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活味”浸润小学思想品德课

发表时间:2021/5/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4期   作者:蔡国强
[导读] 生活化教学源自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观念,其强调“生活即教育”、“社会即教育”
        蔡国强
        博罗县泰美镇秀岭小学 516166
        摘要:生活化教学源自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观念,其强调“生活即教育”、“社会即教育”。这与新课程教学理念是不谋而合的。新的课程理念指导下,各学科教学应当逐步生活化。本文以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为例,分析如何让“生活味”浸润课堂,给学生构建一个生活化课堂,培养学生学以致用意识,让教学真正走向生活实践。
        关键词:小学教育;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味;生活化教学
        引言
    生活化教学模式是在课程改革和发展时代背景下衍生出来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新课程改革明确指出:生活化教学不只是教学活动中引入生活素材这么简单,而应该真正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小学思想品德课本就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课程,是培养学生生活习惯、道德品行的课程,开展生活化思想品德教学,将更有利于促使学生将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行为,实现思想教学到行为教学过渡,真正提高学生道德意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让学生懂得约束自身言行,做一个新时代新青年。
        那么,如何让“生活味”浸润小学思想品德课呢?我认为重点应该把握如下方面内容:
        一、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情境是教学的主要依托,是符合小学教育规律以及小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现状的,有效的教学情境能够让课堂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基于生活化教学理念启示,我认为在小学思想品德课上,我们应当为学生创设生活化情境,一方面可以弥补小学生年龄限制下的人生阅历缺陷,另一方面可以弥补小学生思想观念发展不成熟带来的缺陷。通过创设生活化情境,让学生快速置身于熟悉的场景之中,从而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例如,教学《欢欢喜喜庆国庆》这一内容时,可以创设如下生活情境:
        情境一:外面下雨了,早上已经升起的国旗怎么办?鼓励学生思考,是否可以因为下雨就降旗?为什么?
        情境二:星期一的早上小亮上学迟到了,同学们都立定站好注视着国旗的升起。这时小亮急急忙忙跑来了,他应该怎么办?
        情景三:小红在外面参加活动时收到了一面小红旗,可活动结束了,小红旗该怎么办呢??
        情景四:小兰要把人民币做成工艺品,这时小丽看见了,她该怎么办??
        通过引入四个生活化情境,让学生真正从生活实际的角度理解国旗是祖国的象征和标志,培养学生自觉爱护和尊重国旗的意识。
        二、将生活内容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小学思想品德课的重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提高学生道德品质,塑造学生正确价值观,而非应付考试。因此,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应当从生活的角度开展多样化教学活动,将更多与生活相关,或者来源于生活实践的内容、素材等融入到课堂中去,以此来正确小学生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丰富小学生的生活体验,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道德修养。

例如,教学《我们不乱扔》这一内容时,可融入如下生活相关内容:
        一是多媒体播放同公共场所的卫生状况对比图片,让学生先看图,然后说一说这些场合自己最喜欢哪一个,喜欢就给个赞赞赞,不喜欢就做叉叉叉。
        二是播放视频:视频一:捡拾垃圾,准备扔掉,以此引导学生探讨垃圾怎么分类?视频二:垃圾分类公益广告,唤起学生垃圾分类意识,激活学生变废为宝的创造思维。视频三:分类投放垃圾视频,教会学生垃圾分类。
        以现代信息技术的方式将生活内容以多彩的方式呈现在课堂上,把生活小知识搬到课堂上,真正引领学生从生活的角度思考,从生活的角度学习,教会学生做一个遵守规则、讲文明、有责任心的环保小卫士。
        三、加强生活化实践活动?
社会即课堂,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堂绝对不是只学校40分钟的一节课,而是包含校内外课堂。生活实践就是学生学习和成长中遇到的最大的课堂,这个课堂既可以改变学生的认知,也可以丰富学生的体验,还可以影响学生的行为。让“生活味”浸润小学思想品德课除了为学生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融合生活相关内容之外,更重要的是加强生活化实践活动,让学生真正走进生活,浸润到社会生活中去,让思想品德课堂与生活相融。
        例如,教学《保护生态环境》这一内容后,我们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到附近的社区做调查,做宣传,做自愿者。以调查的方式分析社区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思考应该改进的方向;以宣传的方式强化学生环保意识,同时也让更多社区居民树立起爱好环境的意识;以自愿者的形式让学生真正参与社会实践,去捡垃圾,做垃圾分类工作,打扫街道,体会清洁工作者的付出,在劳动中真正感受乐趣,获得体验,从而自觉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整个实践活动,不断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鼓励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正能量?
当然,小学教育除了依靠学校力量之外,家长对孩子的成长影响非常大。我们要想依托思想品德教育提高学生道德认知,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塑造学生健康价值观,还必然要联手家长,形成合力,通过学校的理论教学,家庭的行为感化,真正实现“知行合一”的教育。为此,学科教师和班主任要做好家校沟通工作,引导和协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在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中为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从而使学生具有学习的动力。例如,请家长陪同学生一起观看《感动中国》这类传递正能量的电视节目,以现实生活中那些具有正能量,传递温暖的人为榜样,唤起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当然,我们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故事,或者启发学生观看相关节目后谈一谈自己的感悟,写一写自己感触较深的片段,让学生对现实事件产生更深刻的认识。除此之外,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重学生良好习惯培养,比如引导孩子垃圾分类,要求学生在公众场所不要大声喧哗等,家长自己也要做到这些,让学生以自己为榜样,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让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总结
        综上所述,思想品德教学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课程,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基础课程。教学者应当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加强课程内容与生活的关联度,注重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习,让思想品德教学有“生活味”。
  参考文献:?
[1]朱卫东.回归生活化教育,提升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实效[J].教育界:综合教育研究(上),2017(5).?
[2]周平.如何使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富有生命的活力[J].未来 英才,2017(20):157.?
[3]郑虹.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的相关探讨[J].新课程导学,2017(25):9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