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发表时间:2021/5/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4期   作者:林小希
[导读] 思维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 ,它简单却又很有效,是一种实用性的思维工具

        林小希
        温岭市箬横镇中心小学    317507
        摘要:思维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 ,它简单却又很有效,是一种实用性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思维导图因此具有人类思维的强大功能。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借助思维导图的方式能够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且富有趣味性,使课堂效率也能够得到较快的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得到培养。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应用策略
前言: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目标,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落实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实现课堂的人性化管理。思维导图法就是很好的教学方法。很多数学知识点通过思维导图能够系统、全面地展示出来,给学生直观、易懂、严谨的知识体系,能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借助思维导图的方式能够将知识之间的关系直观的表现出来,对学生新旧知识的整合理解,知识网络的构建以及知识体系的形成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一、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学中的意义
        数学一种思维模式,也是一种符号语言,在数学中应用思维导图,能够更好地表达数学理论的形成过程,也能够更好地表达知识的框架和结果。在小学数学中巧用思维导图,在学生思维发展之初就使用这种具有综合培养作用的教学方法,对学生思维的形成和逻辑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代替传统的文字板书,将内容的分类、形成过程、例子等模块分别用图形来表示,更有利于学生清晰地认识到知识结构。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运用思维导图,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
        教师可以将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在思维导图中表现出来,再引入对图形的认识和对定义的学习,更有利于学生对图形的认识和记忆。现阶段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的数学知识以及概念加大了难度,一些知识较为抽象,当理论阐释较多时,学生也会更加迷茫,就会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无法有效牢固的掌握知识,对教学质量的提高造成了一定的限制。而在教学中应该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教学,就能够将知识点直观的显现出来,使知识间的联系能够更具条理性,使学生对知识的学习积极性增加,也更容易理解以及记忆。例如,在对图形进行讲解时,单纯的按照书本的方式进行描述,而不能将此图形直观的展示在学生面前,学生就会对此知识理解不深。

但是,借助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教学,并将图形借助动画的方式进行描述,配以较为生动的语言描述,就能够使学生形成网络化的印象,便于理解。
(二)应用思维导图,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大背景下,提高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成为教学的重点内容,优化小学数学的知识结构是非常重要的。在实施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思维导图的运用可以挖掘教材中的重点内容,将诸多数学知识点结合在一起,系统和整体性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有助于小学生对课堂知识内容的掌握,优化小学数学知识结构。学生需要掌握一些知识点并进行相应的练习,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将相关的知识点以及对象的练习更加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教学内容。
(三)运用思维导图,增强学生的学习效率
        思维导图能够将繁琐的、复杂的文字问题,通过图像、符号等更直观的视觉体验表达出来,对第一教学印象具有重要意义。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常识比较匮乏,对于数学知识的联想和应用能力不强,这就会造成学生只能表面的认识这些数学符号,却不能很好的理解其中的深意,导致后续的学习和应用能力较差。借助思维导图,能够将这些具有实际意义或者具象内容的抽象符号更直观的表现出来,让学生一眼就能够理解其中蕴含的内容和演变的过程,更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在实施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是非常重要的,与此同时,教师更应该注重的就是学生对于知识的运用。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思维导图对学生进行引导,逐渐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更好地对教学的相关内容进行学习和掌握,提高小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
总结
  总之,基于小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抽象思维能力,运用思维导图法进行课堂教学的实施,可以极大地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望,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归纳等能力,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全面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素养。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小学数学教师更应结合教学实际,设计更科学实用的思维导图,做到简单易懂,力求学生能够自己运用导图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借助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教学,能够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以调动,并能够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理解分析能力以及归纳总结能力的培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借助思维导图的作用,改变知识枯燥乏味的特点,使学生真正拥有学习的主动权,能够真正掌握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1]孙平.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才智,2018(36):49.
[2]钱学.浅析思维导图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8(33):122.
[3]韩晓晓,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学周刊,2018(29):51-52.
[4]左学军.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途径[J].课程教育研究,2018(38):130-131.
[5]樊斌,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9):48-4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