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舒月
崇左市高级中学
摘要:为了促进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知能力,高中音乐教师应引导学生寻找音乐中的情感共鸣。因此高中的音乐教学要把领悟音乐所表达的感情作为重点,其次是感受音乐的艺术表现手法。教师应通过创设音乐教学情景,来帮助学生欣赏和理解音乐,在教师精心创设的情景中,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音乐。本文首先分析了情景教学法在高中音乐教育中的作用,其次研究了高中音乐鉴赏课堂中情景教学方式。
关键词:高中音乐;情景教学;鉴赏
1情景教学法在高中音乐教育中的作用
1.1情景教学法有助于激发高中生的音乐学习动力
音乐存在一定的抽象性,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各个知识点。若教学中老师结合音视频资料和故事等方式,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则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和学习音乐,进而被音乐所吸引,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目的。
1.2情景教学法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传统音乐教学中,人们往往认为音乐课程就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事实上,音乐教育可实现对学生多种思维能力的培养,比如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以及思维迁移等。教学中老师通过故事、问题、生活等不同情景的创设,可以使学生了解作曲家的个性特点和作曲背后的故事,进而引导学生通过欣赏、演唱等方式,感受音乐所蕴含的情感和思想,形成认知和思维的积淀。
2高中音乐鉴赏课堂中情景教学方式分析
2.1情景导入
设计一:播放由埙、二胡、古琴演奏的《阳关三叠》第一叠旋律,学生带着问题认真听完后,回答:三段音乐的演奏乐器是什么?谈谈你对三种乐器音色特点、风格的认识和感受。然后向学生展示埙、二胡、古琴等民族乐器。聆听感受音乐,辨识音色,感知音乐特点描述音乐风格。(设计意图:培养审美感知水平,选择《阳关三叠》第一叠旋律,用不同乐器演奏,感受不同音色不同风格,同一旋律演奏三次,加深学生记忆,为后面学唱做铺垫。)
设计二:教师可以用埙、陶笛、二胡或是古琴示范演奏,也可以手把手的教授学生用乐器演奏旋律片段。学生通过亲身体验,看、摸、学、练加深对乐器的了解,加深对旋律的记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审美感知水平。(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增设情景化体验式教学设备:古琴、二胡、埙,教师演奏给学生听,或是学生亲身体验,达到这一效果,教师必须在课前准备好教学内容,必须提前学习好相关乐器的演奏,并把旋律完美的奏出,甚至教会学生如何演奏乐器,让学生亲身体验一下一个乐句的演奏,或是第一叠的演奏。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音乐课有很高的期待和渴望。一切为了孩子,一切为了教育,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信念,不断突破自己,不断学习新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实课堂教学)。
2.2优化评价体系,促使学生学习
在高中音乐情景教学中,评价是最关键的环节之一,而且与最终的教学效果是息息相关的。在以往情景教学中,之所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强、学习质量低,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音乐课堂学习效果评价体系与其情景教学形式不适应,与学校实际发展状况不符合。因此,为了确保情景教学法在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有效实施,还需要不断完善评价体系,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以便促使情景课程教育模式顺利实施,提高音乐教学实效性。在以前音乐教学评价过程中,大多数以定性述评为主的,也就对学生知识与技能方面进行简单的评价,未进行具体的量化,这种单一评价方式是比较片面的,而且缺乏一定的科学性。例如,在讲授《蓝色狂想曲》这一课时,教师在评价学生时,只是对音乐的欣赏感知强弱、演唱效果好坏进行了简单的评述,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了解自己学习中的优点与不足,但是对其改进程度影响并不大,是不利于学生音乐能力真正提高的。而定量测评方法恰恰弥补了这一不足,该方法可以将评价的点进行细化,为学生指明了新的学习方向,因此在完善评价体系中,可以将定量测评与定性述评方法有机结合起来。
2.3组织合作教学
在以往高中音乐教学中,教师通常是让学生聆听相关音乐,然后再进行相关音乐知识的讲解,或者是教学生演唱。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难以激发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兴趣,而且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交流都比较少,使整个音乐课堂变得沉闷,不利于激发学生的热情。为了有效扭转这一现状,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组织合作教学,尽可能多的为学生提供合作探究的机会,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而且合作探究学习也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并且探究性学习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对学生音乐能力与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在高中音乐课堂中,在合作讨论中,通过学生之间音乐感悟的沟通和交流,还能促使学生对音乐作品有新的见解,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与审美水平。例如,在鉴赏《沃尔塔瓦河》这一音乐作品时,为了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其认真的感受这部音乐作品,教师可以先不告诉学生作品名称,直接为学生播放《沃尔塔瓦河》的音频,让学生认真聆听和感受。在此基础上,可以让学生针对该作品的特点和听后的感受进行相应的讨论。在实际讨论中,学生的感受是有一定的差异的,有的同学认为该作品勾起了他们伤心的往事,有的同学感到了凄凉等。当学生探讨后,教师可以告诉学生作品名称,并向学生介绍作品的创作背景及作者,然后再次播放让学生继续感受这部作品,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更加正确和深刻的理解《沃尔塔瓦河》的作品内涵,有利于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结束语;总之,在高中音乐鉴赏课教学中,音乐教师应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根据新课改的指导方针,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构建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组织合作教学。紧跟时代的发展,依据学生特点,借助多种教学手段,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强化老师的组织和指导作用,引导学生学会欣赏高雅音乐,培养艺术家的气质,提高学生音乐学习效率,获得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最终满足社会对多元化复合型美育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方雪 . 浅析中学生音乐鉴赏课的审美能力的培养 [J].课程教育研究,2019(51):210-211.
[2].范阿兰 . 高中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及方法[J]. 甘肃教育,2020(20):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