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杰
厦门市第十中学
摘要:采用苏州大学戴悦娜编制的积极心理品质问卷,对某中学初一、高一、初二、高二共489人调查,结果发现,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发展水平良好,发展水平高的前三项是审美、友善、目标与信仰维度;在积极心理品质发展水平上,男女生存在差异,不同年级学生不存在差异。针对现状提出培养积极心理品质的策略:分别从心理教师、学科教师、班主任、家长等角度提出具体的做法。
关键词:中学生 积极心理品质现状 培养对策
目前积极心理学蓬勃发展,在学校特别适合推广积极心理学。积极心理学之父塞里格曼和心理学彼德森通过大量的研究调查,归纳二十四项目积极心理品质,这些积极心理品质与学校培养人才的目标非常契合,因此我们想了解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发展的现状,提出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方法途径。
一、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发展现状
采用苏州大学戴悦娜编制的积极心理品质问卷,包括创新思维、团队意识、目标与信仰、谨慎、交友、审美、感恩、毅力、友善、正直、领导能力幽默、好奇心等13个维度。本问卷的计分Likert 5点记分。对某完全中学,随机抽取初一、初二、高一、高二部分学生参与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480份。
(一)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现状分析
各项积极心理品质发展良好,得分在4分以上。得分均值最高的维度是审美维度,领导能力维度的得分最低。各项积极心理品质得分的均值从高到低排列,依次是:审美维度、友善维度、目标与信仰维度、感恩维度、团队意识维度、毅力维度、好奇心维度、正直维度、谨慎维度、交友维度、幽默维度、创新思维、领导力维度
(二)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性别差异
由数据分析可以看出,男女生在不同积极心理品质上存在差异。在积极心理品质的发展上,男生和女生除了在目标与信仰不存在显著差异外,男生在幽默感、好奇心、创新思维、领导能力、正直、毅力这些品质上得分高于女生,差异显著;友善、谨慎、感恩、团队意识上都存在显著差异,男生低于女生。
(三)中学生不同年级积极心理品质的差异
由数据分析可以看出,不同年级的学生在不同的积极心理品质上存在差异。在积极心理品质的发展上,初一、初二、高一 、高二年级在幽默感、好奇心、创新思维、团队意识、目标与信仰、谨慎、交友、审美、感恩、毅力、友善、领导能力和正直这些积极心理品质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二、培养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对策
根据调查结果,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得分的均值从高到低排列的情况,在中学阶段我们更要注重培养交友、幽默、创新思维、领导力等。同时要注重性别差异,对于男生要注重培养友善、谨慎、感恩、团队意识,对女生注重培养幽默感、好奇心、创新思维、领导能力、正直、毅力这些品质。
具体可以通过以下途径:
(一)心理教师发挥主力军作用,通过小团体辅导或心理活动课等途径,培养积极心理品质。
目前大部分的学校都设立心理专职教师,心理教师要充分利用心理课堂这一主阵地,开展积极心理品质培养活动,比如积极情绪、感恩、乐观、自律、优势品质等主题的心理活动课,同时布置一些实践性的小练习,让学生把课堂所感所想延伸拓展到学习生活中。比如:书写三件好事、给周围人书写感恩信件、描述自己的高光时刻、设立微习惯养成小计划等,让学生在活动体验的氛围中塑造积极心态。
心理教师开展小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比如,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通过实验证明书写三件好事活动能提升幸福指数,培养积极心态。在抗击新冠病毒疫情期间,学生居家隔离,线上招募学生,采用自愿的方式,加入积极心态抗疫的QQ群,在群里分享自己每天书写三件好事的作业,同时群友们进行积极分反馈,促进群里打卡分享,这样即提升积极情绪又减少了居家隔离造成的人际疏离感加强人际之间的连接。这样活动让学生们展现本真的自我,展现真实的生命状态。他们实现了完全自主管理QQ群,锻炼管理能力,充分培养学生多种积极心理品质。
(二)学科教师要利用本学科加强渗透积极心理品质。
(1)从课程内容中挖掘培养积极心理品质的素材,在润物细无声的学科知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比如初中思想品德课就有专门的关心他人、热爱生命的授课内容,就是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最好素材,相应的学科老师就可以充分的利用授课内容,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对于体育课来说,学生在面对各项技能技巧的练习时,特别需要有勇气迎难而上。在参与各项体育活动中,需要学生善于合作,在小组或团体的相互配合中,才能共同完成练习。体育课在活动中适合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比如合作、勇敢、合作、信念、希望等。在语文课的教学内容上,比如《曹刿论战》这篇课文,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时,就可以充分的让学生感悟爱国,团队精神的积极心理品质;《爱莲说》这篇文章中,可以充分的带领学生去体会君子勇敢、正直、谦虚高尚的品质。在《陋室铭》文章中可以引导学生去理解正直、希望、灵性,自我控制的积极心理品质。
(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培养了学生的学科兴趣,其实也是在培养了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中的知识与智慧部分,特别是其中的好奇心。学生有了好奇心就有了学科的兴趣,就会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那学习就会成为一件爱轻松愉快的事情,就变成了学生强烈的需求。
(3)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表达自己思想观点的勇气。教师要善于创设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氛围。善于鼓励学生积极发言,以问题探究的形式鼓励学生自主讨论,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营造竞争进取得气氛,让同学们感觉到学习中的错误并没有什么丢脸, 而是在慢慢的进步, 培养他们进取意识和健康心理品质,老师在言语和行动上都应该加以鼓励, 使他们能够在学习中找到成就感。
(4)教师注重课堂积极的评价方式推动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教师在课堂教学评价中多样化,比如采用教师评价、同伴评价和自我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势、肯定学生的进步上,在与学生沟通时,注重通过眼神、表情和话语等表达积极期待;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及时反馈;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与个性化的评价,同时提出具体的建议推动学生调整改进。
(三)班主任开展培养班级积极心理品质的德育活动。比如开展与积极心理品质相关的主题班会活动,特别是在教育学生以及培养班级凝聚力时,利用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规律更好服务班级学生。班主任教师更需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积极心理品质水平,学会自我观照以及自我提升,才能更好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
(四)家长参与家庭教育知识的学习,提升家教水平。家长要有终身学习的理念,参加学校组织的线上或者线下家长课堂,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学会调控情绪,更新家庭教育的理念,做到与孩子有效平等沟通,学习采用积极心理学中提倡的积极养育理念,培养孩子的积极心理品质,适应未来时代发展的需求。比如:学校通过制作微课,每天大约10分钟的课程,教授家长学会与孩子积极沟通的小技巧,促使家长和孩子都能够描述客观事实,表达自己的情绪、期待和渴望,在良好的沟通过程中,提升孩子的积极心理品质水平。
参考文献:
(1)卫萍.中小学生积极也理品质的调查分析与教育对策[J].中国特殊教育,2013年第12期
(2)官群,孟万金.中国中小学生积极必理品质量表编制报告[J].中国特殊教育,2009年第4期
(3)陈虹.给老师的101条积极也理学建议[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