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学良
江西省丰城市剑光中学331100
摘要:时代在不断地进步,我们对教育的要求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而是更看重对学生自身能力的培育,塑造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这也是充分响应素质教育的号召的表现。但是,在目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仍旧有很多教师沿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忽视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策略的培养,从而不利于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文章针对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进行了阐述,以期可以为初中数学教学做贡献。
关键词:初中数学;思维能力;策略研究;重要性;基础知识
一、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初中阶段的教学学习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阶段。在开展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进行培养,从而来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包括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两个方面:形象思维是指用直观形象和表象解决问题,教师可以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利用图形等内容来让学生对视图有更好的理解,从而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抽象思维是指用推理等形式对客观现实进行反应,教师可以从抽象思维的角度出发,使学生对知识有一个清晰的认知。
二、如何有效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一)加强对基础知识的重视,牢固学生基础
学生只有具备了扎实的基础知识,才能够在以后的知识学习中“如虎添翼”,更好地进行。牢固的基础知识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应当在教学中加强对基础知识讲解,帮助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例如,教师在向学生讲解“全等三角形”的知识内容时,可以先让学生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进行理解,然后在运用到实际的应用中,用定理来对解决问题。这样一来,可以让学生对基础的数学知识内容有一定程度上的了解,从而扎实学生的基础,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效率,促进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的效果提升。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兴趣是一个人最好的老师。数学学习的兴趣是维持学生展开数学知识内容学习的前提,因此,教师应当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展开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如果教师对于数学知识内容只是一味地进行口头讲解,则会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因此,教师不妨在讲解知识的同时,开展一些有趣的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教师在向学生讲解“画圆”这部分内容时,可以让学生发挥自己想法,除了用圆规画圆之外,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快速的将圆画出来,这时,学生就会主动进行思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散,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三)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数学思维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开展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还重视将知识方法传授给学生,让学生知晓一类问题的解决方法,而不只是将某一个问题的解题方法教给学生。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自己会思考,有能力去解决问题。例如,教师在向学生讲解“解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识内容时,可以针对简单一点的方程式“2x2-6x+4=0”来向学生讲解解题方法,教给学生利用完全公式来解题,学生便可以快速的解出答案,然后教师再给出类似的习题,让学生自己思考来解决问题,学生便可以此类推解出答案。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就是学生数学思维培养的过程。
(四)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培养学生思维
实际上,在开展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是作为一个引导的作用而存在的,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之间对问题进行相互讨论,然后将讨论的结果在课堂上进行分享,教师再针对学生的不足之处进行补充。这样一来,学生相互讨论交流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数学思维发散的过程,既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教师在向学生讲解“圆”这一部分的知识内容时,可以让学生自由结组来对所给出的问题进行讨论,然后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可以使学生充分的了解与圆相关的知识,也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掌握与圆相关的知识。在学生讨论交流的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一举两得,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开展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当革新自己的教学方式,更加注重师生的互动教学,重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趣味性的课堂教学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使学生更好的发展,从而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散,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进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来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孙维强.探究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04):141-142.
[2]肖德国.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天津教育,2021(04):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