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建玲
河北省邢台市柏乡县西汪中心小学 055450
摘要:在提升农村小学班主任的教学管理过程中,班主任注重从培养学生对未来的信心、让学生懂得感恩以及提升班级管理质量三方面进行着力,并在此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法、生活教学法,以及真诚关心学生的方式,开展此部分内容的授课,真正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积极地融入到班级的生活中,增强他们未来社会的适应能力,从而真正发挥班主任人生引路人的作用,并在此过程中,让学生“亲其道,信其师”,促进小学班级管理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教学管理;管理策略
1.前言
在现阶段的农村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部分班主任常常面临以下问题:部分学生受到农村环境的影响存在学习无用论的观念,有些学生自小受到父母以及爷爷奶奶的溺爱,存在较为严重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态,并不懂得感恩父母,有些学生则是班级中的‘刺头’,不服从日常的班级管理,致使整体的班级管理效果差。由此可见,在农村班级的管理中,小学班主任遇到更多的难题。为此,本文注重从实践的角度,开展此部分内容的介绍,旨在为相关同仁提供借鉴,促进农村小学班主任管理的良性发展。
2.农村小学班主任教学管理策略
2.1转变教育管理思路,渗透生本理念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事物都有着强烈的新鲜感,因此教师对每位学生都要仔细观察,在进行班主任教学管理工作中,可以选择以培养班干部的形式进行教学。在进行班干部选举的过程中,应当听从每一位学生的意见,能够公平公正的进行班干部选举。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立思想,教师应当给每一位学生一个独立思考、独立辨别的机会,在进行班级干部选举过程当中,引导学生通过竞争的方式,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进行班干部选举的机会。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避免按照成绩或者直接任命班干部,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能够意识到,除课本之外,自己还有很多方面需要加强。在小学班主任教学管理工作当中,结合班干部选举,让学生能够在竞争机制当中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进一步加强学生能够主动参与班主任教学管理工作。农村小学班主任在探究教学管理方法的过程中,首先要从思想认识层面做出转变,将生本理念渗透到学生培育工作中来,并由此设计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法。生本理念的关键在于相信学生、唤醒学生、依靠学生、发展学生。作为一名合格的班主任,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应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相信学生对自我发展有着强烈的要求,依靠学生制定管理并落实管理制度,并构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氛围,激励学生不断成长与进步。
2.2加强师生沟通交流,优化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沟通是落实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方法。面对农村小学生,班主任首先要放下高高在上的姿态,用平等的态度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从身份角色上做出转变,以放下学生的戒备与抵触,主动与班主任进行交流,采取赏识教育方法,用语言、眼神、手势等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用他人的认可引导学生转变自我认知,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从情感上给予学生抚慰,尤其是针对留守儿童,应更加关注其情感、心理变化,利用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推进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
2.3加强与任课教师沟通,掌握学生信息
在农村小学教学管理工作中,任课教师的管理职责需要重新认识,即如何加强班主任与任课教师之间的沟通,并积极履行各自职责,为班级管理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则成为班级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
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主导者,应主动向任课教师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同时为任课教师提供自己所掌握的信息,在信息交换的过程中,全面客观地了解学生情况,及时发现学生成长中存在的问题,并分别从各自角色出发给予教育和引导。
2.4优化班级管理制度,构建民主自治
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农村班主任在教学管理工作中,应利用班级环境,制定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管理制度,为学生成长的各个方面树立标准,同时引导学生的制度构建,提高民主自治效果。例如在班级管理制度建设中,班主任应召开班会,集思广益,鼓励学生对学习、纪律、卫生以及其它活动等方面的管理工作提出建议,并汇总形成制度规范,提高学生对制度建设参与度的同时,也提升其对制度执行的理解与认可,班主任应引入民主自治理念,利用民主方式组建班委会,利用班委会推进制度规范的落实,以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定期召开班会,引导学生对教学管理工作进行回顾与反思,结合自我发展分析班级管理制度落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做好及时发现、及时纠正,用民主的力量优化班级管理规范,利用学生的力量提高班级管理质量。
2.5加强家校沟通合作,实现齐抓共管
农村小学班主任应立足家校合作的理念,通过多方渠道与家长进行主动沟通,通过家长进一步了解孩子的实际情况,并提高家长对于家庭教育的重视,与家长共同探讨教学管理方法,并利用家庭教育的力量推进教学管理方法的有效落实,以统一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环境,营造齐抓共管的氛围,以提高教学管理方法的落实效果。
2.6优化班级管理制度,提升管理空间
在进行班级管理的工作时,班主任以及班级干部应当制定出相关的班级管理办法,除了学校规定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外,每一个班级当中应该都有自己的班级班规,这些都是班级管理工作的原则,每一位学生都应当遵守。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工作时,不能够随意地改变班级班规,因为这些制定的班级规章制度是每一位学生的行为准则。如果班主任没有依据准则办法进行班级管理,那么班主任将在学生那里失去信任,其结果就是影响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因此,教师在进行班级管理工作时,应当逐步去验证以及扩大班级规章制度,坚持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如果与学生之间没有充分交流,那么再好的班级规章制度也会失去作用。另外,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工作时,不应当对学生以特别强硬的制度进行管理。通过观察我们发现,每一位学生都是有差别性的,我们不能够用同一种要求来塑造我们的学生,硬性地让学生按照你所规定的轨道去成长。教师可以观察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爱好等,根据所观察到的特点,进一步优化班级管理制度,提升管理空间。每一个班级当中都会有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这些学生都比较顽皮好动。对这一类学生,班主任应当采取鼓励的教育方式,引导学生能够正确地形成学习观念,在这一过程中,如果班主任只对这类学生进行批评指责,那么就会使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均受到伤害,进而使学生产生反抗意识。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工作时,应当有一颗宽容的心,舍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以学生的角度面对教育问题,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不仅能够让学生认识到自身问题,还能够逐步端正学习态度。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提升农村小学班主任管理有效性的过程中,班主任应真正结合农村学生的特点,结合本班学生的状况,并在解读透学生心理的情况下,开展相应班级管理,真正让学生了解班主任,也让学生感受到个人是班级中的一员,并投入到班级的管理过程中,促进整体班级管理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刘金萍.优化和完善农村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模式分析[J].学周刊,2019(31):163.
[2]唐学芬.走近学生 走进学生心灵——浅谈农村小学班主任工作[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2):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