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
湖北省襄阳东风中学小学部 湖北省襄阳市 441000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体系的发展,不得不说传统文化的回归是非常重要的。如今,针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不仅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也是时代发展的要求。语文学科的性质和要求是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小学语文课本中所蕴含的教育资源还会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进行教育和熏陶。本文是基于小学语文教学,结合实际生活,探索如何在课堂的教学中让学生增强对传统文化的感知,能够更好的挖掘课本中的传统文化知识,并讨论运用传统文化于小学教学中的方案。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语文;渗透
引言:在我国五千年历史长河中,积累了优秀的传统文化,语文教学是宣扬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然而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改进,我国小学教育渐渐的发生了改变,目前在小学语文的教学教育中还未完全的融入传统文化,由于教学方式的落后,导致教师对传统文化的渗透没有充分清晰和认识,学生也缺少对传统文化关注与学习。因此,小学语文老师应当重视传统文化的渗入,更好的引导学生学习传统文化。
一、传统文化渗入小学教学的途径
在小学语文课堂的授课中,丰富传统文化课程体系,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灵活的开展相关的课程,利用已有的课程,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当然,在不增加小学生负担的前提上,增设统一的传统文化课程,并且不应将此类课程纳入考试体系对学生进行等级评价;语文课本中诗词是传统文化输入一种表现形式,利用课堂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对学习语文感到兴趣,也有利于实现语文教学目标;传统节日也是传统文化的传承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利用传统节日对青少年进行传统文化和习俗教育,可以增进青少年对节日意义的理解;多媒体课堂在全国的教学中应用广泛,教师可以利用设备进行多媒体课堂,实现传统文化与时代因素的结合。
二、传统文化渗入小学教学的目标
在倡导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小学语文老师不仅肩负着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而且更重要的是培养小学生的品德修养,对于传统文化渗入到小学教育中无疑是使小学老师将两者更好的结合在一起,帮助学生在青少年阶段全面发展。将传统文化渗入小学教学中实现优化教学模式,对老师而言,使得教师重视传统文化对小学教育的内涵,同时增强语文学科的素养;对学生而言,增强学生对文化知识的认知结构,增强了人格品德的塑造性,丰富了文学思维,增强文化底蕴。
三、传统文化渗透小学教学中的方案
1,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兴趣
传统文化是我们文化的精髓,通过汉语文学的教学,可以将课本中的知识与汉语学习传统相结合,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拓展青少年的视野,对学生来说,他们的学习兴趣是由兴趣引起的,而学习效率的高低也是由学习兴趣导致的,对于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如果学生提不起兴趣,那么对于教师来说是很难进行的,对于课堂形式以及教材的新颖程度都将影响着青少年的学习兴趣,着眼望去,学生越来越依赖互联网,他们对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兴趣越来越低,这也是整个大环境教学中的问题,我们应该在如何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参与积极性,可以试图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创新教学模式,让学生更好的融入到传统文化的学习中来。比如在书本中知道学生对诗词歌赋进行鉴赏,通过写作文或者观后感的形式让学生积极的参与进来。如遇到传统节日可适当联系传统文化进行教育,举办庆祝传统文化的主题课堂,这种形式使得学生的参与感更强,周围的气氛会带动整个文化课堂更加的充实。在教学的课堂中还可以组织学生集体观看关于传统文化的视频或者音频,是学生看到生动具体的文化动态,课后安排学生进行观后感写作,不仅锻炼学生的写作水平,同时也寓教于乐,在无形中渗透了中国传统文化。
2,规范小学教学管理,加强教师传统文化教育素养
对教师的培养与培训是传统文化渗入小学教学中的重要前提,教师教学水平和素质的提高将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同时教材的选取影响到小学生接收和传承那些传统文化,都是文化教育的重中之重。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传统文化课程的沙龙,丰富传统文化课程体系,并且依据各省各地调研教材教辅资料进行定期更新维护,在一定程度上与时代发展进行统一,加入符合当地特色的内容,鼓励增设期刊文章发放到各个学校供老师学生翻阅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必须要全面提升老师优秀的文化素养,将素养深入道德修养的精神层面上。小学老师是社会群体中一个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将培育城市文化形象的重要支点指为提升小学教师优秀传统文化素养,同时有助于传播传统文化,增强城市文学实力。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加大优秀传统文化宣传力度,不限于报纸,广播,电视,自媒体,宣传板等宣传载体,建设浓郁的校园传统文化氛围,利用多种宣传方式,增设评比传统文化宣传优秀工作教师,可实施一定的奖励,以提高每位教育工作的学习热情,可以为教师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搭建文化名人与教师共同参与的活动平台,增强文化自觉并珍视优秀文化。同时也能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并激发教师的爱国情怀。对于教育行政部门,对小学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进行规范管理,对于建设特色学校,文化课堂,文明校园等评比称号可将小学教师的文化素养作为一个重要指标,这样更好的体现传统文化渗入小学课堂,全方位的融入贯穿小学教学教育中,保证教师能够有能力成功学生有力量的榜样,让教师成为传统文化基因的传承者,文化底蕴的宣传者,文化自信的践行者。
3,创新学习形式,增加课外传统文化的教育
为提高青少牛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增加活动,比如春季组织学生进行图书馆文化馆进行游历,通过馆员文化者对传统文化的图文视频讲解,使得学生更好的参与传统传化的学习,组织学生完成提问讲解感悟学习流程,加深学生对文化的理解;可以在重要节日上组织全校的联谊活动,比如端午节进行包粽子,划龙舟,诗朗诵,歌舞汇演等文化竞技比赛,不仅增强学生在传统文化学习的参与感,还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写作能力,学生会利用课余时间为比赛进行准备,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检索和自学能力,小学各年级的学生一起参与活动,不仅加强了各个年级之间的联系,而且更有利于学生之间对传统文化的交流,比赛中评选出的优秀学生也可作为当年度的传统文化榜样代表,监督帮助身边学生对传统文学的学习和理解。学校还可以积极挖掘学生在传统文化艺术修养方面的才能,进而对学生重点培养,帮助学生建立长远的学习规划。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传统文化的展示,让学生以绘画或者拍摄视频的形式表达自己的传统文化的理解,不仅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而且在创作和分析作品的过程中更好的感受到中华优秀文化,增强学生的审美
四、总结
综上,在工作教学以及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深入了解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精髓,小学语文教师有义务和责任带领青少年们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并创新传统文化在教学教育的渗透。教师首先要改变自己,优秀于他人先优秀于己,养成良好的习惯,做好为人师表的带头作用,以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且学习过程需要循序渐进,稳中有序的推进传统文化的弘扬,并且推动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充分利用好传统文化在小学教学中的学习和教育过程,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需要教育管理部,学校教导处,教师,学生,家长等全员共同努力,正确指导。相信我们的努力一定会为青少年营造出良好的传统文化环境,不断完善传统文化的教学质量,提交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文化自觉意识,得到学生以及教育工作者对传统文化的认可。
参考文献:
[1]齐丽君.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中华文化的引入与教育方式创新[J].信息记录材料,2018,19(08):54-58.
[2]张玲.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J].中国校外教育,2017,596(13):87-90.
[3]史倩.谈谈传统文化在小学教学中的渗透[J].神州,2018,32:105-109.