,通过展示不同的姿态和动作,制造出不同的声音达到声乐演奏的效果,是生活中最简单的表达情感的方式。律动则是依据表演者对音乐节奏最直接的感受,从而展现出符合音乐节奏的肢体动作。在小学阶段进行音乐教学,教师应深刻认识到大部分学生活泼好动的性格特点,结合音乐课的教学内容不断为学生创造声势律动的声乐环境,引导学生开发肢体动作,借助自身的肢体动作来表达自己对音乐节奏最直观的感觉,从而达到动静结合的教学效果,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课堂的活动中[1]。
二、声势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一)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肢体来充当乐器,以此对学生的音乐节奏感进行培养。小学生的肢体语言丰富,活泼好动,声势律动的教学方式虽然较为基础,但对提升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效果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发掘学生创造力
        音乐课堂上小学音乐教师对学生声势律动的引导,小学生会自然养成随音乐节奏进行律动的习惯,这种即兴表演的习惯能够发掘学生在表演方面的创作力,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艺术气息及情感情趣。只有发掘出学生在音乐方面巨大的创造力,才能逐步锻炼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


三、声势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一)把身体当作演奏的乐器
        古往今来,音乐中乐器的种类数不胜数,其中最特殊的乐器就是演奏者的身体。把身体当做演奏的乐器可以全身心地与音乐相融合,能够更好地进入音乐所表达的情境之中,感悟作品的思想情感,并能够锻炼自身的音乐节奏感。例如,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学习《我是小小音乐家》这一首歌时,学生会随着音乐节奏进行不一样的律动,有的学生自然的跟着节拍摇头晃脑,有的同学利用手指有节奏的点着桌子,有的同学则是脚部跟着音乐律动,这就是小学生不自觉的肢体动作,反映了每个学生对音乐节奏最基本的感受。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对音乐节奏的表现不同,低年级的学生不受约束更加活跃,而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在律动中明显有些拘束,动作不够自然活泼。
(二)将音乐与肢体动作结合起来
        在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音乐节拍运用声势律动进行音乐教学。声势律动的教学风格取决于不同音乐的节奏与韵律,以及每个音乐教师不同的教学方式。声势律动需要学生将音乐与肢体动作结合起来,根据音乐不同的节奏变化,做出不同的、跟随音乐节拍的身体律动。学生在聆听音乐时进行声势律动,能够在律动之中掌握音乐的速度与节奏,跟随音乐节拍深入感受音乐情境,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艺术感知能力[2]。比如,在学习《卖报歌》这一首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跟随歌曲的节奏进行拍手,或是配以相关的表演动作,让学生体会歌曲中欢快跳跃的气氛。
(三)透过心灵感悟音乐意境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小学音乐教师只注重歌曲的传唱以及基础技能的学习。但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应当把对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音乐审美的含义不仅仅代表着学生对歌曲的欣赏与赞叹,更应该是学生透过心灵感悟音乐意境的一种能力。比如,在学习《外婆的澎湖湾》这一歌曲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外婆慈祥的形象,结合歌词想象歌曲中所描绘的景象,深入歌词中的意境感受歌曲所表达的真实情感。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声势律动教学法应用在小学音乐的教学中,不仅能够提高音乐教师的教学效果,还能够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并发掘其在音乐表演方面巨大的创造力。这就需要小学音乐教师在课堂中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地利用身体作为演奏的乐器,把肢体动作与音乐节奏结合起来,并进一步从内心出发深切感悟音乐情境,从而使学生对音乐的审美有着更深入的理解。
参考文献:
[1] 金燕.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声势律动的运用研究[J]. 艺术评鉴, 2020(3):126-127.
[2] 李璐. 浅析声势律动运用于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策略[J].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7, 000(036):211-2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