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治疗经股动脉穿刺时局部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措施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6期   作者:杨璐
[导读] 当今介入治疗是治疗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杨璐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阜阳医院    安徽阜阳    236000
        摘要:当今介入治疗是治疗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但因其具有有创性,在穿刺的部位易导致并发症的出现,这些并发症对患者的预后、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影响比较大,因此日常护理中不能绝不能忽视并发症的危害。笔者所在的医院神经内科护理人员在分析并发症发病的病因基础上,通过临床经验的不断积累,总结出许多预防、护理以及治疗穿刺部位并发症的有效措施,使患者明显受益,现介绍如下,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介入治疗;股动脉穿刺;局部并发症;护理措施

        神经介入治疗术以数字减影设备为指导,借助血管内导管操作技术,针对脑血管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一种临床诊疗手段。由于属于微创伤技术,所以近年来临床应用极为广泛。鉴于股动脉具有粗大,易穿刺的特点,所以被作为介入治疗脑血管病最常用的术式[1]。然而,大量临床实践表明股动脉穿刺介入术后局部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2]。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有:局部血肿、假性动脉瘤以及动静脉瘘等,这些并发症对患者的预后、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影响比较大,严重情况下甚至可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局部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十分必要,不容忽视。本文首先对股动脉穿刺并发症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再对我院长期临床经验积累的并发症预防及护理措施进行介绍,为临床参与护理工作的同行提供参考。
        介入治疗经股动脉穿刺局部现进行针对性分析。
1  穿刺部位局部血肿形成的原因及护理措施
        研究显示, 局部血肿是介入治疗穿刺部位发生率最高的并发症,约占全部并发症65%-70%[3]。血肿可引起局部皮肤张力增高,患者疼痛不适。形成原因:穿刺技能不足导致血管壁被刺破、穿刺一侧肢体提前活动、压迫手法不当、患者血压过高以及有凝血功能障碍等[4]。护理措施:(1)术后8小时内护理人员应5~30min巡视1次,观察穿刺部位有无肿胀现象,穿刺点是否压迫到位等;(2)触摸穿刺部位是否有显著压痛感,观察穿刺部位皮肤色泽及温度是否异常;(3)告知患者术肢放松,卧床期间应避免腹压增加,特别是咳嗽时要用手压紧穿刺口,防止出血;(4)告知患者血肿发生的原因及护理措施,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要求患者加强穿刺部位保护,禁止剧烈运动或过度用力提拉重物等[5];(5)小的血肿可以使用消肿止痛膏外敷或者使用50%的硫酸镁湿敷[6]。
2  假性动脉瘤形成的原因及护理措施
        假性动脉瘤是因为穿刺部位血管局部破口没有及时发现或治疗不及时造成的。假性动脉瘤具有发生率高,不能自愈的特点,因此一旦确诊必须积极治疗[7]。形成原因:穿刺点位置偏低、压迫不到位、血管损伤大、抗凝药物使用、患者血压高以及肢体运动过早等[8]。郭章宝[9]等设计一项假性动脉瘤相关因素分析实验中发现,参与研究的23例假性动脉瘤患者中,竟然有22例患者有高血压,比率高达95.65%,这说明高血压是假性动脉瘤的形成重要性因素。

护理措施:(1)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搏动性肿块存在,一经确诊发生假性动脉瘤,患者应绝对卧床、禁止剧烈运动、禁止咳嗽及打喷嚏,并且确保大便通畅;(2)告知患者假性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给予心理支持;(3)观察术侧皮温以及足背动脉搏动状况,借助血管超声技术及时掌控假性动脉瘤的变化情况,并依据超声检查结果决定压迫时间点,目前通过超声技术引导,徒手压迫假性动脉瘤成功率已经非常高。若压迫疗效不佳,则采取经皮注射凝血酶治疗。
3  动静脉瘘形成的原因及护理措施
        动静脉瘘使动脉与静脉之间的异常通道。形成原因:穿刺时不慎导致动静脉同时受到损伤,动静脉相通。动静脉瘘危险性较高,特别是大量的动脉血经瘘口流向静脉,回心血量增加,可诱发心衰。护理措施:(1)术后每半小时严密观察穿刺点敷料有无渗血现象,足背动脉搏动强弱以及血压波动状况;(2)严密观察穿刺点有无皮下淤血及血肿的发生、有无连续性血管听诊杂音出现;(3)同患者多交流,缓解患者不安与焦虑心理,提升治疗及护理依从性;(4)嘱患者术侧肢体制动,绝对卧床休息,同时间隔两小时1次观察穿刺点包块,记录测量包块大小,了解变化情况;
4  其他
        如股动脉穿刺点易诱发腹膜后血肿,腹膜后血肿属于严重并发症,止血难度大,若出血量少可采取保守治疗措施,出血量较大则需积极干预,可使用球囊压迫止血等。如预防术后下肢动脉血栓,护理人员应当间隔15分钟就观察穿刺部位远端皮肤颜色、温度等。若患者出现肢体发麻等,应考虑绷带是否过紧等。
        当今介入诊疗技术发展迅速,临床应用广泛,但并发症的出现加大了患者痛苦、增加了心理与经济负担、影响患者预后状况。所以,术后穿刺部位的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是广大医护人员必须重视的问题。作为医护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应依据患者具体病情选择最合理的护理措施,最大限度地预防、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使广大患者真正从介入治疗技术中获益。

参考文献:
[1]鞠黎明,姚敏.脑血管介入术后穿刺点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J].世界复合医学,2018,4(3):83-85.
[2]肖蓓.脑血管介入术围术期介入护士护理干预对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21):98.
[3]胡小艳.脑血管造影术后穿刺点的护理体会[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17):2653.
[4]林彩.静脉留置针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名医,2020,(01):200.
[5]赵凌.护理干预对体检者采血后皮下血肿形成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2018,28(23):144.
[6]冯琛,刘锐锋.消肿止痛膏治疗经桡穿刺PCI术后患者局部血肿和皮下瘀血的临床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9,38(8):143-144+151.
[7]李国英.颅内动静脉畸形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经皮股动脉穿刺行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假性动脉瘤1例的护理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20,36(26):153-154.
[8]甘解华,陈勇,赵嘉林.脑血管介入术后假性动脉瘤形成的原因及治疗分析[J]. 现代实用医学,2017,29(12):1572-1573+1540.
[9]郭章宝,许项前,段振晖,等.脑血管介入术后假性动脉瘤形成的相关因素分析[J].卒中与神经疾病,2020,27(4):524-527.
 
作者介绍:杨璐,女,本科,护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阜阳医院。 研究方向:临床护理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