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秋芳
广西南宁市第二十一中学 广西 南宁530000
摘要:一个人要想立足于社会,收获幸福生活以及成功的事业,就必须具备责任感这一人格品质。高中生是未来的社会人才,无论对自己还是对社会、对国家、对家庭都有需要承担的责任,但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现代的高中生普遍缺乏责任担当,我们开展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播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养成健全的人格,成为高素质人才。因此,学校必须重视并加强对学生责任感与担当意识的培养,这已经成为当代高中教育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高中学生;责任担当;措施
引言:
首先,应试体制下,家长、学校将大部分的精力都用于关注学生的成绩,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以及人格品质的培养。其次,生活条件大幅改善,且多数高中生是独生子女,他们一直被亲人呵护,或者部分家长忙于工作,对学生疏于管教,从而导致高中生缺乏责任感。同时,社会大环境下一些人情冷漠的现象影响着高中生的观念,使其不愿意承担责任。对此,学校应该采取哪些办法和措施来培养高中生责任担当呢?
一、唤醒高中生责任意识
承担责任意味着付出,意味着不能随心所欲,意味着要考虑他人的感受,这种感觉对于平日里有些任性、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高中生来说难免会不舒服,因此很多高中生潜意识里会将责任意识弱化,理所当然的认为他们的任务就是学习,其他一切与他们无关,甚至认为学校、家长剥夺了他们的自由,强迫他们学习。所以,教师首先要做的是将高中生的责任意识唤醒,让他们勇敢的面对责任,这是承担责任的基础。
对此,教师可以利用班会以“责任”为话题组织小组讨论,比如让学生谈一谈对学习责任、集体责任、家庭责任、社会责任的看法。在“学习责任”的讨论中,有的学生认为学习是自己的事,应当根据自己的意愿,不喜欢学习就可以不学习。但是,有的同学则认为学习让自身成长,能够明事理、涨知识,学习是为了日后自己发展的更好、祖国发展的更好而必须承担的责任,就像军人要保护人民,医生要救死扶伤一样。作为学生,我们享受着父母的照顾、老师的教育、花着父母的钱,就该承担学习的责任。这种直入主题的讨论可以加强学生们对责任的思考与理解,让他们不再逃避,从而转变他们的态度,唤醒他们的责任心。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一些生活实例以及社会现象等来激发学生的责任感[1]。比如“社会责任”方面,教师可以举例新冠疫情下自愿参与抗疫的白衣天使们的事迹,还有自愿为疫区捐款捐物的爱人人士,用这些人的优秀品质感动学生,引导他们树立社会责任感。
二、健全责任担当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是一种按照一定规则或者标准来管理的制度,如同我们的法律法规一样,引导人的行为不能仅靠观念的引导,还要有相应的规范,要有客观、适度的评价,对行为进行量化,这样才能更科学的对学生进行管理,更直接的培养学生责任担当。对此,教师可以结合班级管理制度来构建评价体系,同时可以让学生们思考自己在家庭、班级以及社会中应当承当什么样的责任,让他们参与到评价体系的制定中,使评价体系更符合学生实际情况,更容易得到学生的认可,而且还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2]。比如,家庭责任方面,学生们认为要积极承担家务,生活上要自理,对父母长辈要孝顺,而且在零用钱方面要合理规划等。班级责任方面,学生们认为要做好值日,维护好卫生,遵守纪律,尊敬老师,友爱同学等等。社会责任方面,学生们认为要爱护公共财产,同时要遵守社会秩序等。学生们在制定评价体系的过程中,对自己的责任有了更全面的认识,而且他们自己制定的体系会使他们更愿意按照相应的内容规范自己,有利于学生责任担当的培养。
三、家、校与社会联动共育
在对高中生的教育方面,学校发挥着主要的作用,但社会作用、家庭作用亦不能忽视,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应当是多方面的,不能仅依赖于学校,因为学生总有一天要走出校门进入社会,而家庭更是学生要长期生活的环境。同时,在责任担当的培养方面,家庭责任、社会责任的养成还需要依靠家庭与社会的教育来促进。所以,我们建议采取家、校与社会联动共育的方式来培养学生责任担当[3]。对此,学校要肩负起桥梁、纽带的角色,与家长、社会建立有效的联系,争取教育资源的支持。比如,教师和家长要及时交流,对学生的生活、学习等情况有更全面的了解,据此制定培养目标与对策。同时,教师、家长均要以身作则,在责任担当方面给予学生榜样性的引导。此外,学校要积极的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带领学生到敬老院做义工,让学生们体验社会责任,或者听老兵讲抗战的故事,帮助他们树立保家卫国的责任心等等。
四、结束语
从社会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高中生缺乏责任担当不仅对其成长及未来发展有不良影响,对社会和谐、稳定与进步亦有不利影响。对此,我们需要唤醒学生的责任意识,健全责任意识评价体系,同时开展家校共育,对高中生的习惯、生活态度予以正确的引导,使其自然而然地承担责任,养成健全的人格品质。
参考文献:
[1]陈文存. 中学生自我管理的责任与担当意识培养策略[J]. 教育艺术, 2019, 000(005):46-46.
[2]张虎. 高中学生责任感教育策略[J]. 文学教育(下), 2019, 459(01):180.
[3]曲咏莉. 家校共育,培养学生的责任与担当意识[J]. 好家长, 2019(50):13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