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进校园传承与推广多元模式的构建浅探――以福建省非遗项目“树叶吹奏技艺”为例

发表时间:2021/5/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4期   作者:谢玉娟
[导读] 非遗进校园是学校师生近距离接触民族文化艺术、走近民族文化艺术、了解民族文化艺术,
        谢玉娟
        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第二实验小学   福建省龙岩市364200
        【内容摘要】非遗进校园是学校师生近距离接触民族文化艺术、走近民族文化艺术、了解民族文化艺术,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唤醒民族自豪感与爱国热情的重要途径。因此,积极探索多元有效的非遗进校园传承与推广模式应该成为学校和广大教育工作者应有的自觉行动。
        【关键词】非遗项目;进校园;传承与推广;多元模式;构建策略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与艺术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传统文化与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了我国各族人民的智慧与汗水。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称我们也可以知道,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需要我们中华儿女进行传承和弘扬的文化艺术。为了能够更好地保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我校开启了非遗进校园活动。所谓非遗进校园,即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引进校园,这不仅能让学校师生近距离接触民族文化艺术、走近民族文化艺术、了解民族文化艺术,而且在此基础上,还能够深入感受传统文化艺术的魅力,体会中华文化艺术的博大精深,进而唤醒他们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热情,逐渐生发自觉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意识。那么,非遗进校园活动该如何有效开展才能起到传承与推广的作用?真正使学校和师生受益,促进学校办学品位的提升呢?下面结合本校上杭县第二实验小学开展省级非遗项目“树叶吹奏技艺”进校园活动为例,谈谈非遗进校园传承与推广多元模式的构建,旨在抛砖引玉,与同行们商榷。
         一、抓领导小组,建立吹叶长效机制
        2018年春福建教育学院邹开煌教授引荐福建省歌舞剧院民族乐器演奏家、树叶吹奏技艺省级非遗传承人邱少春老师到我校磋商“树叶吹奏技艺”非遗进校园事宜,决定把我校作为传承基地校,开展该项目传承与推广工作。为此,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并马上成立了上杭县第二实验小学“树叶吹奏技艺”传承领导小组,由邹开煌教授任指导顾问、邱少春老师任授课专家、邓其灿校长任组长、邓长新书记和其他三位副校长任副组长、成员由各处室主任与年段长及音乐老师组成,邓长新书记具体负责兼管此项工作。通过非遗传承领导小组成员的安排就可以看出,上杭县第二实验小学对于这次非遗进校园活动是极其重视的。而且,领导小组又下设“树叶吹奏技艺”非遗传承教研室,由校办室蓝晓霞主任兼任负责人。同时制定了一系列“树叶吹奏技艺”非遗传承工作方案与制度,明确了各自的工作职责与分工,确定了各阶段工作目标,设立了激励机制与考评机制,让非遗传承工作从一开始就步入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从而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树叶吹奏技艺”进校园的长效机制。可以说,这一系列相关教研机制的建立,极大地完善了非遗进校园活动的保障和开展机制,也为非遗进校园后续教学工作的有效性开展奠定了基础。
         二、抓骨干培养,厚植吹叶基础人才
        在“树叶吹奏”进校园之初,我们还没有哪一位老师或者学生能够吹响叶子,可以说完全是零起步。为了更好地配合“树叶吹奏技艺”进入校园,上杭县第二实验小学首先选派了3位音乐老师和邓长新书记参加邱少春老师在上杭县金秋公寓举办的“2018年暑期树叶吹奏技艺培训班”,让他们作为吹叶“种子”选手参与培训。这是上杭县第二实验小学开展“树叶吹奏技艺”学习的第一步,同时也是极为重要的一步。因为三位音乐老师和邓书记可以说是帮助全校所有师生打了前阵,后续“树叶吹奏技艺”究竟应当如何开展,完全取决于三位音乐老师和邓书记的学习心得和学习体会。如果三位音乐老师和邓书记能够掌握“树叶吹奏技艺”的基本方法,则可以实现大范围的“树叶吹奏技艺”教学;反之,如果三位音乐老师和邓书记无法掌握“树叶吹奏技艺”的基本方法,那么非遗进校园的这项活动可能就会因此而搁浅。所以说,三位音乐老师和邓书记“树叶吹奏技艺”的学习效果直接影响到此次非遗进校园活动究竟该开始还是该结束。培训结束后,4位老师仅能吹响叶子,但还无法变音吹成曲调,起步工作举步维艰。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采取了两条措施:一是邱少春老师每月定期回来加强对已参与培训的4位老师进行基本功与吹叶技巧训练与指导,让他们尽快掌握基础吹叶技能技巧,同时选拔了10位教学老师作为后备基础人才组成新吹叶团队,也由邱老师对他们进行入门训练;二是组建第二实验小学吹叶晨练队,让参与培训的14位教学老师每天早上集中到杭川公园进行晨练40分钟,并聘请上杭县树叶吹奏协会的谢秀山副会长(市级树叶吹奏技艺非遗传承人)与胡森老师作嘉宾进行指导。这样通过近半年的训练,14位教学老师吹叶技能水平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脱颖而出成为学校吹叶基础人才,为进一步推进树叶吹奏技艺进校园传承与推广工作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三、抓教材编写,提供吹叶基本保障
        为了更好地传承与推广“树叶吹奏技艺”,给学校师生学习树叶吹奏提供范本,我们充分依托邱少春老师、邹开煌教授资源优势,组织学校音乐老师和吹叶骨干教学老师精心策划编写了上杭县第二实验小学《树叶吹奏简易教程》校本教材,该教材介绍了树叶吹奏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法和选叶技巧;汇集了一些适合初学者练习的简单入门曲目,收集了部分优秀经典歌曲和人们喜闻乐见的通俗乐曲供不同程度的学习者练习使用,是一套适合学校师生学习使用的树叶吹奏校本教程,为吹叶提供了有效保障。可以说,这本《树叶吹奏简易教程》校本教材的编排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我国在树叶吹奏技艺教学方面的空白,同时也为全国其他各地学校引入“树叶吹奏技艺”提供了教材和范本。
         四、抓以点带面,扩大吹叶师生队伍
        在训练好吹叶基础骨干与编写好吹叶校本教材的基础上,我们通过以点带面的方法,不断扩大吹叶师生队伍。

一是三位会吹叶的音乐老师利用课前三分钟时间,带领二至六年级上课班级学生欣赏吹叶、练习吹叶,从中发现与选拔吹叶苗子,不断充实吹叶学生队伍,并从选出的学生中按照吹叶水平高低分编基础班与提高班进一步参与学校树叶吹奏社团兴趣小组的学习,由音乐老师负责授课;二是在14位骨干吹叶教学老师的基础上,学校要求40岁以下的年轻教学老师必须掌握树叶吹奏技艺,积极参与树叶吹奏培训,教学老师也按吹叶水平分基础班与提高班,平时通过教学老师吹叶俱乐部活动由吹叶骨干教学老师轮流主持授课与训练。同时,我们还安排提高班师生与基础班师生分别进行师徒结对帮学活动,开展课余训练。这样通过以点带面,既扩大了师生吹叶队伍,又有效提升了师生吹叶水平。
         五、抓集训互动,拓宽吹叶时空模式
        一是通过非遗“树叶吹奏技艺”省级传承人邱少春老师每月定期2-3次到校为初级与提高班师生开展专家授课,进行基本功与吹叶技巧训练、讲解吹叶基本知识与舞台知识、辅导名曲吹奏等。二是通过每周学校固定安排的学生社团活动和教学老师俱乐部活动,开展集训活动。学校规定每周二下午第三节为学生吹叶社团活动时间,每周三下午第三节后为教学老师吹叶俱乐部活动时间,周一至周四上午大课间时间为教学老师吹叶俱乐部固定吹叶训练时间;周五上午大课间为学生吹叶社团固定训练时间。同时学校鼓励师生有效利用课余、课间、清晨、双休、节假日等碎片化时间,通过师生活动、生生活动、师师活动、网络活动等开展线上线下互帮互学、互赛互练,拓宽训练时空与模式。通过这种对于吹叶教学以及练习工作的规划,既能够起到规范吹叶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同时又能够为引起全校师生的共同重视,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种统一化的指导教学,实现了“树叶吹奏技艺”在老、中、幼三代社会群体当中的共同传承。
         六、抓舞台锤炼,打牢吹叶基本功底
        为了给学校吹叶师生提供展示与锻炼的舞台,打牢吹叶基本功底,学校和邱少春老师总是千方百计想尽办法给大家创造上台表演的机会。一方面,学校充分利用每年的三八节、六一儿童节、教学老师节、国庆节、元旦等节日开展各种大中小型文艺活动,让树叶吹奏的师生参与其中;另一方面,学校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让学校吹叶师生团队走出去参与各种公益演出活动。据不完全统计,仅2019年一年,学校树叶吹奏社团师生参加各级各类活动与演出达30多场次。其中2019年8月学校部分吹叶老师与古蛟红色吹叶队老师到古田与官庄参加央视音乐频道《音乐公开课—与新时代同行》国庆特别节目(上杭站)录制树叶吹奏节目《客家山歌传万代》,并在央视音乐频道与综艺频道播出;2019年7月我校师生20多人参加由上杭县树叶吹奏协会举行的100多人快闪拍摄《我和我的祖国》树叶吹奏被新华社报道并列入学习强国内容;2019年4月我校22位师生参与由上杭县树叶吹奏协会编排的树叶吹奏与竹板《汀水情深畲乡乐》节目参加龙岩市民俗狂欢节展演活动;2019年4月6位教学老师参加庐丰畲族乡2019三月三民俗文化旅游节演出,树叶吹奏《双脚踏上幸福路》;2019年9月我校师生20多人参加中国·闽西(上杭)第三届世界客属龙舟文化旅游节客家民俗(非遗)展演树叶吹奏《我和我的祖国》;2019年10月我校师生6人与上杭县树叶吹奏协会20多人树叶吹奏《叶儿青青》参加2019年厦门职工春晚思明区海选。通过参与这些高水平、高层次、高规格的演出,既有效锤炼了参演师生的舞台经验、吹叶技巧与艺术素养,又扩大了树叶吹奏技艺传承的影响面,提升了学校特色办学的影响力与知名度,激励更多师生参与到树叶吹奏传承的队伍中来。
         七、抓评价机制,激励吹叶师生热情
        为了更好地激励全校师生的吹叶热情,学校制定出台了一些列评价激励机制与制度。教学老师方面:一是把参加树叶吹奏技艺培训的老师,作每周一节社团活动授课课时记;二是对在“树叶吹奏技艺”非遗进校园普及与推广活动中表现突出的老师,组织安排外出参观、考察、学习、交流机会;三是学期教学老师评优考核中,同等条件下参与“树叶吹奏技艺”传承的教学老师有优先权;四是争取条件申报非遗传承“树叶吹奏技艺”方面的县级以上研究课题,为学校树叶吹奏的推广普及和老师职称晋升提供课题保障。学生方面:一是对参与树叶吹奏技艺学习的学生按学校“红领巾阳光银行”德育评价体系的规定给予相应的奖励;二是给吹叶吹得好的学生给予参加各级上台演出的机会;三是在同等条件下有优先参评优秀学生的机会。
         八、抓示范辐射,带动吹叶艺术创新
        我校以树叶吹奏这一特色与亮点为龙头与品牌,正在打造更加富有艺术氛围的阳光校园,除继续努力探索全员参与的树叶吹奏进校园非遗传承模式外,还在积极策划与启动全员参与的校园花样跳绳与葫芦丝吹奏,依托省歌舞剧院邱少春老师树叶吹奏省级非遗传承人和福建教育学院邹开煌教授等人才资源优势,带动校园艺术创新,努力提升全校师生的艺术素养与品位。同时学校根据树叶吹奏特色,与美术学科融合创建了“树叶艺术实践工作坊”,让树叶艺术创作与树叶吹奏艺术相结合,推动学校艺术创新不断走上新高度。在我校树叶吹奏特色的影响与启发下,全县先后有上杭一中、坪埔小学、才溪中学、上杭二中、庐丰民族中学等开辟了学生树叶吹奏课程,使树叶吹奏真正起到了示范辐射作用。
        通过构建以上“树叶吹奏技艺”非遗进校园多元传承与推广模式,在短短的2年时间里,我校已基本实现了传承与推广第一阶段目标:成立一支“树叶吹奏技艺”传承师生队伍;编写一套适合各年级学生和老师操练的“树叶吹奏技艺”校本教材;排练一些颇具特色的“树叶吹奏技艺”师生演出节目,广泛进行交流展演活动;打造一项集传承、学习、研究、尚艺、交流展演于一体的学校特色名片。2019年11月我校还在福建省政府颁发的“客家(闽西)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闽政2019年〔50号〕文)中被划为树叶吹奏进校园进社区指定保护单位与基地。
         
        【作者简介】谢玉娟,女,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人,1979年12月出生,本科学历,上杭县第二实验小学一级教学老师、音乐教学老师,龙岩市学科带头人、龙岩市教坛新秀、上杭县优秀教学老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