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进
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教育局
摘要:历史,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记录着劳动人民的生活,能够丰富人的认知。初中生学习历史,可以更加全面地看待问题,形成客观分析的习惯。但是,历史课堂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诸如不注重培养学生兴趣、与学生沟通不畅、学生实践机会少等,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了促进学生学习历史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围绕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剖析,发现围绕学生的兴趣、与学生互动沟通、组织学生自主实践进行教学,可以取得显著效果。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问题;解决措施
初中历史教师思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的措施,是希望帮助学生融入到历史课堂中,促使学生找到历史学习的乐趣,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让学生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带领学生走向历史探索的腹地,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初中历史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时候,常常会受自身教学理念的影响,出现不重视学生参与的问题,没有见缝插针地为学生提供课堂实践的机会。学生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下,会丧失自主学习的意识,遇到问题会下意识地等待教师解决,而不是主动探索。还有部分教师在历史课堂上,喜欢采取武断、强硬的教学方式,缺少与学生沟通的环节,认为学生按照自己说的做就可以了,不需要“节外生枝”,导致教学不能贴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解决措施
(一)立足学生兴趣所在——抓住学生学习注意力
在分析历史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后,立足学生兴趣所在,能够抓住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这就需要教师用更多的耐心来面对教学,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是,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资源的时候,没有从学生出发,使得教学脱离了学生的真实需要,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由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懂得挖掘学生的兴趣,围绕学生的需要展开教学,抓住学生的眼球,焕发学生的光彩。在学习“青铜器与甲骨文”时,教师可以用青铜器与甲骨文的代表作品来吸引学生,让学生通过观察相关图片,产生了解青铜器与甲骨文历史的兴趣。教师也可以通过为学生讲述青铜器与甲骨文背后的故事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积累更多的知识背景资料,进一步参与历史探索。
(二)增加与学生的互动沟通——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教师在教学中增加与学生的互动沟通,可以改善与学生的关系,使得学生不再畏惧教师,而是能够大胆地与教师对话,在对话中分享自己学习的喜怒哀乐,向教师寻求帮助,获得教师的支持。但是,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为了节省教学时间,忽视了与学生的沟通,使得学生缺乏与教师沟通的桥梁,难以将自己的想法透露给教师,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体验感。这就需要教师端正自己的教学态度,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作用,设置师生沟通的平台,与学生一起,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在学习“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时,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提问:甲午中日战争中有哪些悲壮的故事?中国经历了怎样的伤痛?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启示?在提问中了解学生内心的想法,分享甲午中日战争的历史案例,对比如今的生活来使学生牢记历史,不忘使命,鼓励学生好好学习。
(三)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实践能力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是需要掌握实践技能的。教师在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实践活动,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了解自己课堂学习效果,针对学生的情况对学生进行指导教育,减少学生走弯路的机会。但是,部分教师在学生自主实践的时候,喜欢干扰学生,认为学生的实践是一种浪费时间的活动,不如直接按照自己的想法来,一样能够获得好的学习效果。这样一来,学生的实践积极性受到了打击,变得越来越依赖教师,久而久之就会丧失学习自觉性。由此,教师应尊重学生,增强学生课堂主人翁意识,让学生在自主实践活动中崭露头角。在学习“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设计安史之乱说明书的自主实践活动,促使学生掌握历史知识内容,深化学生的学习印象。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才艺,借助绘画、文字描述等方式,增加说明书的艺术性,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活力。
总之,本文通过分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了解了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改进的地方,知道了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有了教学探索的方向,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促使,立足学生兴趣所在,抓住了学生学习注意力;增加与学生的互动沟通,营造了和谐的教学氛围;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实践活动,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要看到学生的动态变化,避免单一教学,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结合学生的需要为学生提供灵活化教学手段,促进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分析和积累,加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应用,巩固学生的课堂所学。
参考文献:
[1]任宝成.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动”起来浅谈[J].才智,2017(34):98.
[2]李三坤. 新课标下的中学历史教学改革思考[N]. 黄冈日报,2017-11-26(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