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讷河市龙河镇友好中心学校161314
摘要:对于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来说民间艺术有着一定的影响,对于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以及拓宽教学内容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文章针对小学美术教育中民间艺术的作用和影响进行研究分析,总结出其具有的功能和作用,归纳相关影响因素,制定出有利于小学美术教育更好发展的教学措施。
关键词:民间美术;小学美术教育;功能
一、引言
美术课程是集技能性、艺术性、雅俗共济的学科,作为小学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小学生来说,通过学习美术能够培养一定的艺术鉴赏能力,为之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民间艺术中有着优秀的文化传承,拥有乡土和市井气息,最能展现劳动人民积年累月而成的的审美情趣。作为祖国的未来学生应当负起传承民间美术的义务,将民间美术引入小学美术课堂上成为美术教学的关键。因此,教师通过创新教学方式、完善课程内容在小学美术教育中融入民间美术,改善小学美术的教学质量。
二、民间艺术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功能
1.认识功能
这种功能主要针对的是对作品本身所具有的以及呈现出的艺术文化认知,是一种自然的主观感知,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其可以呈现不同地区人们生活习惯和地域特色,尤以色、形见长,其丰富的文化思想体现在各种各样的形状和图案中,如竹报平安等,形不同则意相异。教师在进行美术教育过程中需要正确对待民间艺术的作用,发挥其在教学中的优势,提高学生的艺术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好的美术教育。
2.教育功能
该功能同样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在我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下,民间艺术具有一定的教育优势,包括仁、孝、善、义等为主旨的各种优秀作品,寓教于画,寓学于美。教师通过指导小学生学习民间美术,让学生能够正确对待艺术,产生一定的学习兴趣,全面发展。在日常教学工作中需要随时关注,组织学生欣赏民间美术手工、年画等,令学生在日常生活的耳濡目染中得到教育。
3.技巧功能
民间美术内容囊括多种地域性艺术特征,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搜集大量课前资料,理顺民间美术的发展历程,以及利用优秀代表作帮助学生深刻领会课程内容,便于学生总结课程知识。如泥塑类的传统手工艺课程的教学,或引导学生对比国内外手工艺作品,体味我国民间手工艺和国外手工的不同以及其深层意蕴。学生充分领会理解以后再开展美术创作,利于提升课程趣味性,增强学生动手能力。
4.审美功能
民间艺术创作的素材基本上都来源于生活,各种衣食住行、行走坐卧等都是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最直观的大众审美反馈。民间艺术与美术教育进行融合发展,能够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能加充分的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培养一定的艺术能力。
三、民间美术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应用的重要作用
1.促使美术形式的多样化
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涉及到各种教学工作的开展,教师正确运用并发挥民间美术的优势,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和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服务,组织开展各种活动,如剪纸、木刻等,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
新课改中明确表示对于小学美术教育来说需要激发学生的艺术学习兴趣,培养艺术创作能力和审美能力,而教师的实际工作开展也需要围绕这些教学目标,让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民间艺术,体会我国传统文化的底蕴,建立起一定的艺术鉴赏能力,为学生今后的美术教育夯实基础。
3.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民间艺术中有很多艺术内容都是随着日常生活的发展不断变化形成的,因此对民间艺术的学习也是一种创造能力的培养,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同时,通过美术教育能够锻炼学生的想象力,能够激发学生美术探究的积极性。因此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有效融入民间艺术资源,从情感层面出发,提升创作热情,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保持全面发展。
四、民间艺术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应用对策
(一)重视教师教学能力
教师是推动美术课程中融入民间艺术的中坚力量,相反,假如教师足够重视以及关注某个民间艺术,那么学生也会对这种艺术形态表现出积极性,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提升教师教学能力首先要转变他们的观念,尝试将一些民间艺术有意识的引入到美术课堂当中,比如民间泥塑、剪纸和版画等。同时可以在课后加强对民间美术的了解,搜集整理相关知识信息,不断完善教学质量。将美术教育和民间艺术进行有效的融合,持续改善教学方式。此外,教师需要不断进行反思提升,掌握现代化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知识技能。组织学生多参加各种活动,将课堂搬到生活当中,将民间艺术中有益的部分引入课堂,拓宽学生的知识范围。
(二)拓展教材内容
当前小学生对于教材内容并不感兴趣。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学习玩具制作并亲自制作玩具,提升学习热情。如学习《民间玩具》这节课程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制作国外的民间玩具,并比较国内外民间玩具,引导学生说出符合时代背景的各种民间玩具的特点。再如学习剪影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视频展示,让学生直观的了解皮影戏的产生和发展,并进行知识拓展,让学生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开始学习,并鼓励学生通过自身观察,自主制作皮影,学生完成皮影制作后向其他学生展示作品,以此获得良好的美术教学效果。
(三)强化民间艺术赏析能力
教师应借助民间艺术浓厚的生活味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提升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充分理解,使得学生能够更加关注传统民间艺术,掌握民间艺术的价值,为学生注入美术文化的观念,确立学生产生良好的文化保护意识,逐渐形成优秀的民间艺术文化价值观念。如以“设计应用”教学为例,元宵节是传统佳节,其重要习俗是挂花灯、赏花灯。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中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并制作元宵花灯,并将优秀的花灯挂在教室或学习园地,使教学内容与传统节日文化有机结合,达到获得良好教学效果的目的。
总结:民间艺术是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有利于提高小学美术教学质量。所以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需要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案,有效引进民间艺术,熟识各种民间美术类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正确运用民间艺术的优势,提高教学效率,助推当前美术教育体系完善。
参考文献:
[1]民间艺术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传承与发展[J].王海.教育科学:全文版.2017(1):007-00007
[2]小学美术与优秀民间艺术的结合方案研究[J].陈文婕.新课程·上旬.2014(5):98-98
[3]谈民间艺资源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利用[J].李云禧.文教资料.2013(25):86-87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月,性别,民族,籍贯,学历,职称,目前从事的工作或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