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兵
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白鹤乡伏公中心小学校 628405
摘要:课改的不断深化背景下,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一系列教育要求,也迫使小学语文教师转变传统教学观和教学方法,为传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带来重大变化。为此教师应该贯彻新课程改革指导精神,提高自己的教育站位,增强自己的责任意识,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语文兴趣的培养,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愉快性体验,这样学生才能成为主动化学习者,以良好的学习状态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才能助力教师教学的是事半功倍,从而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奠定实现的基础。为此,本文将通过三个方面的教学研,谈论自己对高效课堂构建的方法,希望能够对大家提供理论性参考和现实依据。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方法研究
何为高效课堂。简而言之,就是教师通过投入最少的教学时间、教学精力、教学物力的基础上,能够在有效课时中帮助学生获得个体最大化知识成长,并且能够可持续保证教学水平在一个区间,使得学生经过一段学习后获得具体性知识进步或及技能提高,这为高效课堂。不能以教师课堂授课量的大小、快慢,作为衡量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主要标准。为此,教师想要实现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可持续化,那么必须立足以学定教的角度出发,根据学生现实学习的发展情况上,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从而才能有可能实现教之有效、学之高效的课堂盛景。
一、建立人本理念观,优化课堂目标设计
“人本理念教学观”主要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人格发展和潜能的挖掘。它在教育实践中倡导以学生经验为中心,突出学生自我实现的过程中,促进学生潜能、身心、情感的全面协调发展。在“人本理念教学观”的基础上,目标作为课堂教学最初出发点和最终归宿点,只有在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上,才能真正实现学生学习的自我实现过程。假如,因为教师教学目标设计过高,超出了学生学习经验的范畴或者认知能力上限,那么肯定会造成压迫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一旦学生跟不上课堂教学节奏,很容易出现打击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自信心的结果,长久以往,必然导致学生丧失对语文整体的学习兴趣。为此,在“人本理念教学观”的支持上,教师应该围绕学生为中心,设计教学目标。以学生的学习认知水平、学习最近发展区、学习认知喜好上出发,这样才能进一步贴合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其次,教师还要对教材有着深刻化、全面性的认识与掌握。这样教师才能有足够的能力与底气,根据掌握学生的基础学情,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加工与重组,以此即要实现教材编著者的核心教育述求,也要契合学生学习实际需要,两者兼顾上,才能真正为高效课堂的构建开启一个好头。例如,在设计《七律·长征》一课上,基于了解学生学习基础情况上,目标设计为:第一,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字词,能结合背景和史实,体会“暖”“寒”“喜”等词的含义。2.紧扣重点词句,了解诗意,感受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认识近体诗语言凝练的特点。第二,教学重难点。品词析句,感受红军无畏、乐观的革命精神,体会诗歌语言凝练的特点。第三,课前准备。1.学生查阅有关长征的资料,了解长征的时代背景以及与课文相关的主要战斗。2.教师搜集相关的图片、视频,制作课件。这样在科学化、详实化、层次化的教学目标支持上,才能利于教师提出服务目标实现的教学方法和相关准备,这也将显著性提升课堂教师教学节奏掌控力,从而助力教师有效引导学生顺利达到课堂预设的教学目标。
二、借助多媒体技术,提升学生阅读兴趣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下,不仅改变了国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在教育教学中引发了剧烈的反响,也成为未来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普及与应用上,如今已经成为小学语文教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工具之一。多媒体技术拥有诸多传统教学无法替代的功能,其中最具有代表性功能之一,它能够将教材静态化知识转变为趣味直观、形象生动的可视化教学情境,这不仅提升了学生直观理解的学习能力,也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将多媒体技术融合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根据阅读课文的内容设计相关的教学情境,这样在教师图文并茂的阅读教学中,将会为学生阅读想象提供一个联想的锚地,促使学生能够实现边阅读、边想象,进一步感同身受作者的情绪表达和了解课文内涵的主旨思想,从而不仅提升学生阅读兴趣,也实现轻松化、愉快化的学习过程。例如,在教学《草原》一课中,大多数学生都没有去过草原,那么自然对文中所描述的草原风景和人文民俗理解不够深入,课文的文字描述相对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而言,较为抽象化。为此,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在互联网中收集不同的课程资源,进行加工与整合过程,为学生呈现出来。如:课程导入上,可以准备具有浓郁的蒙古族特色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天堂》《蒙古人》(最好蒙语演唱)。这样将会更好地实现仿真性情境再现的立体化,随之在开展教学过程中,对于“一碧千里、翠色欲流”词语,进行图文结合的展示,再如,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通过一个草原视频的展示,促使学生身临其境感知草原的辽阔,以及草叶被大风压弯了腰,显现出一群的牛羊……,使得学生跟随老师阅读教学中不断获得学习的新奇感,这样师生互动下将会大大激发学生对课文的阅读欲望和探究兴趣,从而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中,将会大大提升阅读课堂教与学效率。
三、开展小组式学习,深化课文内容认识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新课程改革以来的一大亮点,是对传统课程教学的一次颠覆,是以教师为课堂引导和学生为课堂主导的教学模式,是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科学探究学习精神、团队协作能力、口语交际表达能力的综合培养。为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当有效融合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有效发展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只要帮助学生提升各项学习能力,才能可持续保证课堂教学效率持续走高。例如,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一课中,在学生初读课文,深化内涵的教学阶段,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首先,应该将班级学生划分不同的学习小组,小组人员配置上教师应该按照“一个优等生、二个中等生、一个后进生”的标准,这样的人员分配将会实现学生之间具有优带差、差学优的学习氛围,使得各小组学习过程中,具有学习优势相互补充、学习相互监督、学习相互带动的功效。其次,教师要科学合理的设计不同的教学问题,以此推动各小组的学习探究工作。如:为什么说地球是可爱的、和谐的?为什么又说地球是脆弱的、唯一的?为什么说人类无处可去,我们应该做些什么?通过教师根据课文理解和对学生学情掌握上,设计层次递进的学习问题,在师生互动过程中实现各小组都能够清晰认知到:我们要精心地保护我们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因为我们无处可去。这样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不仅对学生综合学习能力有着提升作用,也将在教师问题的推动下,顺利深化课文内涵的认知和升华情感认知,从而唤醒学生爱好环境、从我做起的环保意识。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研究,教师必须立足围绕学生、激发学生、发展学生的角度出发,这样才能最大化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有效满足学生学习喜闻乐见的心理,从而在学生良好的学习状态下,才能实现教与学的高效化、优质性,以此才能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实现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肖莉.谈如何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J].才智,2018(24):38.
[2]罗明娇.重视学情 提高效率——刍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高效”课堂的策略[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8,34(08):173-174.
[3]吴海涛.以自主学习的方式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J].科技风,2018(2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