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立清
广东省阳江市实验小学529500
摘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就需要将阅读与写作充分重视起来,将两者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针对当前应试教育背景下,很多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注重阅读教学,不关注写作的现象,或者将阅读与写作割裂开来的现象,教师要能够扭转这一现状,为了使得教育的天平不会失去平衡,为了让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得到切实的提升,教师可以从以下不同的方面入手探析有效的语文读写结合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读写结合 策略分析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培育学生的综合素养能力,不仅需要关注学生的阅读素养,还要能够关注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读写融合在一起,通过多样教学方法的创新引领学生积极投入到语文课堂中实现语文素养的有效提升。本文笔者基于自身的教学实践,可以从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入手,通过深入分析和重视读写结合的策略,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一、基于文本研读,以读促写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教学目标要能够提出具体可行的教育策略,教师为了实现读写结合的目标,要能够关注文本的深度阅读。在早期的语文阅读课堂中,教师没有专注阅读与写作的有效融合,而是通过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单一传授阅读知识,这样的教学浅表化严重,在“浮光掠影”中无法触及阅读的实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充分引导学生关注阅读文本的研读,要能够关注文本表达手法和表现形式,在深入赏析文本的过程中让学生从阅读中找到写作切入口,实现学生读写能力的有效提升。比如,教师在教学《火烧云》这一篇文章时,为了让学生得到读写能力的有效提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文本写作者运用的句式特点和写作手法进行了深入地讲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第三、四自然段内容描写得最为生动且形象,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布置相应的学习任务鼓励学生观察这两个自然段,通过发现作者写作特点,让学生在认真阅读后去发现构词形式的特别,让学生能够对火烧云瞬息万变、红霞飞舞的特点有充分的认识,要能够针对色彩描写,各异形态的描写等,修辞手法的应用等作出详细的解析,在引领学生阅读观察想象的过程中,让学生能够仿照作者写作的手法尝试自己去写一篇小作文,写一写自己观察到的自然景象,由此促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有效提升锻炼。
二、充分发挥想象,填补空白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充分关注教材中文质兼美的经典文章,要能够通过分析文本,对其中情节生动有趣,有吸引力有充分认识。除此之外教师还要能够关注文本中存在的空白点训练学生的读写能力,通过抓住文本空白鼓励学生积极开展想象引领学生去表达,能够有效实现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提升。在教学《掌声》这篇课文时,由于文本塑造的是一个得了小儿麻痹的女孩,但由于她常常来得最早走得最晚,是班里最不引人注意的那一个,新来的老师不知道情况要求她上讲台讲故事时,英子一瘸一拐地走上了上台,而班里也发出了热烈的掌声,这时候英子的眼眶湿润了。在整篇文本中,作者讲述了这样的一个故事,对故事主人公的心理描写几乎没有,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抓住这样的空白点请同学们去思考,英子在不同阶段的心理感受是怎样的,让学生能够将自己的真实想法写下来,通过这样的形式让学生能够将自己置身于当时的情境中去想象联想,由此不仅能有效锻炼学生的现象力,还能够促使学生的习作力和文本理解力得到提升。
三、有感而发,记录真实感触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读后感是教师常常会引导学生所做的重要写作类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针对学生的阅读情况鼓励学生积极对文章的相关部分和情节进行品读分析,要能够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将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表达出来,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去正视自己的内心,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完成读后感创作,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促使学生得到真正意义上的读写融合。比如,教师在《月光曲》一课教学结束后可以让学生结合多媒体中呈现的贝多芬的人物背景,让学生对本课教学重难点进行深入地分析讨论,让学生能够以小组合作的教学形式展开丰富的互动和讨论,让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心得体会去谈论自己对阅读之后的读后感,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从中收获了什么,让学生在表达自己个性化见解的过程中从中实现读写融合,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
综上所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能够充分认识到读写结合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针对读写结合这一重要教学策略,教师要能够关注语文学科的特性,要能够关注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的生成,从基于文本研读,以读促写;充分发挥想象,填补空白;有感而发,记录真实感触等三个方面入手探析有效的读写结合策略,促使学生在读写融合中实现自我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生成。
参考文献:
[1]兰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6,2(12):170.
[2]伏凤林.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探析[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09):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