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一题多解能力的方法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36期   作者: 谭丽萍
[导读] 数学是抽象概念的代名词,它也是一门有效培养多样化思维的课程

        谭丽萍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第三十二中学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摘要:数学是抽象概念的代名词,它也是一门有效培养多样化思维的课程。在学习这门学科的过程中,因不少小学生缺乏灵活变通的思考方法和技巧,他们往往会感到数学晦涩难懂、难以掌握。故而,在小学数学课上,教师就应基于学情,深入探究更加合理的教学法,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有意识打破固化思维模式,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能力,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潜能,开阔学习数学的思路,摆脱思维定式,提高创新思维能力,丰富解决方法,不断提高解题能力,从而对知识举一反三,使学习有质的飞跃,为后续学习奠定良好的数学基础。本文结合多年教学经验,简要阐述了简述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一题多解能力的方法,以供广大教师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一题多解;教学
        数学新课标倡导教师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同时经教学实践证明,在小学数学课堂上,以常规数理问题的解决与思考为例,通过一题多变和多解的学习方式,不仅拓宽了解题思路,使解决数学问题的路径更加多样化,而且有效培养学生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创新思维等能力。
        一、教师适时地学会放手,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能力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教师直接给予学生千种解题方法,也比不上学生自主探寻出的一种方法。即便教师传授给学生的是最简单便捷的方法,不少学生还是会机械的套用,毕竟教师提供的没真正变成他们的知识。为此,教师适时地学会放手,开启学生的思维门扉,尽可能给予学生自主分析、琢磨、探索和领悟的机会,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能力,增进数学教学的实效性,真正实现核心素养的培育的教学目的。
        例如:笔者引导学生分析求解以下问题:“在班中学生总数为人,其中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求解男女生的人数?”该问题在教学中属于常规学习的数学题目,求解起来是较为简单的。笔者变换角度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以全班划分,其中男生占了两份,女生占了一份,依据该比例进行计算,就可得出在这个班级中,男生人数为人,女生人数为人。随后,笔者给予学生一定思考时间,让他们探究是否有其他的求解法,引导他们从不同思路进行探索。有不少学生想到了这个题目还可应用方程来解决问题,即将女生的人数设为,则男生的人数为,按照问题的要求列出算等式,即可得到,那么女生人数为,男生人数是。在学习过程中,笔者改变传统教学的包办代替,而是尽可能地引导、提示和点拨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给予他们自主探索的机会,有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能力,使他们的思维能够更加灵活变通。
        二、加强多元化解题训练,注重渗透数学思想
        数学课程的精髓是其学科的思想性,数学思想往往产生于数学思维探究的过程中,而一题多解学习方式是拓展发散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探究思维活动的有效渠道,那么小学数学实践课堂上,教师加强多元化的解题的训练,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体悟数学思想,这样能有效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


        例如,有这样一道实际应用题:“小张和小李设定自学计划,原定每天用相同时间自学,倘若小张每天多学分钟,小李每天少学分钟,小李天的自学时间相当于小张天的自学时间,那么二人原计划自学多长时间?”该题有多种解题思路。即一种是“列方程”,先设原计划时间为分钟,再按照题目给出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为:,解方程即可。第二种为“转化法”,将题目条件转化为小张一天学习时间比小李的时间多倍,或是小张学习时间是小文的倍,依题目要求,一天多分钟,则小李的时间就为分钟,也就是说减少分钟后变成分钟,原来就是分钟。第三种为“画图法”,以线段表示小张与小李的自学时间,小张有六条线段,小李一条,那么将多出来的部分一分为二,补充一部分到小李的线段上,就是原计划的时间线段。按题目要求,多出条线段,一条就是分钟,则原计划就是42分钟。在此类问题解答中,笔者加强多元化的解题训练,引导学生们以不同思想和方法进行求解,这样,不仅使学生深切感悟应用一种方法的数学方程思想,同时对第二和第三种解题思想,即转化思想与数形结合思想有了一定的认识。通过以述方式,可以有效发展学生的思维,学生在碰到类似问题时,可以大胆变换思想,以其他数学思想为导向,可尝试探究其他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这有利于培养学生一解多解的能力,发展他们的核心素养。
        三、强化变式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所谓变式教学,即将问题的题设或是结论稍微加以调整和改变,但不是做本质性的变化,从而使学生今后学习中碰到同类型的问题,可以采用类似的思路进行求解,而这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领悟解题方法的思想本质,这是培养学生深度思维及其思维深刻性的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
        例如:以学习“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为例,笔者向学生设置了启发性思考问题,如“在班级中女生有,男生有人,大家能否用减法求解这一问题?”,此时,学生们根据题意,各抒己见,想到了不同的问题,如“女生比男生少了多少人?男生比女生多了多少人?女生再有多少人就能与男生一样多?女生与男生相差多少人?……”随后,笔者引导学生依据题意进行列式计算,这样让他们体悟到刚才所想到的问题,其本质均是有关“求和之间的差”的问题。通过该教学法的引导和分析,学生经过认真观察、分析和归纳抽象出其数学问题本质特性,有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数学概念,有效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度性,并拓展了学生多元化的解题思路,形成良好创新思维能力。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实践课堂上,教师如能积极地开展一题多解的探究,不但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路,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创新思维、求异思维,使其头脑更加变通和灵活,还促进了数学分析和计算能力,扎实巩固了知识,而且有利于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极大地开发学生的潜力,促使其领悟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全面发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周永花.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题多解”[J].学周刊,2017(15)
        [2]李万香. 小学数学一题多解的教学分析[J].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0, (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