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才
重庆市石柱民族中学校 重庆 石柱 409100
摘要:当学生进入初中以后,他们已经开始认识到自己和异性之间的性别问题,并且彼此对对方产生了兴趣。特别是当自己的身体出现微妙的变化以后,他们想接近异性,喜欢和异性交朋友。作为初中班主任,要能够正确看待学生的这种心理变化,对学生的这种交朋友的意识进行正确的引导。初中阶段,男女同学之间的爱慕之情是变化性很大的,很少有人能够保持最终。作为初中班主任,要能够正确的处理,让学生能够控制在有限的程度之内,这种感情可以促使初中生去完善自己,从而促进各方面的发展。对于有些初中生的一些不正当的行为,班主任要予以关注,并且正确的处理,使学生能够正确的看待友谊,看待异性。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 针对 青春期早恋 教育 策略
初中生由于性的萌动,他们产生了对异性的渴慕,这是正常的心理现象。作为初中班主任,一定要正确看待学生的这一阶段,尤其是在网络化的时代,人们的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开放的人际关系成为社交的主旋律。这一阶段,班主任更不应该将与异性的交往神秘化。要端正认识,更新观念,教育学生在与异性交往时讲究方式和方法,不要过多的考虑对方的性别和年龄,而应该从心理上把对方当作自己的兄弟姐妹或者亲人去看待,教给学生交往时要自然大方。同时,还要让学生能够和异性朋友保持一定的距离,把握好与异性交往的分寸,要让学生建立广泛的朋友圈,多组织学生参加男女同学共同参与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能够分清友谊和早恋的界限,通过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来转移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能够走出青春期早恋的影子。
一、产生早恋的原因
1.生理和心理原因
初中阶段是学生的身体发育的黄金阶段,这时他们身体性别上的差异性显现出来,自身的变化会带来心理上的波动,他们不仅仅会对自己的身体变化感兴趣,还会关注异性的变化,对异性的强烈好奇心驱使学生愿意主动接近异性,愿意和异性说话,喜欢找异性朋友聊天。
2.家庭方面的原因
现代社会中的家庭教育还存在诸多问题,有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存在缺失,总是以训斥代替教育,这种训斥让孩子找不到安全感,更在心里上疏远父母,喜欢遇到问题找朋友倾诉,有许多的心理纠结愿意和朋友沟通。更有一些单亲家庭的孩子,常年生活在缺失关爱的环境下,他们内心渴望有一份爱出现,于是当异性朋友对自己关心时,自然就把这种朋友间的友谊当成是爱。
3.社会的原因
现在学生都在家里看电视、玩游戏、刷快手,网络环境下对学生的内心侵蚀性很大,让学生出现早熟现象,许多学生当看到一些色情方面的书籍和视频后,想要试一试的思想苗头最容易出现。社会大环境下又有许多的人早早的成婚,初中生的内心渴望早恋的意识逐渐强烈。
二、初中生早恋的对策
1.加强青春期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作为初中班主任要能够正确看待学生的早恋现象,梳理好学生的心理,通过多种方式加强青春期的教育,让学生能够对自己的身体和心理变化能够正确的看待。青少年对性的好奇和渴望实属正常,是青春期成长的自然表现,然而青春期的烦恼和问题也不可忽视,中学生生理尚未成熟,他们渴望与异性建立亲密关系,一部分学生甚至会陷入“接近异性的狂热期”,如果缺乏对性诱惑的抵制能力,学生很可能会因此走入歧途。教师对青少年的青春期性教育责无旁贷,我们应摒弃那种“谈性色变”的落后错误的观念,积极开展青春期教育。青春期的教育内容包括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这三方面内容。适时、适度、适当地开展青春期教育不仅能使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生理变化,而且可以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道德修养,懂得自理、自护、自爱、自重、自强。班主任要让学生能够了解自身的认知水平,同时对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调控,借助有效的调控手段,使学生能够保持良好的心境和乐观的心态,培养和训练学生具有健全的意志,使学生提高自我调节能力,勇于克服困难,当遇到挫折和外界的刺激时,能够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2.加强理想教育,开展多种活动
一个厌倦集体活动的学生,往往是一种不良心理的表现。为此,我们引导他们进行正常的异性交往,克服心理障碍,形成健康心理;积极组织集体活动,让他们在集体活动中健全人格。我们还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各种兴趣爱好,让他们精力在活动中得到体现,情感在爱好中得到升华。净化社会环境,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抵御不良风气影响和腐朽思想侵蚀。这也是防止中学生“早恋”的必要措施。
3.讲究疏导方法,提高教育水平
对待“早恋”学生我们要从理解爱护帮助的角度出发,针对他们不同心理特点,寻找教育突破口,因势利导,采取最佳方法,方可取得事半功倍之效。首先,学习青少年发展心理学知识,理解青少年青春期身心发展的特点,掌握规律,有的放矢,其次,有意识地搜集相关资料,借助专家观点、借力视频影像资料及生活中的鲜活事例教育学生,增强说服力,再次,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每个孩子遇到的问题不同,解决的办法就不能都一样。
4.联合家庭、社会,构建立体的德育网络
因为早恋双方往往都是同一个班或是同一个学校的中学生,所以学校方面来解决此类问题占有很大的优势,理所当然成为防范和解决中学生早恋现象的主要力量。但家庭、社会也占去了学生的不少生活时间,其作用也不可低估。教师必须多与家长联系,多与社会有关部门联系,构建一个空间上立体、时间上连续的德育网络,并在德育中把早恋现象的防范思想贯穿其中。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联手,给中学生以关爱,中学生的心田就不会面临“爱”的饥渴,就不会“饥不择食”地寻求早恋之“甘霖”来润泽自己的心田。
总起来说,初中班主任要正确看待学生的早恋现象,针对学生的心理疏导他们的情绪,让学生能够具有积极健康的思想,通过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力量对学生进行教育,多关爱学生,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来自班主任、家长和同学的关心,从而温暖学生的心,使学生能够正确的看待友谊,放弃早恋的想法。
参考文献:
[1]朱永春.2018. 早恋课程---一个班主任的手记[J].班主任之友中学版(4):16-20.
[2]范纯静.2018.正视青春期性教育的教育危机[J].班主任之友中学版(Z1):1122018.中学生“早恋”心里分析及对策.中小学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