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美术游戏化教学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6期   作者:李美雪
[导读] 在幼儿园阶段的儿童受制于自身天性特点

        李美雪
        苍南县机关幼儿园
        摘要:在幼儿园阶段的儿童受制于自身天性特点,天生活泼好动,对于新奇事物充满强烈的好奇心,同时随着当前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将素质教育的目光投向到了幼儿园阶段,在幼儿园美术教学过程中,美术知识内容更能贴合当前素质教育理念下以生为本的教学要求,因此教师应当想法设法挖掘有效的教学手段,进而提高幼儿园美术教学效率。随着当前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渗透,游戏化教学模式被很多教学加以运用,在幼儿园美术教学过程中,科学地开展游戏化教学模式,有利于激发幼儿的美术学习兴趣,提高幼儿的美术能力,使幼儿在启蒙教育阶段就能够养成良好的艺术情操,推动幼儿的健康发展。基于此,本文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就如何提高幼儿园游戏化美术教学效率展开讨论,并提供几点对策,望对广大幼儿园一线教师提供帮助。
        关键词:幼儿园美术;游戏化教学;策略研究
        在幼儿阶段的教育教学中,幼儿由于其身心发展尚未成熟,天生活泼好动,热爱游戏,因此,在幼儿园美术教学过程中应当积极开展游戏化教学,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幼儿的美术兴趣,为幼儿构建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同时还能够有效提高幼儿园美术教学效率,提高教师教学效果,对幼儿与教师而言开展游戏化教学对二者的教学与学习均有明显的帮助。在幼儿园阶段开展的游戏化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不断挖掘美术知识内容中的游戏因素,使其充分地与游戏内容相结合,切实提高幼儿的美术学习效率。
        在进行游戏化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首先研究游戏内容与美术教学相互融合的关系,使美术教学能够充分融入游戏内容,相辅相成、相互渗透,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游戏过程中不断汲取有用的美术知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尤其是在开展美术教学实践过程中,虽然很多教师逐渐意识到游戏化教学对幼儿学习能力提升的重要意义,但是受限于传统教育理念影响,很多教师在开展游戏化教学的过程中采取片面的模仿教学,使游戏化教学过程仅仅为了游戏而游戏,丧失了对幼儿能力的培养,使得游戏化教学的开展毫无意义。
一、幼儿园美术教学游戏化的重要意义
        在幼儿园美术教学过程中,美术作为幼儿在启蒙教育阶段必修的艺术类学科,通常利用幼儿对于色彩、线条、形状的认知来激发幼儿的美术创作,具体表现在幼儿在美术创作中的各种涂鸦艺术等,切实贴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有效地提高幼儿的创新意识。而游戏与美术均是幼儿最为喜爱的活动,开展游戏化美术教学更能激发幼儿的大脑创作思维,提高幼儿的美术能力,使幼儿对美术学习充满兴趣,为幼儿今后的成长发展奠定有力基础。
在幼儿园的美术教学过程中,利用游戏化教学手段能够使复杂抽象的美术知识活起来,帮助幼儿进行学习和理解,既能满足幼儿的游戏需求,又能使幼儿在进行游戏的过程中为自己增添更多有用的美术知识,一举两得。同时,开展游戏化教学可以有效舒缓幼儿的心理情绪,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思想道德观念,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二、幼儿园美术游戏化开展策略
(一)选择贴合幼儿实际生活内容,开展游戏化教学
        在幼儿园开展游戏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幼儿的实际认知水平科学开展游戏教学,充分了解和掌握幼儿的实际身心需求,寻找幼儿在实际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进而有效激发幼儿的情感共鸣,提高幼儿的美术学习兴趣,使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美术学习中去。

如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幼儿提供较为陌生的事物作为美术创作的主题,幼儿由于自身生活经验较少,且对世界缺乏一定的认知,陌生的事物只会加剧幼儿的学习压力,无法有效提起幼儿美术创作的兴趣,丧失了幼儿对实际生活的感知,违背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以生为本的教学需求,使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对美术知识产生严重的迷茫感,甚至久而久之会对美术学习产生严重的抵触心理,不利于教师的美术教学效率,阻碍了学生正常的身心发展。
        例如,在教师带领幼儿进行操场活动的时候,很多幼儿发现了滑梯后面的草地,于是一名幼儿便凑上去观看,并发现了很多的花朵,于是他告诉另一名幼儿,这朵花和他外婆裙子上的花一模一样,很多幼儿被这名幼儿的发现吸引了过来,于是越来越多的幼儿发现这朵花与自己生活中的很多事物都有相似之处,比如有的幼儿发现这朵花和他家中的桌布的花纹一模一样等等,教师则可以根据幼儿的“新发现”,开展一节有关花的绘画创作课题,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进来。
(二)利用游戏化教学,激发幼儿美术学习兴趣
        在幼儿园阶段的儿童由于其大脑思维十分活跃,因此该阶段的幼儿想象能力与创新能力相当地出色,这个阶段的幼儿可以将自身所看到的、所想到的通过绘画的手段充分展现出来,使其自身的作品极具个性化。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因此,幼儿园教师在开展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抓住学生这一特点,将游戏内容逐渐渗透到美术教学当中,使幼儿在欢快的游戏过程中,逐渐感悟美术的魅力所在,激发幼儿的大脑思维能力与创新意识,并在游戏环节的驱动下,使幼儿对于潜在的美术知识进行自主性的思考,进而有效提高幼儿的美术能力。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当时刻站在幼儿的角度看待问题,积极融入到幼儿当中,与幼儿一同进行游戏,从而更好地发现幼儿的性格特点,为构建有效的游戏化教学奠定基础。同时,在于幼儿进行亲密的沟通过程中,能够降低幼儿对教师的畏惧心理,增强幼儿对教师的信任程度,以便幼儿可以将更多的想法告诉教师,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自身的教学工作。
        例如,在以往的美术教学过程中,常常会涉及到裁纸、绘画、捏橡皮泥等活动,如果教师机械性地反复要求幼儿进行这种活动,久而久之会使幼儿产生厌倦情绪,不利于课堂教学的进度,然而这些过程都可以被科学地融入到游戏当中,进一步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幼儿举办一场趣味竞赛,比如让幼儿“剪汽车”,每名幼儿分别观察汽车的主要构成,然后自行选择裁剪汽车的某一部分,最后每名学生将自己剪好的汽车“零件”集中在一起进行组合,看看哪个小组的拼接汽车做得做好最生动。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的美术兴趣得以充分激发,使幼儿对美术活动抱有积极的参与热情,便于教师开展美术教学活动,有利于提高幼儿的美术学习效果。
(三)以游戏性语言开展教学,提高学生美术水平
        在幼儿阶段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幼儿普遍存在乐于模仿的特点,因此,在开展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基于幼儿的实际性格特点展开教学活动,例如,开展模仿类的游戏,在进行制作小房子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角色的带入,教师可以先为幼儿讲述一个小故事,比如,小鸭子的房子被大雨浇坏了,现在没有家住,非常的可怜。由于幼儿内心十分单纯,很容易被教师的故事所感动,因此幼儿纷纷动起手来,一同为小鸭子制作新的家,这样教师便可以有效开展接下来的教学活动了。通过这种角色代入的游戏化教学,可以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幼儿能够全身心地融入到游戏活动当中,并在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美术能力。
        综上所述,在幼儿园美术教学过程中,由于美术课程能够更好地顺应素质教育理念的教学要求,因此教师应当积极将游戏内容与美术教学相结合,为幼儿构建一个良好的美术学习环境,进而有效激发幼儿的美术学习兴趣,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游戏过程中逐渐提升自身的美术素养能力,同时,对于教师而言,应当不断挖掘美术教材中的游戏因素,不断创新有趣的游戏内容,并与其他教师积极进行沟通交流,不断提高自身游戏化教学水平,为幼儿今后健康发展奠定有力基础。
参考文献:
[1]赵庆萍.幼儿园美术活动游戏化探微[J].成才之路,2018,(35):76.?
[2]施家麟.幼儿园美术活动游戏化探研[J].成才之路,2018,(28):68.?
[3]李东双.幼儿园美术活动游戏化的实践研究[J].读写算,2018,(34):5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