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雅雯
沈阳师范大学 110034
摘要:心理安全感的培养不仅仅是保证幼儿健康成长的关键,也是幼儿教育顺利推进的重要保障。在教育实践中,教师需要借助多元化的教育管理策略培养幼儿的心理安全感,保证幼儿在信赖、愉悦的心理状态下参与日常的教育活动。久而久之,幼儿不仅能感受到幼儿园生活的快乐,也能逐步建立自信、乐观、活泼、友好的可贵品质。
关键词:幼儿园;心理安全感;教育培养
为了帮助幼儿建立健康的心理状态、实现身心健康发展,教师需要借助心理安全感的日常培养对幼儿进行教育渗透。在幼儿园的日常教育实践中,教师就要借助良好师幼关系的构建,在理解、尊重、平等的教育范围内引领幼儿成长、帮助幼儿建立健康的心理状态;教师需要借助日常关爱活动的践行帮助幼儿感受到教师的呵护和照顾,促使幼儿对教师建立信赖和依赖感;教师需要借助积极评价策略的实施帮助幼儿建立自信,使幼儿更自信、更主动地参与教育活动;教师还需要借助家园共育的组织形式帮助幼儿对幼儿园建立信任感。
一、良好师幼关系的构建
良好师幼关系的构建不仅是和谐幼儿园氛围的营造重点,也是教师帮助幼儿建立日常活动参与积极性的重要教育手段。在良好的师幼关系构建中,教师需要通过理解幼儿、引领幼儿参与活动;需要在尊重幼儿的前提下帮助幼儿不断成长;需要在平等的教育氛围中引领幼儿不断进步。经过多样化的关系构建,教师与幼儿之间将构建出和谐、友好的关系,且能够共同在这种良好的氛围中实现进步和成长。
例如,因为教师的身高通常高于幼儿很多,所以教师发现很多幼儿在与教师说话时,总是带着一种天生的畏惧感。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进行了教学策略的改进:每当对幼儿进行沟通和互动的时候,教师都会蹲下来,与幼儿保持同等的高度进行互动。一开始,幼儿对这种教师与自己互动的形式感到很新奇,总是主动与教师进行沟通。随着幼儿对这种互动形式的习惯,每一位幼儿都能够感受到教师与自己的平等关系。在教师为幼儿组织的教育活动中,幼儿能够积极发言、主动参与,踊跃地将自己的想法告诉教师,而教师也可以以朋友的身份对幼儿寻求简单的帮助。在这种良好的教师与幼儿关系中,幼儿不仅建立了对教师的信赖感,还能够主动投入到与教师的积极互动和合作中。在后续的教育活动组织中,教师发现了幼儿的改变,每当教师在教室中布置各项教育任务的时候,幼儿总能够积极参与、主动为教师提供帮助——这绝不是教师以教师的身份要求幼儿提供帮助,而是幼儿以朋友的身份主动减轻教师的教育负担。可见,良好的师幼关系构建不仅能够建立理解、尊重、平等的教育氛围,还能帮助幼儿增强心理安全感,强化幼儿对于日常教育活动的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日常关爱活动的践行
教师的日常关爱能够弥补幼儿离开家长的焦虑感受,也能够减轻幼儿的不安全感。在幼儿教育实践中,教师需要从日常的生活中对幼儿进行关爱和呵护,帮助幼儿在愉快的教育氛围中积极参与、主动践行。同时,日常关爱活动的践行需要融入到一点一滴的教育实践过程中,使幼儿在潜移默化、日积月累的教育原理中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建立心里安全感。
例如,在冬季早晨,由于天气寒冷,很多幼儿往往不愿意起床——此时,家长就会以“吃一点好吃的”为借口要求幼儿赶紧起床。殊不知,因为早晨吃东西太早,路上容易呛凉风,导致幼儿容易在幼儿园发生呕吐的情况。有一次,一位幼儿由于早晨在家里喝了很热的粥,在幼儿园很难受地吐了。教师及时帮助幼儿处理呕吐,也发现幼儿的情绪很低落。
教师知道此时幼儿的心理安全感十分欠缺,因为自己在班级里吐了,幼儿十分不好意思、对于大家存在愧疚感和不安感,导致幼儿产生了不良的心理状态。于是,教师将幼儿抱到了一边进行安抚,告知幼儿呕吐并不是他的错,而是一种正常的身体不适表现。经过教师的讲解和安抚,幼儿逐渐平息了情绪,且表示自己早晨不在家中吃饭了,而是要听话到幼儿园吃饭。教师肯定了幼儿的见解,表示在幼儿园中吃饭可以更利于消化、更利于身体健康。幼儿不仅与教师达成了一致,还在教师的日常关爱中感受到了幼儿园生活的温暖与幸福。经过教师的安抚和关爱教育,幼儿实现了心理安全感的有效恢复。
三、积极评价策略的实施
在幼儿教育活动的组织中,教师需要减少否定性评价的应用,增加积极评价策略的实施。在积极性的幼儿教育评价中,幼儿不仅能够建立自信,还能够建立积极参与的活动主动性。在积极教育评价策略的应用和实施过程中,教师将发现幼儿的变化:从自卑逐渐转变为较为自信、能够主动参与到日常的教育活动实践过程中。最终,幼儿将结合教师的评价建立积极的态度和心理安全感。
例如,教师在引领幼儿参与室外运动会主题活动的时候,结合幼儿的运动参与效果进行积极评价。针对幼儿存在问题的运动项目,教师以提出意见的形式帮助幼儿改变不良的运动策略、促使幼儿掌握正确的体育运动方法;结合幼儿良好的运动成果,教师则借助积极性鼓励的评价对幼儿实施展示——首先,教师会肯定幼儿的运动态度,赞赏幼儿在运动中表现出的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运动品质;其次,教师会针对幼儿在运动实践中使用的运动技巧进行积极性肯定,保证每一位幼儿都借此建立运动自信和主动性;最后,教师会借助鼓励性评价的实施帮助幼儿建立持续运动的参与动力,促使幼儿在运动实践中达成运动能力的进一步提升。经过教师积极性评价策略实施,幼儿不仅建立了运动参与的自信心和主动性,且确实提升了教育活动参与的心理安全感。
四、家园共育活动的组织
为了帮助幼儿建立心理安全感,教师需要善用家长的教育力量、帮助幼儿建立对于幼儿园、教师的信任感和依赖感。经过家园共育的大力实施,幼儿将在家长和教师的共同帮助下提升对于幼儿园的认同感、强化幼儿活动参与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幼儿将在家园共育的实践中达成信任感的建立和和心理安全感的健全。
例如,为了帮助幼儿顺利进入幼儿园参与活动,教师请家长配合幼儿园实施趣味绘本的亲子共读。在教师提供的绘本目录中,家长可以借助《你好,幼儿园》帮助幼儿建立探索陌生环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幼儿克服陌生环境体验的不安心理;家长可以借助《汤姆上幼儿园》趣味绘本的亲子共读帮助幼儿正确面对自己的紧张和害怕,了解幼儿园当中的基本生活内容;家长还可以借助《我爱幼儿园》绘本的阅读引领幼儿了解幼儿园中包含的趣事、有趣的人和有趣的活动……经过亲子共读的实施,幼儿更积极地投入到幼儿园生活的认知、了解和探索中,也将凭借家长的帮助和鼓励对于幼儿园建立信任感、实现心理安全感的有效建立。
综上所述,幼儿教师为了培养幼儿的心理安全感,需要借助多元化的教育活动组织对幼儿实施教育引导。经过多元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幼儿不仅能够建立心理安全感,还能够在日常的幼儿园生活中愉快进步、健康成长。同时,经过心理安全感的日常培养,幼儿不仅能够建立自信心和坚定的个人信念,还能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互动活动体验。久而久之,幼儿将在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下实现健康成长、高效进步。最终,幼儿将凭借心理安全感的切实建立更积极、更主动的投入到幼儿园的日常活动中,且能够以良好的活动参与状态完成活动体验、实现个人综合素养的逐步完善。
参考文献:
[1]芦增芬.幼儿园教师如何培养幼儿的心理安全感[J].学周刊,2020(33).
[2]闫昕.浅谈在幼儿园如何培养幼儿的心理安全感[J].才智,2018(36).
[3]罗红.幼儿心理安全初探[J].新智慧,20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