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淑丽
黑龙江省拜泉县国富中心卫生院 黑龙江齐齐哈尔 164703
【摘要】目的:探析综合优质护理在小儿肠套叠围术期的临床效果。方法:择70例患儿,平均分组,采取常规、综合优质护理。对比护理结果。结果:研究组、对照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评分分别为(89.28±5.04)分、(73.48±6.25)分,研究组较优;研究组、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86%、25.71%,研究组更低;研究组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分别为(7.33±1.26)d、(3028.14±205.55)元;对照组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分别为((10.28±2.51)d、(4513.55±251.26)元,研究组较优(P<0.05)。结论:相较于常规护理,患儿行综合优质护理,可以改善患儿临床指标,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加快患儿痊愈速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综合优质护理;小儿肠套叠;临床效果
作为小儿常见的一种急腹症,在治疗肠套叠时多采取空气灌肠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手术率。但空气灌肠仅适用于早期肠套叠,对于复杂型或晚期肠套叠患儿,空气灌肠不仅效果较差,常会出现危险情况,依旧需要使用手术治疗[1]。小儿肠套叠具有变化速度快、起病急以及晚期并发症多等特征,所以采取有效护理措施对患儿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次研究就肠叠套患儿,提出相应的护理方案。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择肠套叠患儿70例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19年12月到2020年12月。随机分为对照、研究组,各35例,两组患儿临床资料具有一致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患儿用药指导、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等措施。
研究组:综合优质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迅速建立静脉通道
为了改善患儿酸碱失衡、纠正脱水以及电解质,患儿入院后应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在必要时可以增加抗生素以及能力。且患儿由于年纪较小,烦躁哭闹以及显著的脱水,静脉处于充盈欠佳状态,导致静脉穿刺较为困难。这便要求护理人员具有较高的静脉穿刺技术,经验丰富护士负责实施静脉穿刺,建立静脉通道。若穿刺过于困难,则应采取静脉切开。
2.1.2胃肠道准备
持续采取胃肠减压护理,保障患儿胃肠处于通畅情况。在术前应采取严格准备措施,患儿需禁食、禁水,且在禁食期间需要做好口腔护理工作,避免出现窒息、呕吐等情况。
2.2术后护理
2.2.1体温护理
患儿肠套叠超过48h,或肠坏死情况下,患儿肠壁会受到损害,术后可能产生高热情况。若患儿体温高达40℃以上时,较易出现高热惊厥问题。因此术后护理人员在实施抗感染护理同时,还应做好降温处理。护理人员应将患儿衣服解开,在患儿流汗后,要尽快更换衣服,防止患儿出现感冒问题,每2h进行1次体温测量并记录在册。若患儿体温超过38.5℃,需使用物理与药物降温。护理人员应给予患儿颅脑降温仪的同时,使用药物进行降温,例如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等药物。
2.2.2引流管的护理
术后护理人员需固定好患儿的引流管,避免出现受压、扭曲情况,保障引流管的通畅。护理人员应对患儿引流液的颜色、量以及性质进行观察,并做好记录。另外,护理人员需每日对引流袋进行更换,在实施换袋时,需做好无菌操作。一般在术后2d左右,拔除引流管。
2.2.3饮食护理
术后,患儿胃肠功能速度缓慢,若过早进食会导致患儿出现腹胀等问题,甚至可能再次导致患儿出现套叠。因此护理人员需注意保持胃肠减压,将禁食时间进行延长,保障患儿肠道具有充分休息时间,从而加快患儿吻合口愈合时间。若患儿有排便,可以先饮水,若未排便,护理人员可以采取开塞露刺激患儿排便。护理人员可以逐步将糖水过度到母乳、牛奶等易消化的流质食物,少量多次进食,禁止进食豆制品、牛奶等产气食物,以及大蒜、辣椒等刺激性食物。患儿在进食后,护理人员应对患儿腹部情况以及排气、排便情况进行观察。
2.2.4皮肤护理
术后,护理人员需做好患儿肛周皮肤护理,可以在患儿便后,使用温盐水进行擦洗,并且外涂氯锌油,防止产生反复腹泻,避免诱发肛周脓肿、肛周湿疹的情况。
1.3观察指标
(1)统计患儿并发症发生率。
(2)统计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评分。满分100分,分数越高,满意度越高。
(3)统计患儿住院时间、治疗费用。
1.4 统计学方法
SPSS21.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差异明显。
2结果
2.1 并发症发生率评估
并发症发生率对比,研究组更低,P<0.05,见表1。
.png)
2.2 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
护理后,研究、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分别为(89.28±5.04)分、(73.48±6.25)分,研究组更优,(t=11.642,P<0.001)。
2.3 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对比
护理后,研究组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分别为(7.33±1.26)d、(10.28±2.51)d;对照组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分别为(3028.14±205.55)元、(4513.55±251.26)元,研究组优于对照组,(t=6.214,P<0.001;t=27.071,P<0.001)。
3讨论
作为常见的婴幼儿疾病,肠套叠多发生在2岁以下的患儿,及时的治疗措施可以缓解患儿疼痛感,而高质量的护理措施能够影响患儿术后恢复情况[2]。
综合优质护理包括术前以及术后护理,具有综合性、针对性以及全面性[3]。其中术前主要目的在疏导患儿及家属的心理负担,做好术前准备,保障手术能够顺利开展。术后实施护理,目的在护理人员对患儿的病情变化有全面的认知,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降低并在发生率,加快患儿的痊愈速度。
参考文献:
[1]李华冰, 张春霞, 郝春霞.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对急性肠套叠患儿预后的影响[J].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9, 031(002):P.250-252.
[2]李苏. 小儿肠套叠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及护理效果观察[J]. 养生保健指南, 2019, 000(029):132.
[3]艾亭亭. 整体护理在小儿肠套叠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科学养生, 2019, 022(01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