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碧香
莆田市荔城区第一实验小学 351100
摘要:赏识教育注重观察学生的行为举止,分析其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观察学生的学习表现,了解其接受程度和个人能力,并给予科学、合理的积极性评价,在赞赏与表扬中推进教学活动。对于小学生而言,赏识教育可以激发他们体育学习的热情,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运动,进而提高体育教学效果。
关键词:赏识教育;小学;体育教学
引言
当前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是由众多的原因造成的,教师要找出这些教学效率低下的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以实现有效教学。根据笔者多年的观察,发现小学体育课堂时间有大量的浪费,这对小学体育有效教学十分不利。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和学生开展有效的课堂互动,以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习体育知识。
一、小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体育课缺乏实践性
众所周知,体育教学是一门充满开放性以及实践性的教学课程,但是在当前的小学体育教学中,理论知识的讲解却占领了大部分的教学时间,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只能够学习到一些枯燥、乏味的体育理论知识,很少能够参与到体育项目中,使体育教学缺乏效率,无法达到培养学生身体各方面能力的目标,最终导致小学体育教学效率的缺失。
(二)重视度不够
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学校仍然过分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将成绩作为教学质量、学习成效的唯一衡量标准,盲目地追求智育成绩,在教学方面紧抓基础知识的教学,忽视体育教学。此外,部分家长对孩子抱有很高的期待,希望孩子在考试中获得理想的成绩,以为体育课就是教师带着孩子玩。于是,在家长施加的压力作用下,学校和教师越来越重视学生的智育成绩,逐渐形成恶性循环,使得体育学科的地位日益下降,甚至出现其他学科占用体育教学时间的情况。久而久之,体育学科的地位受到严重威胁,学生的身体素质得不到提高,导致了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平衡。
二、赏识教育的应用策略
(一)巧用体育游戏,激发学生兴趣
一般来讲,小学生都难以抵挡游戏的诱惑,游戏对于学生而言有着特殊的吸引力,为此,体育教师就可以将游戏与体育教学进行有效的结合,将枯燥、乏味的体育教学内容转变为趣味性的游戏形式,这样有助于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教师在开展体育活动的过程中,也需要注重经常改变游戏内容、游戏规则以及游戏要求等,一个游戏的吸引性再高也不能多次开展,否则学生会对该游戏失去兴趣,这样就难以发挥出游戏教学的真正意义与价值。例如,在教学《小篮球》一课时,教师就可以针对篮球来开展相关的游戏活动,如篮球比赛、运球障碍跑、投篮比赛等,运用多样的运动形式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运动之中,从根本上激发出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以及体育运动参与兴趣,以此来达到高效的教学成果。
(二)结合实际,捕捉赏识教育的最佳时机
所谓的“赏识”,需要以认识为基础。教师只有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发展需要、性格特征有一定的了解,才能给予学生有针对性的赞赏。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观察学生的表现,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相应的表扬,激励学生更积极地参与体育运动,激发学生的锻炼热情。
也就是说,教师需要捕捉赞赏的时机,真正发挥赏识教育的优势。例如,在讲解理论技巧、组织学生参与体能训练时,教师要时刻关注小学生的学习态度、精神面貌,及时表扬表现好的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表现不理想的学生塑造榜样,使他们在渴望被表扬的心理驱使下调整自己的态度及行为,使其更积极地投入体育活动,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三)开展有效课堂互动以实现有效教学
当前在体育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是较为缺乏的,只有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才能实现体育的有效教学。师生之间缺乏互动的原因也有很多,首先是体育教师可能同时教好几个班的课,在教学中会出现记不全学生的名字,这样就不利于师生之间开展互动交流。再者,很多学生不重视体育的学习,这样就要求教师要重视体育的教学。此外,师生之间的互动要利用好课堂时间。例如,课堂上,教师要多和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以了解学生是否掌握了上节课所学的体育知识,也可以了解学生在课下的时候是否进行了体育锻炼,都进行了哪些体育锻炼,这样可以使教师了解学生的学况,从而对学生开展有目标的教学。例如,教师正在教授跳短绳教学,在课堂上看到有一部分学生在做跳绳时候跟不上节奏,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和学生互动,向学生询问哪里出现了问题,然后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使学生能快速的掌握跳绳的技巧。
(四)营造氛围,为赏识教育提供更多的时间和空间
赏识教育需要以良好的氛围为支撑。小学生比较活泼好动,教学氛围越是活泼、轻松,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就会越高,教师赏识的时间与空间就会越充分。因此,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授课需要,创设一个相对真实的环境,营造自由、轻松的氛围,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进而更好地践行赏识教育。例如,教师可以将班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学习,营造同龄人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这样,学生不仅能在合作中完成实践任务,还可以深化自己的合作意识。同时,教师可以将“单独赞赏”转为“小组赞赏”,向小学生传递合作精神的重要性,提高小学生的凝聚力,进一步强化其体育学习的效果。
(五)利用赏识教育,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体育赛事多种多样,因为是团队合作,所以不仅仅是学生。因此,教师在团队合作中培养团队精神和成功与失败的正确思想。体育赛事肯定有一定的结果,比如篮球基本比赛,一定也有输赢。老师利用教育,适当表扬获胜的球队,记住不要骄傲,也不要把胜利或失败带入生活中来嘲笑对方。输队的老师们也要利用自己的优势来表扬和鼓励,提醒学生们,他们不仅能赢得这场比赛,对运动失去兴趣,还能失去与伙伴们的强大友谊。成功与失败是成功之母。学生在学校里有一个同学,来自社会的是同事,合作意识需要加强。为了让学生们进行团队合作,了解一个人的力量薄弱,团队是强大的力量。一根筷子容易弯曲,十根筷子打破真理。拉河运动发挥团队精神,只要学生一颗心,就没有办法拉河。团队合作不好,输了以后也有很多成员互相不赞成。在教育方面,是全体队员,无论比赛结果如何,都要相互激励、激励,通过老师的赞美学习他们能为学生运动队的精神和身心健康做些什么。
结束语
总而言之,基础教育工作者应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结合实际教学情况,转变自己的教学模式和授课手段,重视素质教育的特殊意义,给予体育学科足够的关注。同时,在体育教学中,小学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结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实施合适的教学策略,激发其体育学习的热情,提高体育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陈建燕.赏识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教师,2019(33):110-111.
[2]殷梁.赏识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19(21):111.
[3]梁洪军.赏识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新通信,2019,21(2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