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学视野下探索初中化学校本课程构建

发表时间:2021/5/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4期   作者:顾君
[导读] 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急需要一批具有商学思维的国家栋梁

        顾君
        上海市第四中学 200000
        摘要: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急需要一批具有商学思维的国家栋梁。本论文的研究是对校本课程的构建,利用STEM教育理念作为商学和化学两门学科的联系纽带,把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本门课程的宗旨和特色,激发对于商学和化学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商学; STEM;校本课程
1研究意义
        上海是中国城市化和现代化的缩影和象征,未来中国将是世界经济大国,上海担当起中国商业革命的领头羊,更是在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等领域担当起更加重要的角色,定位于国际一流、国内顶尖的金融商贸经济中心。未来的时代发展呼唤拥有优秀商学头脑的人才。把化学单纯的理论知识放在属于商学背景中去使用,可以对两者的知识思维有更深入的了解。
2文献综述
        在国内,2001 年 6 月,国务院召开了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并发表《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1]。校本课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是同一国家课程方案内的三种独立的课程类型。它们的责任分担不同,但课程目标并不冲突,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
        商学是研究一切向社会提供物品和服务而贏利的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中国商学教育的历史演进》提出商学是一个涵括经济、管理、贸易、投资、金融、财会、统计、审计等学科相关内容的学科泛称[2]。
        综上,本文研究的是结合商学和化学的学科特点,将两门学科揉捏在一起,创设一门以商学为背景,不脱离初中化学知识点的校本课程。
3研究设计
        3.1研究理论
        STEM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和数学(Mathematics)这四个单词的首字母缩略词。STEM教育关注学生在真实生活和学习的背景中,通过对实际情况中的条件进行分析,灵活使用不同学科的知识,去制定并评估方案的可执行性,通过实践从而最终解决所面临的问题[3]。很多教育研究家在对STEM教育进行研究的时候有着各自的概念和想法,至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去定义,但无论哪位研究者的观点中,都明确表示STEM是对科学、技术、工程、数学这四门课程的整合,并通过学习实践让学生去感受并掌握,没有侧重。STEM教育思想对于本文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基础。
        3.2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的主要方法是行动研究。
4研究过程
        本文研究的是关于商学结合化学的校本课程,需要寻找出链接商学和化学的桥梁。综上,设立了如下的校本课程开发模型。
图1   校本课程开发模型
        4.1商学大概念的确立-课程的设计思路
        思索初中化学教学基本内容时,发现初中化学学习的第一课就强调了“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而商学的实体经济就是以商品作为载体进行相关运作的模式。因此设立“商学-商品-物质-化学”之间的关系,把商学和化学联系在一起。除了商品作为商学和化学联系的“主桥面”,还需作为“桥墩”的理论支撑体系。STEM的教育理论中非常强调理论结合实际,活动中更是需要一定的客观实验和数据分析去证明猜测和假设,属于非常严谨求实的探究模式。因此,结合STEM的思想,确立了以商品-物质为教学基础的大观念,确立了概念模型。

        
        
       
        
        
图2   STEM与商品概念模型
        4.2尝试化学商学融合-课程目标和内容
        在课程内容的确定上,根据国家、学校、学生三方思考,考虑使得校本课程的可实施性有所保证。课程安排如下:
表1   《商品中的化学》课程编排(部分)

        编写课程的同时,配套制定了对应的教学基本要求,内容如下:
表2 《商品中的化学》教学基本要求(部分)
 
        以STEM理论作为本课程主要思想,以商品认知作为主线,教学基本要求上以化学基本概念作为知识的重难点;同时,希望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感悟化学探究思维,即:发现问题-猜测可能-实验设计并实施-数据处理并反思。
        4.3课程教学模式尝试-课程教学模式
        本课程的内容教学方法,笔者决定尝试使用问题引入式教学法来贯穿课堂各个环节。作为化学学科探究的一般方法,首先就是着学生进入场景,并引导发现问题,通过实践教学法来培养学生如何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成为解决问题的主体。
        而问题的解决,有些时候团队协作。因此本课程学生活动,以项目学习小组方法进行。目的就是发挥同学们共同的智慧和能力去解决问题,同时也是培养团队协作意识。
        4.4 多方位的课程评价-课程评价与反馈
        课程评价着重一下两点:
        (1)对学生的评价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全面评价。包括进行探究活动时,要让他们学会根据所面临的问题,使用工具,查找资料,并将所获得的材料进行筛选,相互表达交流研究成果。
        (2)要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情况,比如小组合作态度,单元作业完成情况等,及时给予学生鼓励,以利于及时改进教与学。
5.1研究展望
        考虑到笔者从教的年级是初中阶段学生,对于化学学科而言是一门新学科,所以内容难度上是比较简单,可选择的内容不是很宽泛。但实际上,假如能真正贴合商品经济范畴去考虑化学探究过程,难度和广度要更上一层楼。因此贴合本课程的主旨思想和教学模式,可根据各校学生情况,适当加入工厂和高端实验室的参观和使用,也可以在高中甚至大学阶段进行本课程的拓展。因此笔者现阶段编写的是《商品中的化学》初中版,等待真正实施教学后,汇总改进本次课程后,会尝试编写高中版内容,可以为高中和大学的学习衔接做一些可能的铺垫。
        参考文献
[1]崔永漷、夏雪梅.校本课程开发在中国大陆[J][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04, 3(3):30-35
[2]郑淑蓉, 吕庆华.中国商学教育的历史演进年[J].天津商业大学学报, 2011, 3(3):62-68
[3] Krug, D.H.(2012). STEM education and sustainablility in Canada and the United States[A]. 2 nd InternationalSTEM in Education Conference[C/OL]

作者简介:顾君 男 上海市 汉族 上海市第四中学 教师 中学一级 研究生 校本课程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