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二平 白志萍 李艳 苗月红 钱元元
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第一高级中学
摘要:教育体制的改革发展要求教师在教学方式上发生一定程度的转变,在新课程理念下,教育教学尤其需要实现有效的改变。课程改革背景下群筹教学法的研究,通过研究高中教学群筹教学法的主要类型、探究性活动学习的基本过程、高中科目群筹性教学模式的构建等,反思其中出现的问题,重点探讨实施活动的途径与方法,提出合理的操作模式,更好地为进行高中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群筹教学
关注人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新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学生参与为核心,交融互进的三维目标核心也是人的发展,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最终目的。但是我们现在的课堂教学,侧重在知识的传授上,不敢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担心任务完不成,课堂局面不好掌控,久而久之影响了学生个体的发展,因此我们提出了群筹教学模式,重点放在学生的自助学习、展示能力的提高上。另外老师的要求也提高了,需要教师积极谋划课堂,提高课堂驾驭能力。我们提出的群筹教学法,旨在让学生自助学习、展示自我、在借助现代流媒体的基础上快乐学习,教师在群策群力的基础上解放自我,实现师生的双向发展。
一、群筹教学的概念
采用让学生参与的主动学习方法的群筹法,就是老师课前把要讲的内容进行分化拆解成若干个问题或者内容,标上不同的要求给予一定评价,让不同群组的学生想办法解决(可以通过讨论、实验--可以录成视频等然后选出最佳的),在课堂上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老师对于课堂进行掌控,课后进行评价、反思总结完善。
群筹教学模式是教育供给侧的改革,是创新教育的实践,是适应高考变革和转型需求的。“这种教学模式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抓手,从设问、解问、追问、新问。层层推进,创设问题情境;启迪师生智慧;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品质。
二、当前群筹教学存在的不足
随着对于教育改革研究的深入,群筹教学法仍然存在着不足之处。为此,我们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反思:
1、选择适合学生群筹教学法的内容和环节
学生的认知和知识储备是我们开展一切课堂教学的前提,选择适合学生内容和环节。新课程提倡研究性学习,但如果教师让学生在所有环节上都使用,强调堂堂课四问、强调事事都要四问,那么必定会导致教学目标的难以落实和完成。
2、群筹教学法教学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新课标要求教学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与动脑,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重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要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来逐渐形成知识骨架,从而来提高学科素养,进而能联系生活实际。
3、群筹教学法选择和设计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
学生有一定的认知发展水平,太难的活动任务如超出了学生掌握的知识、技能、方法等范围,会导致学生难以完成任务而对学习产生畏惧心理;太容易的课题用起来意义不大,还耽误学习时间。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不断的设置活动、问题,有层次、有步骤的引导学生思维的碰撞,更好的把握学习水平和素养的提升。
三、群筹教学突破的地方
3.1 提升学生的自我展示能力
对于任何的教学课堂来说,好的导入是教学成功的一半,尤其是高中教育的课堂教学,只有主观能动性被调动起来,愿意投身课堂学习,才能发挥课堂教学的价值;如果只是老师自己讲,学生根本不在状态,那这样的教学课堂也就失去了最初的理念。计算机多媒体的应用可以为学生构建多样化的教学情景,通过视频可以把抽象的背景传达给学生,学生们看到直观化的视频就会有兴趣,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群筹教学更多的是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更够更好的展示自己。
3.2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提出问题是进行科学群筹教学法活动的第一步,群筹教学法要根据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遵循面向全体学生的课程理念,从学生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出发,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与群筹教学法内容联系起来,精心设计群筹教学法学习活动的问题。每个学生自身发展不同,群筹教学法技能、思维力度和操作水平有所不同。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能力发展水平,对问题的设置要有梯度,由易到难,由点到面,随着群筹教学法内容的展开,逐渐渗透和深化,使不同阶层的学生都可以参与群筹教学法学习。问题不能过于简单,过于简单的问题会使学生失去求知欲,问题也不能过于复杂,过于复杂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适度的问题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群筹教学法兴趣和思维潜能,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问题情境中来,以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四、结束语
群筹教学法活动要有阶段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阶段性评价可以促进学生群筹教学法层次的不断提高,形成性评价就是对整个群筹教学法活动整体宏观评价。最后将群筹教学法活动成果与其他兄弟学校或组织进行交流群筹教学法,听取不同方面的声音。
参考文献:
[1]塔丽,杨思齐.多媒体技术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应用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8,(06):114.
[2]汪阳帆.对高校体育教育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的研究[J].体育世界,2014,(0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