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城乡规划管理一体化分析 李慧敏

发表时间:2021/5/6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期   作者:李慧敏 庄小博
[导读] 摘要:城乡规划作为重要的公众空间,一体化管理是加快城市化进程、改善城市结构臃肿、城市病突出,以及农村空心化趋势明显的必经之路,也是人民美好生活愿景实现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共同需要。
        河南省商丘市城乡规划测绘院  河南商丘  476000
        摘要:城乡规划作为重要的公众空间,一体化管理是加快城市化进程、改善城市结构臃肿、城市病突出,以及农村空心化趋势明显的必经之路,也是人民美好生活愿景实现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共同需要。在当前的新时代背景下,唯有正确认识到改善农村发展质量、改变农村落后现状,提高农村经济发展对于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关键作用,才能从根本上缩短农村与城市的经济差距以及资源差距。
        关键词:新时期;城乡规划管理;一体化
        1当前我国城乡规划管理一体化中存在的问题
        1.1土地资源浪费严重
        当前社会形势下,城市的土地资源利用率比较高,而农村的土地资源利用率低。农村土地资源规划相对来说比较混乱,在种植农作物的使用方面利用率低下,有些耕地被用作其他产业,降低了耕地的使用效率。部分农村的劳动力大部分已经进入城市,农村自身的耕地无人管理,处于荒芜状态。除此以外,相对于农作物来说,种植经济作物带来的经济收益更高,农村不能够保证粮食的生产。在部分地区,乡镇政府为了获得更高的经济收益,非法占用耕地面积等,扩大城市的建筑规划面积,降低了耕地产出。在占用农业用地时,部分地方政府的补助工作没有做到位,导致农民的利益受到侵害,农村的生态资源和可持续发展受到影响。
        1.2城乡规划管理不科学
        当前农村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土地资源浪费严重、生活环境差、基础设施不健全、防灾能力薄弱、交通不便利等。农村的建设用地并没有严格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进行规划,大部分农村都存在违规建筑的问题。部分农村的公路并没有进行科学的规划,不仅横穿村民的耕地,而且功能性布局不合理,对部分村民的出行没有带来便利反而造成阻碍,除此以外还有部分农村的公路建设不完善,有些道路仍然是土路,一旦下雨难以出行。部分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健全,缺乏相应的公共活动中心,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枯燥单调。部分农村的安全卫生建设不完善,垃圾随意堆放,不仅影响交通、造成环境污染,还有可能造成火灾等灾害,或者引发村民之间的矛盾,不利于社会的稳定。
        1.3城乡规划管理不稳定
        当前城乡规划受到地方政府管理政策的影响比较大,一旦地方规划管理政策发生变动,就有可能导致城乡整体规划的变动,投资主体或者规划建设呈相多样化发展。后期工程建设等有可能产生投资企业与政府之间的矛盾,双方推卸责任导致城乡规划建设项目失败,工程被无限搁置。除此以外,部分地方政府的城乡规划受领导主观意志的影响大,按照主管领导的意志进行规划,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极有可能造成城乡规划的混乱。
        2新时代城乡规划一体化管理的有效策略
        2.1城乡规划一体化管理原则
        在城乡规划方面,首先要对城乡的发展方向进行科学的定位,一是产业定位,依托城乡现阶段的发展实际,对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进行充分梳理,并结合当下的经济发展形势,从地方特色、实际、环境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衡量,精准定位;二是对需乡发展空间进行规划,在空间上要形成生活配套、工业发展区、农业发展区等等,除此之外,还要遵循和全面贯彻当前绿色生态的发展理念,突出“绿色”与高效,使得产业定位与空间规划能够相辅相成、互相融合、互相促进,从而形成全新的城乡发展势头,规划管理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是关联发展原则,基于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形势,以城市优秀的企业、事业单位为龙头,带动上下游经济和产业链的发展,为振兴乡村经济注入新的发展动力,以龙头的带动力量和示范效应,形成功能上的配套与互补,并为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二是成链发展原则,城乡规划除了在空间上划分区域外,同时也要注重产业链的配套与丰富,如各种办事机构的设置,银行、金融机构、以及配套的医疗卫生机构、娱乐休憩机构等综合功效一体化,从单一的产业开辟走向综合的产业开辟,以优势产业为路径构建产业链一体化的整合发展,形成互相促进、关联、支撑的发展格局,促进城乡经济的整体发展;三是开放合作发展原则,要始终坚持开放合作,以发展区域经济为使命,并积极学习和借鉴优秀的城乡规划区的管理理念,健全创新服务体系,进一步优化和改善产业配套与公共服务配套,进一步优化工业、农业发展的资源配置,推动形成竞争与合作并存的集约型发展模式,进一步推进农村与城市的融合发展。
        2.2完善法制体系,突出公众参与的主体性
        公众参与顾名思义,是指基层群众、社会组织、各界代表等组成的公众,是指听取民间的、基层的声音,而不仅仅是为了完成法定程序的公众参与而走走形式。这就需要相关职能部门主导,对相应的制度进行完善与健全,明确公众参与环节的责任与义务,对公众参与的具体形式、路径以及程序等做出明确的指引,使公众参与更具有操作性,能够落到实处,而不是停留上书面上、口头上。一是要积极创新公众参与的组织形式,除了城乡规划的相关专家、学者之外,还需要基层的群众代表、区域性组织,为了确保参与的公平公正,群众代表与区域性组织都以民主选举的形式来产生。这样才能使得参与意见有一定的代表性。除此之外,职能部门还需要针对参与过程制定相应的保障措施,赋予公众代表表达的权利,并就城市规划的具体内容给予公众代表一定的知识培训,而不是拉人头凑人数表演形式;其次,要扩大公众参与的范围,因为城乡规划包括方方面面,如建设、环保、公共卫生支出、教育以及医疗,以及旧城镇、旧乡镇的改建扩建等等。将这些领域都纳入公共参与的范围,让人民群众真正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力。三是要创新参与途径,我们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互联网时代,除了传统的听证、问卷调查、组织代表等参与形式外,还需要积极创新公众参与的形式和途径。加大宣传力度,以现在群众都习惯的网络参与形式,这样能够收集到更多真实的意见与建议,更利于城乡规划建设与管理工作的实质性展开。
        2.3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健全考核监督机制
        加强城乡规划一体化管理首先要完善政策支持体系,一是要明确产业发展的目标、方向以及重点,完善人才培养、引进、科技创业、创新平台、开放合作等科技创新创业的促进政策;二是要以政府为主导,落实帮扶政策,增强创业、创新的源动力;其次要健全考核监督机制,针对城乡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如环境污染等加以干预和整治,如动员畜牧养殖、农业生产等技术力量进乡村,对广大农民进行农业生产以及畜牧业养殖技术的指导,切实提高广大农村的环境保护意识,帮助他们掌握先进生产理念和技术。与此同时,也要加大投入改善和扩建基础设施;三是要发挥公众的舆论与监督作用,拓宽与企业、村民的信息沟通和反馈渠道,推动整体建设,切实提高城乡规划一体化管理效率和水平。
        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化的脚步加快,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严重影响了经济发展的平衡和社会的稳定。国家和社会意识到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严重性,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大力推进城乡规划管理的一体化,统筹城乡资源,优化城乡资源配置,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将城市与农村结合起来,强化农村经济,促进城乡共同发展,从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促进美丽中国的建设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袁军.新形势下城乡规划设计管理一体化探析[J].中国房地产业,2018(35):25.
        [2]汤鹏程.新形势下城乡规划设计管理一体化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16):232.
        [3]梁耀.新形势下城乡规划设计管理一体化探析[J].建材发展导向,2018(1):112.
        [4]刘远志.新时期我国城乡规划管理一体化研究[J].科学与财富,2018(14):199.
        [5]曲爱伟.新时期我国城乡规划管理一体化的思考[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理论版),2019(17):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