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培智学校康复训练的现实困境及对策

发表时间:2021/5/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55卷1月3期   作者:陆斐
[导读] 将康复与教育融合为一体是培智教育中的一项基本原则,

        陆斐
        苏州市姑苏区特殊教育学校  215003
        摘要:将康复与教育融合为一体是培智教育中的一项基本原则,为了进一步将课改精神落实下去,《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增设了康复训练课程,该门课程具有培智教育的鲜明特征。由于实践中康复训练面临着教师认识不高、资源紧张、训练形式化等一些主要问题,所以应该进一步对这些问题进行改进。基于此,本文就培智学校康复训练的现实困境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策略。
        关键词:培智学校;康复训练;困境;对策
        我国教育部对培智教育提出了新要求,明确指出应该将教育与康复结合在一起,为现代培智教育发展提供了指导意见。特殊教育不应该一直孤军奋战下去,应该收到社会各界的支持,从而使得特殊教育能够成为一种常态化的教育。为了进一步推动配置教育的发展,应该进一步对《康复训练》课程进行优化,使其能够更好地为特殊教育服务。
        一、康复训练现实困境
        (一)教师认识不足
        将教育与康复结合在一起是当前培智教育的一项基本理念,也是目前我国智教育的一项全面的总结,进一步为未来培智教育发展提供了指导性意见。这种理念与培智教育改革协调一致,与特殊教育特殊需求相匹配,也是为未来阶段培智教育主要发力点。虽然新课改实施久,但是很多特教工作者未能深入理解这项基本理念,无法挖掘出该理念的核心价值,大多数教师对该理念认识明显缺乏。首先,部分教师错误的认为,教育一项属于学校的职责,而康复是一项属于医院的职责。学校的主要责任是做好特殊教育,传授学生知识与技能,而不是将时间用于学生康复训练中,因为医疗机构才是承担康复训练主要责任的一方。其次,部分老师认为自身的职责在于传授知识,康复训练不属于教师职责以及能力之内,会使得自身的不必要负担增加,康复训练工作应该交给专业护理师负责。
        (二)康复训练形式化
        因为受到认识因素限制,现阶段一些培智学校康复训练进行的不够科学,大多流于形式化,缺乏足够的实践机会。例如,部分学校未能制定康复训练体系化的方式。还有一些教师缺少对智障生进行个体训练的办法,无法科学地对个案情况展开调查分析,也缺少对学生的专业医学诊断。其次,一些学校的训练开展未能详细地将训练过程准确无误的记载下来,在训练后未能对训练的效果尽进行综合性的评估。此外,在学科建设上,一些学生对于《康复训练》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高,未能科学设置《康复训练》课程,导致康复训练基本上流于形式化。
        (三)康复资源有限
        特殊教育学生组成十分复杂,由于其智力损失程度存在着差异性,所以其行为障碍也明显区别于正常学生,多动型、言语丧失型、自我封闭型、肢体失调型学生属于常见的类型。对于不同类型的学生,所采用的康复训练方式也千差万别。这就要求相关学校需要配备充足的康复训练资源。例如,言语训练资源、医学康复资源、运动方面资源等,通过这类资源满足教学要求。以现阶段培智学校教育整体进展来兰,很多康复训练设备都远远达不到要求,康复训练资源严重不足,导致康复教育很难顺利实行下去。
        (四)老师资源有限
        虽然说进入体制内教育系统的生源并不多,但是在上文已经提到了,学生的障碍成因多样,障碍内容也多样。

康复训练时同样语言障碍,有的孩子是因为口腔肌肉发育不完善,需要力量方面的训练。有的孩子是因为智力发育迟缓,理解不了发音的方式和缺少语言内容。这样的两个孩子都是需要语言康复训练,往往会分在一个班上进行。而应该是各自配备一位教师区别对待的。
        因为师资有限,目前笔者所在的苏州市每位老师基本都要带领9位左右的孩子,并且唐氏、脑瘫等混班。老师要带领这样一个班的孩子一起康复练习,往往是顾此失彼。
        二、施康复训练基本策略
        (一)转变教育观念
        课程的开展是够成功取决于教师。所以,要求教师能够正确认识康复训练教育理念。现阶段,教师对康复教育认识的深度不够,对其核心理念领会不深,尤其是在《康复训练》中,教师缺乏专业的认识,导致教师在进行康复训练课程时无法将其核心价值发挥。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教师不愿担任这门教学任务。所以,要求教师能够对理论培训进行研究,提升教师对康复教育正确的认识,切实将培智教育发展的核心理念认清。例如,在某地的特殊教育学校中,一些教师着力于引领和指导学生有序开展教学。首先,引导教师正确地进行康复训练教育,使得特殊教育理念得到拓展,科学地将《康复训练》课程落实下去。其次是要求教师制定适合儿童个性化发展的新康复训练理念,使得特殊儿童能够更好地成长。
        (二)进行康复实践
        为了进一步将教康复育基本原则落实下去,应该科学地将《康复训练》课程开展下去,从而促进康复训练循序渐进地进行下去。作为为一门新增设的课程,因为缺乏完善的课程体系以及配套的课程内容,所以这也导致这门课程开展的客观难度得到了增加,由于学校和教师在行课程时缺少足够的空间,所以导致其发展受限。现阶段,最为关键的一项任务是将新课改的基本精神深度落实下去,积极地进行康复训练实践课程,不断地积累更多实践经验。在进行实践教学过程中,拖动康复教学发展。例如,将《康复训练》课程作为主要教育目标,重点建设符合本校发展的康复训练计划,围绕真指导课程有序开展教学。其次,应该进一步将康复训练目标明确下来,结合不同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然后立足于学校总体规划,做到有目标地对康复内容训练进行优化。
        (三)加强特色训练
        由于智力损伤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而且因为学生智力损伤程度存在着差异,所以这导致学生认知水平、行为障碍、言语发展等出现了较大的差别,学生们接受的康复训练标准也不同。所以,学校需要将《康复训练》的重要作用发挥出来,建设系统化的康复训练课程,做到有针对性的地开展康复训练课程,进而使得各智障儿童需求都能够得到满足。学校需要结合学生特点,紧紧地以《康复训练》为核心开展康复训练,探究更多《游戏康复》以及《医疗康复》课程,打造多样化的课程体系。因为课程功能特点存在这差异性,所以对学生开展教育的形式也应该有所差异,进而推动特殊教育发展。
结束语
    总而言之,《康复训练》是一门特殊的、旨在提升培智教育质量的课程,设立《康复训练》课程也标志着我国培智教育在未来阶段将会体系化发展,这门课程的实践会促进特殊儿童个性化发展,使得特殊教育焕发出更加强大的生命力。所以,特殊学校应该探究更多多样化的康复教育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参考文献:
[1]詹坤财.试析培智学校数学教学与康复训练的有效整合[J].才智,2020,(13):47.
[2]朱新苗,陈洋.培智学校室外康复训练场地设计策略研究[J].华中建筑,2016,34(08):60-63.
[3]谭正波.浅谈培智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J].中学生作文指导,2019,(27):210-211.
[4]李晓敏.培智学校康复系列课程的设置与实施[J].现代特殊教育,2020,(15):68-7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