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暕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党委组织部 辽宁省沈阳市 110136)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手段之一。而 “三全育人”作为新时代高校教育发展的创新理论和实践模式,紧扣了住高校学生的成长规律与发展要求,让思政教育覆盖了学生成长的全过程。但是,在“三全育人”视角下来看中华传统文化的研究,高等教育的内容缺少了必要的职业文化内涵的建设,从而导致教育中德育视角的狭隘,影响专业与产业的良好对接。
关键词:三全育人 传统文化 融合发展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集成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在新时代“三全育人”和思政工作的建设理念之下,提升学生审美和文化素质,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探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势在必行。
一、“三全育人”视域下思政教育与传统文化融合的意义
(一)有利于维护我国社会的安全
当今社会,社会观念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各种社会思潮也层出不穷。此外,信息网络不断影响着人们的价值选择,不断冲击着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直接影响着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安全。
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的主体地位受到威胁和挑战,概念形式的安全性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要培养思想政治观念,使学生从理论和情感上更好地认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既能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播和传承,又能缩短马克思主义理论与高校学生的距离,促进人们在理论和情感上认同马克思主义。只有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高度,才能真正稳定其在概念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国内概念形式安全的思想基础。
(二)可有效提升高校学生的精神面貌
1.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
在新的经济体制和各种外部思潮的影响下,道德品质的意义逐渐被人们遗忘。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优秀的道德品质,如集体观念、积极发展、诚实守信、爱国主义、团结友爱等。这些品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大学生的个人道德修养,为他们融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有必要将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许多例句和讨论内容,也能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提高道德修养的重大意义。
2.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随着国内经济的不断增长,爱国情怀逐渐被遗忘。学生对爱国主义的理解仅限于学习思想政治课的时间。在上述情况下,有必要通过传统文化帮助学生了解爱国情怀。在爱国主义观念的影响下,学生可以树立自强不息的人生观,更加积极地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三)有助于促进文化育人,增强文化自信
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要提炼和展示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志,提炼具有当代价值和世界意义的传统文化精髓,加以展示。一个民族抛弃或背叛了自己的历史文化,不仅不可能发展,而且很可能上演历史悲剧。思想文化与传统政治工作的许多方面有着很强的关联性。它在立志和治国方面给中国人民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要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优势,通过创造有利于在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发扬和培育民族完整性的马克思主义,弘扬传统文化内涵,加强文化教育。
有利于社会主义、友好、中华文化核心价值观的形成。
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尽可能实现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交融,不仅可以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容打下深厚的文化基因,同时也能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从而增加文化自信。
二、现阶段思政教育工作与中华传统文化融合过程中依然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不充分
中国的历史文明源远流长。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用自己的智慧和智慧孕育了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精神支撑。因此,传统文化具有特别强的生命力和实用价值。然而,传统文化在传承至今的同时,也受到了信息时代的冲击。各种先进技术的使用吸引了大部分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除了在工作中学习外,没有足够的精力去了解、学习和学习传统文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还处于初级阶段,很难形成对传统文化的更深层次的理解,集中在核心内容和实际效果上,很难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二)高校师资力量的局限性
在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中,相关研究者必须深刻理解传统文化,才能保证这种文化内涵的引入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给学生带来积极的影响。结合当前情况,由于大多数高校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视程度有限,即使在思想政治课中增加一些传统文化内容,也无法对上述内容进行适当的选择和处理。最后,两者结合的实际效果难以达到预期预期。同时,教师基础力量不足,在数量和质量上难以满足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需要,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遇到的主要问题。
三、促进高校思政教育和中华传统文化更好融入的方法
(一)思政教育工作中添加专业的传统文化课程
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中,要努力摆脱传统教育的束缚,积极运用适应时代需要的方式,被学生接受,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传统文化课程。大多数教师都能将部分传统文化与课程内容结合起来,既能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个人精神境界,丰富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增强学生的文化遗产。
(二)通过开展文化活动促进两者的融合
在思想政治教育和传统文化融合的过程中,不仅要依靠课时,还要主动利用课外时间。以校园新闻媒体为例,要求校园报刊在特定页面上定期登出一页或出版与传统文化有关的一些话题,包括爱国主义、诗歌、颂歌、传统节日文化等,引导有兴趣的学生撰写文章,从而引导有兴趣的学生撰写文章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同时,我们也可以要求校园广播定期制作传统文化话题,尽量将一些流行元素与传统元素结合起来,让传统文化的宣传更容易被学生接受,也能让传统文化真正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以确保它能发挥真正的作用。
四、结语
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精神内涵值得细细品味,对中国人融入社会、行为自我具有积极意义。从“三全教育”的角度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与传统文化的结合,可以对学生形成微妙的积极影响,有助于更好地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高校还应积极扩大传统文化在学生中的影响力,使学生在不同的时间、课堂内外受到传统文化教育的影响,对学生的思想、精神、文化产生深刻而持久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更好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使命任务[N].人民日报,2018-08-23(1).
[2] 习近平.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J].实践(思想理论版),2019(7):6.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18年度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高校思政专项L18DSZ013)
[作者简介] 姓名(1982.01-),男,汉,辽宁省沈阳市人,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党委组织部副部长,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