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核心素养培养方法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36期   作者:武艳丽
[导读] 新课改针对当下的教育形势,提出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新教学理念

        武艳丽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十六中学校
        摘要:新课改针对当下的教育形势,提出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新教学理念,要求在进行学科教育时应当以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可以说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本文主要探究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核心素养培养方法。
        关键词:高中数学;新课改;核心素养;素质教育
        高中数学是高中学习阶段比较难掌握的科目,大部分学生学习起来并不轻松。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是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新方向,也是适应当前教育改革形势的重要举措。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不仅有利于高中数学教学工作的进展,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构建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此本文就针对如何在高中数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探究,并对此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一、培养核心素养要以学生的需求为导向
学生在高中阶段,思维逐渐灵活多样,思想也日渐成熟,对世界充满了探知欲望。所以高中数学的教学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一点,从学生需求出发。在保证基本的教学和提高学习成绩的基础上,以前瞻性的目光看待高中数学教学。在教学中增添一些新观点新思路,让学生思维发散开来,更直观地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例如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函数”的概念,理解它的意思,老师可以用实际生活中的“电费”或者“温度”的概念作为例子进行“函数”的讲解。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加强理解,更使数学接近生活,学生也更能接受。
二、进行合理的课堂导入,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        
        在教学过程中,不论是哪一门学科,课堂导入都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对于学生深入了解课程内容具有重要的帮助。课堂导入是教师能够控制的环节,也是能够直接帮助学生理解具体学习内容的重要内容,因此教师应当结合教材知识以及学生个人的知识背景进行合理联想,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怀有好奇心,以此来更好的学习和掌握后续的教学内容。在这个环节,一些教师习惯采用回忆法,即让学生回忆与这个阶段学习的知识相关的一些内容,以此作为课程的切入点。这种方法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并且在帮助学生理解新知识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学生也可以借此机会复习前面的知识,为自己后续的学习打好基础。因此教师不妨利用这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联想意识,并且将以往的内容与现在将要学习的知识连接起来,形成知识网络,这对于他们掌握系统的数学知识具有重要的帮助,还可以培养他们养成一种良好的學习习惯。例如,学生在进入高中时,最先接触的就是关于函数的相关内容,学生对于这部分知识的理解可能存在一定难度。尤其是针对其中“将数代入或者换出”方面的应用,总是在题目中绕不出弯,不明白其原理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教师一般给出的答案是为学生进行多次讲解。但是如果学生本身就对这方面知识不能理解而非不能接受,多次讲解的方法并不能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为此教师可以联想学生在以往学习的知识,其中有没有与此类似的内容。

这时教师想到,可以结合学生在初中阶段所学的“代数”的相关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这部分的内容,即将某一个数字替换函数中的字母,然后进行计算。让学生从这一点进行理解,比直接告诉他们运算原则和方法显得更加简单明了。这种联想前面所学知识的做法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三、结合生活实际,培养空间思维能力        
        空间思维能力也是学生在高中阶段需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之一,并且是一些学生最头疼的内容。一些学生可能认为自己本身就对这部分知识没有天赋,在遇到相应的问题时也会比其他学生更逊一筹,但其实空间思维能力并不是天生定型的,后天的练习和培养也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并且为此教师还应当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技巧,让他们在此基础上更好的掌握如何运用空间思维能力来解决数学中遇到的相应问题。但是仅仅依靠学生脑海中的联想,并不足以应对试题中变化万千的形式,学生还需要对此进行更深入的训练。其中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事物进行训练和模拟就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教师可以通过实物为学生进行展示,逐步培养他们将这种模式引入脑海中,让它们在头脑中就形成这样的想象能力。例如,学生在学习“立体几何”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准备相应的立体模型,让他们通过手动转变其方位的形式,将其转变的形态印入脑海,然后逐步让学生舍弃掉具体的模型,直接在脑海中进行想象。除了手边的事物之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将教室作为一个巨大的立体图形,在脑海中将其分割成不同的立体图形进行模拟和训练,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这种方法也解决了大部分学生在做题时遇到的同一个问题,那就是在脑海中将图形翻转过来时存在一定困难。不断的训练可以帮助学生锻炼这种能力,更轻松的做到在脑海中将图像翻转成任何形式。        
        四、探究解题过程和原理,深入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在高中阶段的数学教材中,一般所涉及的内容都是结论性的知识,而结论具体是如何得出的则没有很详细的说明,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相应的补充。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却认为这是不必要的,学生只记住相应的结论就完全可以应对考试。但是在考试中,学生也会容易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即由于公式过多、过复杂,学生很可能发生知识记混、记错的情况,这时探究其来源和推导过程就显得尤为重要。        
五、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高中课业负担沉重,气氛沉闷。为了改善这样的情况,可以改变数学教学课堂的氛围,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数学小竞赛,比如速算、建模等比赛。目的在于改善沉闷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实践能力。学生们在实践中可以深刻地认识到数学是一种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而不是一堆枯燥无味的数字和公式。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将知识和实践有效结合起来,这是新课改形式下教学改革的重点所在。
总之,作为高中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要积极贯彻新课改中关于高中数学的教学原则和理念,用科学的方法教授数学,重视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实现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和素质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玲.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J].《科学导报》.2014.02
[2]林华.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初探[J].《现代交际》.2014.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