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媛媛
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园洲中学 516100
内容摘要:学生评改作文的过程是教师,学生,习作内容,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的过程,传统的作文评改老师一人说了算,很少让学生参与到作文评改中。若老师能够坚持“别有用心”,愿意想办法,时时想办法,持之以恒的开展多种习作评改策略,让作文评改展现学生思维的个性。学生在这个评改的过程中,是参与活动认识的主体,只有学生这种主体作用得到充分淋漓的发挥,才能让作文评改,绽放个思维的个性,使我们的作文课堂教学呈现出新的生机与勃勃的活力。
关键词:作文评改 引评 自评 互评 师评 展评
有人说,作文对于孩子来说是件苦事。作文的素材来自于生活的点点滴滴,因此学生文章所写的无非是孩子们生活中的一些琐事,文采欠佳、错字连天,更有甚者抄袭网络或作文选马虎了事。同样,评改作文对教师而言也绝非是件乐事。首先,语文教师多数兼任班主任,评改作文的工作量特别大,马虎评改,对不起用心写好每一篇作文的同学。不马虎对待,工作量非常大,有个别同学还要实现面批面改,这难度更大了。其次,修改完一次大作文,至少要一到两周的时间,造成老师作文评改完发下去时,学生有些已经忘记作文写什么内容了,兴趣全无,达不到提高作文水平的目的。再次,语文老师评改作文,思维模式比较固定,语言比较单薄,很难从多方面去评改学生的作文。工作中的种种困惑,常常让我思考作文评改的出路在哪里?如何让学生作文评改变得及时、高效而有富有乐趣?这时,开展灵活生动的作文评改方式显得非常重要,可以让作文评改绽放个性的花朵,“笔下生情”,增加孩子们心灵的沟通,孩子的评语成为了引导学生修改作文的动力器,成为架构师生和生生情感交流的桥梁。评改时,充分体现相互间的理解和尊重,在平等、耐心的心灵交流上,学生的作文水平大大提高了。随着我们课题“农村初中学生读写思维能力培养的研究”工作的开展和深入,我在作文评改方向做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尝试,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引评:启迪学生对作文的思考,规范作文评改
农村初中的学生,条件有限,很多同学没有接触过作文评改,对作文评改毫无头绪,每次在评改作文前都要规范,明确学生评改的标准,给予学生方法上的指导,有助于学生作文评改思维的培养,让学生在作文评改中做到“有法可依”。具体的做法是把全班同学按照学习能力的强弱分成四人学习小组,好中差搭配,并且推选语文成绩比较好的同学成为小组长、副小组长,一对一,结成导师制的指导关系。每次作文评改之前,我都会从本次作文中选取一到两篇具有代表性的作文,修改好了,并印发给每位同学,让学生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对自己和组员的作文进行修改。教师加强巡视,下到每个学习小组指导,让学生用规范的作文修改符号去修改,让学生明确作文评改的要求和做法,慢慢的培养作文思维,做到“有法可依”。作文评改,我要求学生从两方面着手,发现优点和不足。从标点符号,错别字,再往高一层的标题、选材、构思、立意、语言等都可以成为作文评改的内容。鼓励学生在评改之前尽量做到先读再改,作文评改可以从一方面或者多个方面对作文进行欣赏或提出修改意见。允许不同层次的同学修改到不同的水平,一次作文评改争取突破一点,针对农村学生常出现的作文问题,各个击破。让学生的作文评改处处展现学生思维的个性。
二、自评:提高学生的自我评改作文的能力
自评的第一要素就是让学生学会评改自己的作文。我鼓励学生在作文评改之前做自己的小老师,放声朗读自己的作文,培养学生的语感,在朗读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主要采取以下几种形式,第一种方法,针对作文里面的标点、错别字、书写的整洁、语句不通顺的地方用红笔在原文中用作文的标准修改符号修改。第二种方法,把作文中自己认为写得好,写的美的地方,圈画出来,在旁边做眉批,并且写清楚好在哪里,美在什么地方,这种方法的目的是让学生培养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间接提高学生赏析好词好句的能力,链接语文中考考点。第三种方法是要求学生从谋篇立意的角度谈谈自己的得与失,提出自己的努力方向,这是一个是属于升华性的修改。最后就自己作文评改的一个方面或者几个方面形成自评式的评语,客观评论,优劣得所。对于学生而言,读作文是一种知识的输入,而修改作文形成的评语则是知识的输出,由读的思维转变为写的思维,让我们的作文评改处处展现学生的个性思维。
三、互评:增强学生取长补短的意识
学生自评以后,发挥小组合作探究的作用,四人学习小组组内互相评改作文,交换意见,同样鼓励学生大声的朗读作文,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的作文水平不一样,修改的侧重点也不一样,对一篇作文的评改也不一样。允许同一篇作文有不同的评改意见,先在小组内讨论表决达成共识,再形成互评总的评语。如果遇见作文中的疑难问题,他们经过讨论,也拿不出修改的意见时,这时候可以跨组去寻求帮助,也可以请语文老师及时出马,给予指导和帮助,及时的解决作文评改中遇见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语文老师要起到组织和引导的作用,到下面的小组进行巡视,看看学生评改的情况,及时给予学生帮助。学生成为作文评改的主体,而老师则成为作文评改课上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样的语文作文评改课堂热闹非凡,书声朗朗,每个学生,都有事情可以做;每个人的评语都要落实到位,作文评改也就出现个性的花朵。学生在讨论评改中的思考,在思想的碰撞中认识到自己的优点与不足,也学习了彼此间的优秀方法,这比传统的,老师单独评改作文方法有效了很多。
四、师评:对作文评改进行有效的归纳总结,做升华式的指导。
完成了作文课堂上的评改,老师会把学生评改过的作文收上来做归纳的总结,点评学生自评和互评的情况,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评改意见,归纳总结,形成总的作文评改意见,参照中考作文评分标准,给一个比较客观的分数,对学生的作文起到归纳总结的作用,并提出下次习作努力的方向。最后,鼓励学生参照自评,互评,师评的意见,把本次作文重新定稿。
五,展评:找到学生作品展示的平台,从课内走向课外
传统的学生作文一般都是老师评改完发下去,学生看一眼分数放进课桌抽屉了事,学生没什么机会展示分享自己作文的机会。为了让学生树立自信,有更多的机会展示自己的作文,我把课堂课室作为学生习作展示的第一平台,小组推荐习作优秀者上台,在班上朗读展示。不同班级优秀作品也可以交换朗读。写完一次作文,我让学生以手抄报的形式展示小组的作品,从内容的选择到版面设计,学生即是创造者,又是设计者,既显示学生的个性特色,又促进学生的写作兴趣,评选优秀作品给予表扬,奖励,粘贴在课室后面的学习园地。我把学校校刊《小天鹅》作为学生发表作品的第二阵地,每次作文的优秀作品,我都鼓励学生输入电脑排版,把作品发到学校校刊邮箱,让学生体验到自己的作文变成铅字的成就感。我自己爱好写作,也经常给杂志投稿,我也鼓励我的学生能把自己最得意的作品发给我,我帮他们投稿到杂志或者报刊,《中学生课堂内外》《惠州日报》这一类的报纸杂志也时常会出现我们班学生的作品。第三,社会的发展,网络慢慢走进学生的生活,我把学生作品做成美篇,有图有音乐,图文并茂,让学生的作文又有了一个展示的平台,发送到微信全家长群,博客,让学生的习作走出课堂,走向网络,走向社会。让学生相互之间,学生与家长之间,学生与网络的其他陌生人之间,都可以实现评论交流,点赞,取得良好的效果。让作文评改越来越走向个性化。
在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化中,我不断尝试,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相信学生,鼓励学生,敢于把作文评改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评改作文的主体,充分的展现学生思维的个性。
总之,学生评改作文的过程是教师,学生,习作内容,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的过程,传统的作文评改老师一人说了算,很少让学生参与到作文评改中。若老师能够坚持,“别有用心”,愿意想办法,时时想办法,持之以恒的开展多种习作评改策略,注重培养学生的读写思维,一定会催化学生的写作热情,深化写作知识。只愿每个学生的心田,眼中有光,心中有文,手中有笔,文如其人,学生的个性品质将得到长足的发展。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是参与活动认识的主体,只有学生这种主体作用得到充分淋漓的发挥,才能让作文评改,展现学生思维的个性,使我们的作文评改课堂呈现出新的生机与勃勃的活力,更好的服务于学生。
参考书目:1、《我的作文评改举隅》,作者:管建刚,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年4月
2、《写作与作文评改》,作者:朱伯石主编,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1986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